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荆襄大地因陆逊突袭而风云激荡之时,另一场致命的突袭,在汉水上游的东三郡上演。
刘封、孟达受刘备王命自东三郡出兵,佯攻魏兴、魏属的荆州北部地区,意图进一步分散魏军注意力,策应子午谷方向,给刘长明的撤退增加机会,他们初时进展顺利,吸引了部分魏军。
然而,这一切都在司马懿的算计之中。他深知东三郡地处汉水要冲,是连接荆州与汉中的跳板,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他早已通过细作,重金收买了上庸豪强申耽、申仪兄弟,许以高官厚禄。
就在刘封、孟达主力离开上庸城,深入魏境不久,一支由司马懿亲自督帅的精锐魏军,如同鬼魅般出现在上庸城下!兵锋锐利,声势浩大。
守城的申耽、申仪兄弟,早已心怀异志。恰在此时,一则不知从何处迅速传开的“捷报”在上庸城内疯传:“长安大捷!魏王陛下于长安城下设伏,大破蜀军子午谷奇兵,黄忠授首,蜀军全军覆没!” 这则消息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申氏兄弟的犹豫。
“天意如此!魏王天命所归!”申耽对弟弟申仪说道,“刘封、孟达远离,蜀军主力在荆襄自顾不暇,长安奇兵已败!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当夜,申耽、申仪便打开上庸城门,迎接司马懿大军入城!房陵、西城守军本就不多,主将又多为申氏亲信或慑于司马懿兵威,在申氏兄弟的“榜样”作用下,几乎未作抵抗,便相继开城投降。
短短数日,东三郡易主!汉水上游的钥匙,落入了司马懿手中。
当刘封、孟达在魏境接到后方剧变、老巢失守的噩耗,惊怒交加,急欲回师救援时,已为时已晚。司马懿早已在归路上布下重重埋伏。一场惨烈的遭遇战,刘封、孟达所部损失惨重,二人浴血拼杀,在亲兵死保下才杀出重围,身边仅剩数百残兵,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关羽镇守的襄阳城。曾经作为进攻跳板的东三郡,转眼成了插在荆州肋部的一把尖刀。
襄阳城,州牧府。
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关羽端坐主位,面沉似水,丹凤眼微眯,看不出喜怒。下首,关平、蒯越、文聘、以及刚刚逃回的刘封、孟达拼死二人甲胄破损,身上带伤,神情灰败,所有将领肃立,无人敢大声喘息。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硝烟和失败的气息。
案几上,摊着几份染血的军报:
荆南四郡尽失,石韬、孟建战死。
陆逊退守荆南,凭险据守。
东三郡失陷,申耽、申仪叛降,司马懿重兵驻防。
最令人心悸的,是那份来源模糊却传播甚广的“长安大捷”传闻——诸葛亮子午谷奇兵全军覆没!
关平详细汇报了江陵守卫战和陆逊退兵的情况。蒯越、文聘补充了守城细节,盛赞关平及时增援之功。刘封、孟达则跪倒在地,痛陈东三郡失陷经过,将申氏兄弟的背叛和司马懿的狡诈描述得淋漓尽致,言语中充满愤恨与自责。
关羽听完所有人的汇报,良久没有言语。他只是缓缓地抚摸着长髯,目光扫过舆图上那一个个沦陷的区域——荆南的广阔土地,汉水上游的上庸三城。曾经指向长安的利箭,如今后方起火,跳板折断,箭头本身……也传来了可能折断的噩耗。
“好一个孙权……好一个陆伯言……好一个司马仲达……”关羽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名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带着彻骨的寒意,“还有那忘恩负义的申家兄弟!”
他猛地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茶杯跳起:“背盟偷袭,夺我荆南!勾结叛逆,窃我东三郡!此仇不共戴天!”
厅内众将无不凛然,感受到主帅那压抑到极致的怒火。然而,关羽接下来的话,却让众人看到了他真正的蜕变:
“然!”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目光变得无比冷静和锐利,扫视全场,“暴怒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厘清虚实!”
“其一,”关羽指向关平,“江陵、南郡防线,由你与蒯异度、文仲业全权负责,深沟高垒,严密布防!谨防陆逊再次北犯,更要警惕司马懿自东三郡顺汉水而下!粮秣军械,优先保障!”
“其二,”他看向刘封、孟达,眼神复杂,但并无苛责,只有沉痛,“汝二人……戴罪之身,暂留襄阳军中效力。整编残部,补充休整。东三郡之失,罪在叛贼与司马懿奸诈,非战之过。然,失地之责,他日自有公论!”
“其三,”关羽的目光投向西北方,那是长安的方向,带着深深的忧虑,“长安子午谷之军……消息究竟如何?是魏贼谣言乱我军心,还是……”他没有说下去,但沉重的语气已说明一切。“速派最得力斥候,不惜一切代价,穿越魏境,联络汉中,务必探得确切消息!”
“其四,”他最后看向荆南的方向,眼中寒光闪烁,“荆南四郡……孙权、陆逊!此仇必报!然非此时。待我军稳住荆州,查明长安虚实,再议收复之事!传令荆南残存据点,若不能守,可相机撤回,保存力量为上!”
一道道命令清晰而冷静地从关羽口中发出,显示出他作为统帅在巨大挫折下依然能把握全局的沉稳。他不再是那个意气用事的孤傲将军,而是真正担得起一方重任的国之柱石。
部署完毕,关羽缓缓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凝视着那被标记为沦陷的荆南和东三郡,以及那遥远而充满迷雾的长安。他宽厚的手掌,重重按在代表襄阳的位置上,仿佛要将其牢牢钉住。
“荆州,还在!”关羽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屈的意志,在压抑的帅府中回荡,“只要关某在此,只要众将士同心,纵有千难万险,荆州的天,就塌不下来!长安……长安……”他低声重复着,丹凤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和更深的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