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5年秋,交州的空气依旧湿热粘稠。番禺的硝烟尚未散尽,刘备的龙纛已指向更南方的莽林与海岸。刘长明立于龙舟楼船,羽扇轻点巨大的交州舆图,声音穿透岭南的湿雾:
“陛下,士燮残部龟缩交趾龙编,倚红河(富良江)天险,联九真、日南俚僚,欲作困兽之斗。然其势已衰,民心离散。当乘大胜之威,三路并进,犁庭扫穴!”
他的部署精准如手术刀:
中路主力(刘备\/刘长明\/张飞\/庞统): 沿海岸线官道南下,经合浦(今广西北海)、朱崖(海南岛北望,控制琼州海峡),直扑交趾郡治龙编(今越南河内东)。此路携“霹雳营”重器及大部粮草,以堂堂之师,正面碾压,震慑敌胆。
西路偏师(姜维): 溯左江而上,穿行十万大山北麓,经郁林郡南部,直插九真郡(今越南清化)。此路山高林密,俚僚杂处,需行险招,断士燮西翼,阻隔其与更南日南郡(今越南中部)之联系,并防备孙权可能自海上或百越山道之援军。
东路奇兵(邓艾): 沿海岸以东隐秘海路,以快船载精锐,绕行海南岛以东深水区,奇袭日南郡最北端之卢容港(今越南顺化附近)。得手后,沿海岸线北上,与主力会师龙编城下,形成东西夹击!此路需借冬季东北信风,出其不意。
“法孝直临终遗策,‘攻心为上,得其民则得其地’!”刘长明目光扫过众将,“三路大军,凡克复之地,即刻行新政:
1、废士燮苛税,尤以珠崖(海南)采珠奴役、交趾象林(日南)象牙贡赋为甚!宣布‘永罢珠贡、象赋’!
2、开仓放粮,赈济因战乱及士氏盘剥而饥馑之民。
3、寻访各郡贤良、俚僚渠帅中有威望者,授以官职,协理地方。
4、关兴已携医官、药草随军,立‘祛瘴营’,广施汤药,救治百姓,宣扬防疫之法。此乃收民心之利器!”
刘备抚掌:“善!孔明之策,正合孝直遗志!传令三军,克城略地,勿伤百姓!宣我大汉仁德!”
中路大军行动如风。
合浦郡,以盛产“南珠”闻名,亦是士燮海上贸易枢纽。士燮之弟士?(yi)坐镇于此,闻蜀军至,竟丧心病狂,强驱数千珠民入海采珠,欲以人墙迟滞蜀军,并扬言:“珠在人在,珠亡人亡!”
张飞率前军抵达,目睹海面上密密麻麻、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腰系绳索被迫潜海的珠民,目眦欲裂:“士家狗贼!安敢如此!” 他欲挥军强攻。
“翼德且慢!”刘长明羽扇一摆,目光冷冽,“蛮力救之,玉石俱焚。看亮手段。” 他令庞统:“士元,‘火龙出水’改良之‘惊海蛟’可备否?”
庞统狞笑:“早已备下!此物入水不熄,爆鸣如雷!”
数艘快船载着特制发射架悄然前出。嗤嗤嗤!十数道拖着水线的火光钻入珠民前方水域! 轰!轰!轰隆! 沉闷的水下爆炸掀起冲天巨浪!剧烈的震荡和骇人的声响,瞬间让监督的吴军小船倾覆,更惊得海中珠民奋力挣断绳索,四散奔逃!海面一片混乱。
“水军出击!救人!”张飞怒吼。荆州水军快船如离弦之箭,冲入混乱海域,斩杀监督吴兵,将惊恐的珠民尽数救回岸上。
刘长明亲至岸边,当众宣布:“自今日起,尔等皆为自由之身!合浦珠池,收归汉室官营,采珠者,厚给工钱,严禁奴役!” 被解救的珠民涕泪横流,跪地高呼:“刘皇叔万岁!” 合浦城守军闻讯,士气崩溃,士?在乱军中被擒。合浦不战而下。
西路,姜维率精兵一万五千,如猿猱般穿行于十万大山险峻的“象道”(古商道)。山高林密,毒虫瘴疠,行军异常艰难。斥候飞报:孙权果遣大将全琮,率精兵八千,并九真俚帅征贰所部藤甲兵五千,沿马江(今越南清化省境内)河谷北上,欲增援龙编,并袭扰姜维侧后!
