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谭独立电影奖是美国独立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奖项,地位仅次于圣丹斯电影节,就算不角逐颁奖季,大部分独立电影也会选择报名参加,只要能拿奖,正常发行也好,直接卖版权也罢,反正会多一些筹码。
和圣丹斯不同的是,哥谭奖不算是电影节,只有颁奖典礼和一星期的电影展映。
展映期间,没有红毯,没有发布会,没有记者采访,甚至主创都不需要出席,就是单纯地给观众看电影。
然后和观众没什么关系,所谓的“观众选择奖”,只有美国独立电影制片协会的会员才能投票。
至于剩下的奖项,都由专业评委评选,评委还很有讲究,跟大部分电影节不一样,哥谭奖是每一个奖项都会选择不同的评委,每个奖五人,比较专业。
奖项也和大部分电影节不一样,反正现在还没有什么影帝和影后,而是叫最佳突破演员,男女混合在一起提名。
今年入围的有埃米尔·赫斯基,就是和神仙姐姐演《烽火芳菲》的那个美国佬,他在里面演飞行员。
还有《伟大之声》的柯耐·霍利戴伊和路易萨·威廉姆斯,这部电影也是一早就宣布角逐颁奖季,不过看起来更像是炮灰,反正哈维和丽莎都看不上这部电影……
呼声最高的应该是《朱诺》的女主角艾略特·佩吉,哦不对,现在应该还叫艾伦·佩吉,这哥们……哦不对,是这姐们儿,也是奇人。
反正现在艾伦·佩吉还是以女性的身份参演电影,演的也都是正常角色,《盗梦空间》里面还演过筑梦师的角色。
2014年的时候,艾伦·佩吉公开出柜,并且和女友结婚,然后在2020年的时候,艾伦·佩吉又宣布自己成为跨性别者,改名为艾略特·佩吉。
再之后,艾略特·佩吉还做了变性手术。
可以说艾略特·佩吉每一步都迈得极准,也极稳,无敌了……
最搞的是,这哥们2019年演了奈飞的电视剧《伞学院》,然后提名了土星奖最佳女配角。
然后在第三季的时候,艾略特·佩吉的提名变成了土星奖最佳男配角。
幸亏没拿奖,不然都不知道怎么发……
不过哥谭奖艾伦·佩吉还是很有希望拿的,她在《朱诺》里的表演真不错,可圈可点。
艾伦·佩吉的最后一个对手是《牙齿》的女主角杰丝·威克斯勒。嗯,这电影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很有创意……
嗯,没错,吕文没有入围哥谭最佳突破演员奖,不是他演得不行,而是《老无所依》超支了。
哥谭独立电影奖有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参赛电影必须是独立电影,且投资成本不能超过六百万美元。
《老无所依》的成本肯定超过六百万了,几个演员的片酬都不止这个数,老汤米可是很贵的!
但吕文还是要参加哥谭奖,他入围了年度贡献奖,他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印度女导演米拉·奈尔,拍《密西西比风情画》的那个。
这个奖不受成本限制……
这也是为什么哥谭奖一直被视为好莱坞颁奖季的开端,不仅仅是因为时间,还有它的专业性。
科恩兄弟又如何?不符合要求,还是一样拒绝参赛。
而且哥谭奖还非常尿性,虽然有颁奖典礼,但是没有直播,还不对媒体开放,只有提名者和真正的独立电影人才能到场,评选出来以后,也就直接给媒体一个名单……
吕文还是盛装出席了哥谭独立电影奖,好消息是他没白去,和米拉·奈尔一起,拿下了年度贡献奖。
坏消息是颁奖典礼太快了,吕文感觉自己刚到,就结束了,一共七个奖,不到半小时,全颁完了。
最佳影片给了西恩·潘的《荒野生存》,艾伦·佩吉拿下突破演员奖,《伟大之声》的导演克雷格·佐培尔拿下了最佳突破导演。
丽莎还是很高兴的,她觉得这座奖杯分量不轻,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吕文的冲奖势头,更重要的是,它赢得了在奖项评判中占据相当比重的“学院纽约帮”和独立影人的好感。
然而,就在哥谭奖的喜悦还未散去时,突然出现了不少关于吕文的负面新闻。
一开始只是几个影响力不大,但以毒舌闻名的娱乐八卦博客。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翻炒吕文的旧账。
角度……还挺有意思的,他们觉得吕文的角色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大概意思就是吕文从《空房间》的沉默少年,到《老无所依》的冷血杀手,再到《圣殇》里的扭曲催债人,甚至即将到来的《黑暗骑士》小丑,全是“阴暗、沉默、暴力或精神异常”的类型。
文章质疑吕文被定型了,只能依靠这种极端边缘化的角色博取眼球,缺乏饰演正常、多元角色的能力。
吕文看过之后只是付之一笑,这就是在偷换概念,泰石、安东、李江道和小丑怎么可能是同质化角色?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这么想。
但随即,对吕文的攻击力度加大了,他们开始质疑吕文的文化背景和表演的真实性。
这次就是稍微有点力度的二线媒体了,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深入分析吕文,文章认为,吕文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演员,他怎么可能真的理解并精准诠释美国南方边境冷血杀手安东和哥谭混乱化身小丑?
那肯定是模仿了,既然是模仿,就缺乏更深层次的文化根基和情感真实性,最后还挑拨了一下爱国情绪,“吕文的出现,是否对美国演员不公平?”
吕文开始觉得不太对劲了,没等他做出反应,第三波抹黑又来了。
有评论将矛头指向威尼斯影帝,认为吕文频繁利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声誉作为跳板,挤压了那些扎根好莱坞、一步步打拼的美国演员的空间,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策略”。
这些文章看起来各有侧重,但出现的时间点过于集中,论调也相互呼应,明显是有组织的带节奏行为。
虽然主流大媒体暂时没有跟进,但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已经开始引发一些讨论和争议。
“不用猜,肯定是竞争对手的手笔。”丽莎在酒店房间里,看着电脑上的报道,脸色冰冷,“角度选得很刁钻,尤其是第二个关于文化认同的,很容易煽动那些保守排外的学院成员的情绪……他们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