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带来的勃勃生机和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四方不得志的英才。其中,一个口吃却目光锐利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从魏国控制的南阳郡,穿越重重险阻,来到了汉中。他叫邓艾,字士载。
邓艾出身南阳邓氏旁支,家道中落。虽有才学,但因口吃和门第不高,在曹魏治下备受排斥,只能担任看守稻草的小吏,郁郁不得志。随着汉中的药材、蜀锦远销各地,汉中的商贩也辗转各地,在无意间听来自汉中商贩的聊天中,邓艾敏锐地听闻了汉中诸葛亮新政的传闻,尤其是向寒门开放官学、重视实务能力的政策,邓艾思考了很久,毅然决定西行投奔。
初到汉中,邓艾并未引起太多注意。他默默报名进入南郑官学,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算符”、“格目法”和农工知识。其天赋很快显现:
算学奇才: 对复杂的田亩测算、粮秣调配计算,速度与精度远超同窗。他能一眼看出“格目”中数据的逻辑矛盾。
地理洞察:对山川地形、水文走向有着近乎本能的理解。在官学组织的水利测绘实践中,他提出的引水方案既省工省料,又能灌溉更多田亩,令负责的吏员惊叹。
治军见解: 在旁听一次关于军屯管理的讲座后,他竟能结合地形和“格目”数据,提出一套优化屯田点布局和物资转运的方案,思路清晰,极具操作性。所以很快,邓艾的才能便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被委以重任,去往了目前正在兴修水利的山河堰。
汉中,山河堰畔。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照着新修整的坚固堤岸和远处井然有序的屯田。刘长明在几名新法官吏的陪同下,视察着这项由邓艾主持规划的水利工程。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刘长明心中满是欣慰。汉中新政的成果,远比他预想的更为丰硕。
“军师,请看此处。”一个略显紧张但条理清晰的声音响起,带着不易察觉的轻微口吃。正是邓艾。他指着一段新开挖的引水渠,“此…此处原为洼地,雨季易涝。艾…艾命人深挖拓宽,上接主渠,下通低田,既…既解涝患,又可增溉良田三百余亩。且…且渠底铺设卵石,减缓冲刷,延长使用。”
刘长明顺着邓艾的手指望去,只见那引水渠设计精巧,与周围地形浑然一体,显然是经过精确计算和实地勘测的结果。他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邓艾那张年轻却沉稳坚毅的脸上。这可是邓艾啊!真正历史上蜀汉帝国的覆灭者,刘长明没想到他的新政竟然能引入如此大才,他最开始只是听说有一个远方求学的寒门子弟,表现非常突出,已经可以独自完成水利工程的设计了,所以刘长明就了解了一下,听闻来人叫做邓艾后,他还以为是重名,但是再仔细了解下去,发现他来自魏国的南阳郡,刘长明不由得感到惊喜,便赶紧来到了邓艾所负责的水利工程,听着开口的结巴,刘长明的心总算是放了回来,真是邓艾啊!刘长明虽然这辈子已经早早的生了孩子,不过现在的诸葛瞻也才八岁,还没到培养的时候,二代将领里唯一喜文的关兴已被庞统收为徒弟,刘长明原本想等等姜维,没想到他去防守江陵时,庞统献计打下了陇右,姜维投降的消息还没传入刘长明耳中,他就已经被法正截胡,没想到老天竟然又把邓艾送到了他的面前,欣喜,如同堰中积蓄的水,瞬间充盈了刘长明的胸膛。他强压下那份历史的沉重感,眼中流露出纯粹的赞赏与发现瑰宝的光芒。
“士载,”刘长明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打断了邓艾的汇报,“此渠设计,因地制宜,思虑周全,化害为利,实乃上佳之作。汝于地理、水利之洞察,远超常人。”
邓艾闻言,受宠若惊,连忙躬身:“军…军师谬赞。艾…艾不过依…依军师所授‘格目’、‘数据’之法,实地勘测,反复…反复演算而得。若…若无军师新政,授艾以…以施展之地,艾…艾之浅见,不过…不过纸上谈兵。”
刘长明微微一笑,羽扇轻摇,示意其他人稍退几步,只留他与邓艾沿着河堤缓缓而行。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纸上谈兵?”刘长明目光深邃地看向远方层叠的秦岭,“能于纸上谈得明白,已是难得。而能将纸上之谈,落于实地,解民之忧,增国之利,此乃大才。士载,汝可知,汝今日所为,非止一道水渠,而是活民无数,固我汉中根基之大事。”
他停下脚步,转身,目光灼灼地直视邓艾:“汝之才,非仅于此。吾观汝于屯田布局、粮秣转运、乃至山川地势与军略之关联,见解皆独到而深远。此等天赋,非常人所有。”
邓艾被刘长明如此直接的赞誉和洞察震住了,一时竟忘了口吃,只是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位名满天下的军师。
刘长明走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了然与期许:“士载,吾知汝之志,非止于一隅之吏。汝胸中丘壑,当在天下。”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邓艾心中炸响!他出身微寒,口吃受嘲,在魏国备受冷眼,从未有人如此精准地道破他深藏心底的抱负!更无人给予他如此高的期许!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知遇之情涌上心头,他眼眶微红,深深一揖到底:“军…军师!艾…艾……”
刘长明伸手扶起他,眼中那份“重生者”的复杂情绪已被纯粹的求才若渴所取代。历史可以改变!眼前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不再是未来的灭国仇人,而是上天赐予他,助他匡扶汉室的栋梁之材!他必须牢牢抓住,悉心雕琢。
“口舌之疾,不过微瑕,岂能掩瑜?”刘长明语气坚定,“汝之思虑如明镜,洞若观火。此乃上天所赐,当善用之。吾欲将汝带在身边,随吾左右。汝可愿?”