姜维立于马江上游一处名为“断藤峡”的险要之地,两侧山崖陡峭,河谷狭窄,植被茂密。他眼中精光闪烁:“全琮急于赴援,必轻装急进。征贰俚兵,恃藤甲刀枪难入,然此物……畏火!”
他令:两千弓弩手伏于两侧山崖,箭镞尽裹油布。谷口以巨木乱石垒砌,仅留狭窄通道。谷内遍撒枯枝干草,埋设火油罐。谷底狭窄处,挖掘陷坑,内插削尖竹木。
全琮与征贰联军果然中计。急于北上的全琮见峡谷狭窄,但斥候报无伏兵迹象,遂催军急入。当前锋藤甲兵踏入谷中狭窄处,触发陷坑,惨叫声起,阵型稍乱时——
姜维令旗猛挥! “放箭!” 嗡——! 两侧山崖火矢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瞬间点燃了谷内预设的枯草和火油罐!时值冬季,天干物燥,火借风势,轰然腾起!狭窄的河谷瞬间化作一条烈焰奔腾的火龙!
“啊!火!救命!” 藤甲,遇火即燃!身着藤甲的俚兵瞬间变成了一个个惨嚎的火球!他们痛苦地翻滚、奔逃,却引燃了更多的同伴和枯草!浓烟滚滚,焦臭弥漫!未被直接点燃的士兵也被浓烟呛得窒息,或被惊恐的火象冲撞踩踏,死伤狼藉!
“撤!快撤!”全琮魂飞魄散,声嘶力竭。但后路已被谷口的巨木乱石和姜维预留的截击部队封死!
“杀!”姜维亲率养精蓄锐的主力,从谷口和两侧山坡杀下!蜀军以逸待劳,士气如虹,刀枪专攻无甲或轻甲的吴军士兵!失去藤甲保护的俚兵和惊慌失措的吴军,在火海与铁蹄下溃不成军。
征贰死于乱军之中。全琮身披数创,仅率数百残兵,狼狈不堪地遁入莽莽山林。孙权伸向交州的最后一只援手,被姜维在断藤峡的烈火中无情斩断!九真郡门户洞开。
东路,邓艾亲率五千精锐,乘数十艘特制快船,借凛冽的东北信风,如海鸥般掠过波涛汹涌的南海。他们避开主要航线,在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引导下,穿过暗礁密布的岛链,悄无声息地抵达日南郡卢容港外。
卢容守军做梦也想不到,战火会从北方的陆地,突然烧到最南端的海港!港内只有数百老弱郡兵和十余艘老旧战船。
黎明时分,薄雾笼罩海港。 “换吴军旗号!全速进港!”邓艾果断下令。快船升起缴获的吴军旗帜,大摇大摆地驶入港口。守军哨兵揉着惺忪睡眼,尚未看清来船细节,邓艾的快船已如离弦之箭靠上码头!
“杀!”邓艾身先士卒,跃上码头,长剑如电!五千精锐蜀军如猛虎下山,瞬间冲垮了稀松的防线。港内守军未及组织有效抵抗便已溃散。卢容港,这个日南郡的北大门,半日即克!
邓艾入城,第一件事便是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开仓放粮。更令当地百姓震惊的是,他带来的随军医官立即在城内设立“祛瘴营”,免费为饱受热毒、疟疾之苦的百姓施药救治,宣讲清洁水源、灭蚊防瘴之法。
“汉军……是来救我们的?”饱受士燮和吴人双重压榨的日南百姓,看着手中分到的粮食和汤药,听着医官温和的叮嘱,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名为希望的光芒。邓艾之名,迅速传遍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