赤火堡内的高层争论,边境线上的摩擦冲突,以及曹操方面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并未如曹操所愿那般动摇赤火公社的根基。
相反,一种无声的力量,正在赤火治下的每一个角落悄然凝聚。
红星公社的晒谷场上,老农赵满仓正带着社员们翻晒新收的春麦。休息时,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不免聊起最近的纷扰。
“听说了吗?南边曹营那边,汉人种地要交七成租子,胡人却一粒不用交!”一个刚从边境换防回来的民兵啐了一口,“他娘的,什么世道!”
“何止呢!”另一个在供销社帮忙的姑娘插嘴,“咱社里孟瑶会计早把账目贴出来了,咱们这点收成,要是再分出去,明年开春就得有人饿肚子。社长不让进,是为咱们着想。”
赵满仓吧嗒着旱烟,慢悠悠地开口:“咱们这儿,累是累点,可交了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娃娃能上学堂,病了有医馆看,见了官也不用下跪。南边?哼,那是人过的日子吗?”
众人沉默片刻,纷纷点头。
他们或许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谁对自己好,谁在糟践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在赤火卫队的军营里,气氛同样如此。一次战术演练间隙,几个新兵私下议论。
“王二狗那小子,之前还吵着要收留流民,现在没声了。”
“听说他跟秦统领去边境巡视,亲眼看见曹营那边的汉人被胡人欺负,官府还偏袒,回来就蔫了。”
“要我说,社长就是看得远!咱们自己人还没过上好日子,哪有余力管外人?曹操那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基层士兵们或许曾经有过瞬间的不忍,但当他们看到曹操治下的真实景象,对比自己在赤火公社虽然物资紧张但公平有序、充满希望的生活,那点不忍早已被庆幸和坚定取代。
他们握紧手中的兵器,更加刻苦地训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仅是一条边界线,更是身后这份来之不易的、做人的尊严。
就连之前争论最激烈的文书馆内,气氛也发生了变化。
周远依旧坚持他的理想主义,但他发现,当他再试图与同僚争辩时,回应者寥寥。
大多数基层文书和干事,在经手了无数关于粮食调配、物资分配、民生建设的具体文书后,早已深刻理解了现实的沉重与决策的艰难。
他们用沉默的工作,表达着对现有路线的支持。
这种沉默,并非冷漠,而是一种经过比较和思考后的清醒选择。
当曹操的细作试图在民间散播“赤火狭隘”、“陈烬冷血”的言论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愿意听信和传播的人越来越少。
集市上的大娘会指着他们的鼻子骂:“滚一边去!曹贼的好,留给你们自己受用!”田埂间的老农会扛起锄头,眼神警惕地驱赶他们。
民心,在这无声的对比中,完成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和凝聚。
陈烬站在赤火堡的了望塔上,看着下方井然有序的公社田垄,听着远处军营传来的操练声,对身边的孟瑶和秦狼说道:
“听见了吗?这就是沉默多数的力量。他们不会整日将理想挂在嘴边,但他们懂得分辨善恶,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安稳。曹操以为能用谎言和利益蛊惑人心,但他忘了,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秦狼重重哼了一声:“现在咱们内部算是拧成一股绳了!看曹贼还能耍什么花招!”
孟瑶则翻看着最新的民情汇总,轻声道:“民心可用,但亦不可滥用。我们更要谨慎行事,绝不能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陈烬颔首,目光深远。
他知道,经过这一番内外考验,赤火公社的根基非但没有动摇,反而被打磨得更加坚实。
那沉默的多数,用他们最朴素的选择,为这条充满争议却必要的道路,投下了最有力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