邓艾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随即化为无比的激动与忠诚。他再次深深下拜,声音因激动而更加颤抖,却字字清晰:“军…军师知遇之恩,如…如再生父母!艾…艾虽驽钝,愿…愿效犬马之劳,追随军师…鞍…鞍前马后,万…万死不辞!”
“好!”刘长明朗声一笑,扶起邓艾,心中畅快无比,仿佛搬开了压在心口的一块巨石,又似为未来点亮了一盏明灯。“从今日起,汝便为吾行军参谋,兼领屯田水利诸事。吾案头文书、舆图沙盘,汝可随时观览。若有建言,无论大小,无论何时,皆可直言!”
刘长明顿了顿,目光更加深邃:“吾欲教汝者,非止‘格目’、‘算符’之术,更欲授汝治国安邦之道、统军御敌之法、审时度势之机。汝需用心体悟,融会贯通。汉中、荆州,乃至未来之天下,皆可为汝之试炼场!”
“诺!”邓艾挺直腰背,眼中再无一丝惶恐,唯有被点燃的熊熊斗志和无尽的感激。他明白,自己人生的轨迹,从这一刻起,彻底改变了。
从那天起,邓艾便成了刘长明身边最亲近的助手之一。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在田间地头奔波的屯田都尉。他搬进了刘长明行辕附近的住所,可以随时出入诸葛亮的书房和军议厅。
刘长明对他可谓倾囊相授,处理政务时,让邓艾旁听,事后讲解决策背后的考量——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因势利导,如何防微杜渐。批阅各地奏报,会指出其中数据矛盾、逻辑漏洞,教导邓艾如何透过表象看本质。
在沙盘前,刘长明会详细分析天下大势,讲解山川地理对军事行动的决定性影响这也正是邓艾的天赋所在,剖析曹丕、孙权的战略意图和用兵特点。他更会以汉中、荆州、乃至未来的北伐路线为假想背景,与邓艾进行深入的攻防推演,考验其应变能力。邓艾往往能提出基于精确地形分析和后勤计算的奇思妙想,令刘长明惊喜不已。随之刘长明不再局限于具体事务,开始向邓艾灌输更高层面的战略思想:隆中对的框架、联魏抗吴的必要性与风险、经略雍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经济、外交、技术等多重手段服务于终极目标。这些宏大的视野,极大地开拓了邓艾的格局。
刘长明亦非常重视对邓艾心性的培养。教导他“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修身之道,告诫他“为将者不可怒而兴师”的制怒之理,更以身作则,展现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精神。邓艾那因长期压抑而略显偏激的性格,在刘长明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下,逐渐变得沉稳内敛,锋芒渐藏于鞘中。
邓艾如同海绵吸水般汲取着刘长明的智慧。他的进步速度惊人,不仅在屯田水利等老本行上越发精熟,对军政大局的把握、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更是突飞猛进。他那独特的、基于精确计算和地理洞察的战略战术思维,在刘长明的系统引导下,开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刘长明看着这个被自己亲手从历史歧路上拉回、并倾心雕琢的璞玉日益璀璨,心中的那份“重生者”的隐忧逐渐被欣慰和更大的期望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