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明缓缓起身,走到舆图前,羽扇轻点曹魏与东吴疆域,声音清朗而凝重:“诸公之策,皆为良言。然亮以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解根本之困。曹丕篡汉,固为国贼;孙权反复,实为心腹大患!此二寇不除,季汉永无宁日!”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众人,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提议:
“亮,愿亲赴洛阳,出使曹魏!”
“什么?!”
“出使曹魏?!”
“丞相不可!”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张飞更是直接跳了起来:“丞相!你疯了不成?!曹丕那篡位逆贼,与我等不共戴天!你去洛阳,岂不是羊入虎口?他岂能容你?!”
法正、庞统也皱紧眉头,面露不解与担忧。赵云、马超沉默不语,显然也觉得此举过于冒险和离经叛道。
面对汹涌的质疑,刘长明神色不变,羽扇轻摇,声音沉稳而充满洞悉世事的智慧:
诸公稍安。亮此去,非为结盟,乃为‘驱虎吞狼’,为季汉争得生死存亡之机!”
他手指舆图,条分缕析:
“天下三分,吴为枢纽!孙权据江东,凭长江之险,左右逢源。前袭我荆州,今攻我江陵,屡次背刺,毫无信义!此等反复小人,对曹丕而言,岂非亦是心腹之患?今日能背刺于我,他日安知不能背刺于魏?”
“曹丕之虑,在腹背受敌! 其虽篡汉,然中原初定,根基未稳。西有我季汉,东有江东孙权,使其如芒在背。此番五路伐蜀,孙权名为先锋,实则保存实力,趁火打劫,曹丕岂能不察?其心中对孙权之猜忌,远胜于对我之仇视!”
“亮之筹码:陇右与远见! 亮此去洛阳,将以新定之陇右为‘诚意’,实为诱饵,向曹丕陈明利害:
其一,指出孙权乃天下公患!其反复无常,坐拥长江,时刻威胁魏国淮南、徐州腹地。若不除之,曹魏永无宁日,亦难全力西顾灭我季汉!
其二,提出‘共灭东吴,二分天下’之策!灭吴之后,魏得淮南、江东,我取荆州、交州。届时,魏蜀划江而治,再行决战,一决雌雄!此乃堂堂正正之王道!”
“这也是我的缓兵之计,若曹丕心动,则魏蜀战端可暂息,为我赢得至关重要的喘息与恢复时间!
也可转移矛盾,将曹丕的怒火与兵锋引向反复无常的孙权!借魏国之手,除掉季汉最阴险、最致命的肘腋之患!
同时进行分化瓦解,彻底撕破曹丕与孙权之间脆弱不堪的联盟,使其互相攻伐,彼此消耗!
而且无论曹丕是否答应,此议一出,必在魏吴之间埋下深深猜忌的种子,使其再难同心协力伐蜀!”
刘长明一股脑的将最近的想法全盘托出,既然你孙权喜欢背刺,那就先出局吧!
刘长明的声音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力量:“此非与贼合谋,乃以天下为棋局,以利害为刀刃!孙权之背刺,非仅对我季汉,更是悬于曹丕头顶之利剑!亮以此‘事实’游说,曹丕纵使不信十分,亦必疑其五分!只要疑心一起,联盟自溃!而我季汉,则可坐观虎斗,休养生息,待时而动!”
帅府内一片寂静。刘长明这番纵横捭阖、洞悉人心的分析,如同惊雷,在众人心中炸响。他跳出了简单的“汉贼不两立”的道德框架,以冰冷残酷的现实利益和顶级战略家的眼光,勾勒出了一条看似险峻却可能通向生路的险径。
庞统眼中精光爆射,抚掌大笑:“妙!妙极!孔明此计,真乃神鬼莫测!驱曹丕之虎,吞孙权之狼!无论成与不成,皆可乱敌阵脚,为我所用!统,附议!”
法正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丞相洞悉人心,直指要害。孙权确为三方中最不可信、最具破坏性之变数。若能以此策诱使曹丕攻吴,确为季汉解困之上策。然……曹丕多疑,丞相安危……”他仍有顾虑。
赵云、马超、黄权等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此战略构想,但对刘长明亲身涉险仍忧心忡忡。
刘备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他望着舆图上那三足鼎立的格局,望着刘长明那坚定而智慧的眼神,最终,一股决断之气涌上眉梢。他猛地一拍扶手,沉声道:
“善!孔明之策,虽行险棋,然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之谋!为季汉存续,为光复大业,朕准卿所奏!”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
“命尚书令法正,全力协助丞相,拟定使魏国书与说辞,务必周密!”
“命卫将军赵云,精选白毦精兵五百,扮作商旅护卫,沿途护送丞相!”
“命镇北将军黄权,汉中太守魏延,务必整军经武,加固防务!若曹丕翻脸,汉中便是屏障!”
“其余诸卿,各司其职,休养生息,广积粮秣,以待时变!”
他最后走到刘长明面前,用力握住他的手,眼中充满了信任与难以言喻的担忧:“孔明……此去龙潭虎穴,凶险万分!务必……珍重!朕在成都,待卿凯旋!”
刘长明深深一揖,目光清澈而坚定:“陛下放心。亮,必不负所托。此去,当为季汉,争一个未来!” 他望向北方,仿佛已穿透千山万水,看到了洛阳那深不可测的宫阙。一场以天下为注、以智慧为刃、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惊世外交博弈,即将拉开序幕。季汉的国运,系于卧龙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