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在充斥着复杂气味的空气中拉开,为这座西南方巴蜀之地的四线都市笼上了一层沉静的薄纱。但对于魏梦笙而言,每天的戌时(十九点到二十一点),另一种“薄纱”则会准时被无形的力量拨动——那萦绕在她耳畔,挥之不去的“滴滴”声,如同来自未知维度的摩尔斯电码,既困扰着她,又似乎隐藏着突破她异能恢复困境的关键。
客厅里,消毒水的气息尚未完全散去,提醒着人们疫情仍未走远。七零后的魏梦笙斜倚在沙发上,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试图跟上那“滴滴”声已然改变的、更为繁复的节奏。她身边,九五后的女儿郑星遥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摊开着一台超薄笔记本电脑、一个画满了符文与电路图的数位板,以及几本边角卷起、明显被频繁翻阅的《云笈七签》和《电子信号基础理论》。星遥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复杂的建模软件正在构建一个基于声波频率的三维符文模拟图。
“妈,你听这段,”星遥忽然按下暂停,将耳机递给魏梦笙,“频率没变,但脉冲间隔的规律完全改变了,更像是一种…迭代后的编码,或者说是降维后的简化版?它好像在试图迁就你的‘接收带宽’。” 她的语气带着科研者般的冷静,但眼底闪烁着破解谜题的光彩。
魏梦笙接过耳机,仔细聆听,片刻后苦笑:“迁就?我怎么觉得是那边嫌我太笨,学了这么久还没入门,干脆换了本更浅显的‘幼儿识字卡’?” 她那原本用于“日行一善”、积累功德以滋养异能的“离魂”能力,自上次手术麻药的意外干扰后,就如同接触不良的老旧线路,时灵时不灵,这耳边的声响是唯一的、却难以解读的线索。
“非也非也,”一个略显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透过笔记本电脑的扬声器传来。屏幕上是视频通话窗口,分割成两格。一边是位精神矍铄、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藏蓝色道袍,背景是一间古色古香、堆满线装书的书房——正是母亲的好友,六零后的山隐居士,一位深耕易学与道术多年的老修行。他此刻远在南方某处清修之地。此时身旁,则是一个眉眼清秀、戴着黑框眼镜、笑容略带腼腆的年轻男孩,山东口音依稀可辨——苏砚禾,山隐居士新收的徒弟,正式入门虽才三月,却在奇门遁甲上展现了惊人天赋。
说话的是山隐居士:“梦笙,切勿妄自菲薄。天道无情,常与善人。这声响择你而鸣,必有其深意。非你之‘钝’,实乃此‘钥’过于精巧繁复,非凡俗所能轻易解读。砚禾,你观此声变,依奇门之理,可有见解?” 他将话题抛给了年轻的徒弟。
苏砚禾扶了扶眼镜,略显紧张地清了清嗓子,但一谈到专业领域,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而明亮:“师叔(他对魏梦笙的称呼),师父,星遥师姐。根据师姐记录的声波图谱,将其对应到最近的时空局象。今日癸亥时,天辅星值令,但声源波动核心却隐合惊门气韵,主奇异、声响、暗昧之事。这‘滴滴声’绝非简单物理声响,其节律变化暗合九星八神之流转,更以天干地支为基轴。尤其是其能量波动的衰减与增强模式,极似奇门中的‘药’、‘针’象,但又带着一种…被强力‘金’气(手术器械、麻药)扭曲破坏后的残留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