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的春意,带着蜀锦般的繁复与潮湿,悄然浸润着成都。州牧府邸深处,那间密室的灯火又亮了起来,但气氛却与月前截然不同,多了一份外弛内张的默契与沉潜的杀机。
一份来自荆州的密报,正摊在刘长明面前的案几上。关羽那特有的、力透纸背的沉稳笔迹,清晰地呈报着襄阳、樊城的防务调整:部分外围戍卒轮换归田休整的告示已张贴;军械库封存了部分老旧兵甲,营造汰换假象;水军战船亦分批入坞检修,江面巡逻的哨船数量,明面上减少了三成。一切都做得自然妥帖,滴水不漏。信末,关羽特意提及:“元直协理粮秣转运,已备足三月之需,皆藏于隐秘仓窖,万无一失。”
刘长明微微颔首,羽扇轻摇,眼中流露出赞许:“云长经此襄樊一役,愈见沉凝,此‘示弱’之策,荆襄方面已行得无懈可击。”他转向刘备,“主公,荆州之‘饵’,已然布下。只待东吴之‘饵’,入我彀中。”
刘备眼中精光内蕴,缓缓道:“孙仲谋那边,该有个回音了。”
急促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侍从引着风尘仆仆、面色凝重却眼神明亮的邓芝匆匆而入。
邓芝向刘备、刘长明等人深深一揖,声音带着长途跋涉后的沙哑,却字字清晰:“禀主公,军师!吴主孙权,已应允盟约,签署国书在此!”他双手奉上锦缎包裹的文书。
刘长明接过,迅速展开。刘备、庞统、法正的目光也同时聚焦过来。
国书言辞恭谨,重申孙刘联盟之谊,共讨篡逆之魏。关键之处在于,孙权承诺:“为显盟好,共诛国贼,孤当亲率江东精锐十万之众,不日誓师北进,直指合肥!望皇叔届时引军呼应,东西夹击,则曹丕小儿,首尾难顾,必败无疑!”
厅内一片沉寂。众人皆知这“十万之众”背后,是孙权何等的不甘与屈辱。襄樊城下,赵云那杆银枪挑飞吕蒙头盔、血溅当场的画面,以及随后诸葛亮指挥若定、将江东偷袭大军打得溃不成军,逼得孙权不得不割让江北数县、赔偿巨量军资才得以脱身的惨痛记忆,如同沉重的枷锁,死死套在了江东的脖颈上。这十万大军,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被迫缴纳的、代价高昂的“投名状”。
“十万……”庞统捻着胡须,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打破了沉默,“孙仲谋这次,倒是下了血本。看来子龙将军那一枪,还有军师在荆江畔给他备下的那场‘厚礼’,让他刻骨铭心啊。”
法正嘴角也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十万江东儿郎,成了我攻取长安最昂贵、最醒目的‘诱饵’。曹丕的目光,想不被吸引过去都难。”
刘长明轻轻合上国书,目光深邃:“此饵已下。接下来,便看我汉中大军,如何‘隐’于暗处,‘待’时而动了。”他转向刘备,“主公,时机将近。可令汉中诸军,依计而行。孝直,”他看向法正,“陇右之‘势’,该造起来了!”
法正眼中锐光一闪,拱手应道:“军师放心!定让那曹真,以为我蜀汉倾国之兵,尽在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