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亭血战后的夜晚,寒意刺骨。陆逊残存的吴军被压缩在临水一隅,士气低落,伤兵哀嚎不绝于耳。中军帐内,灯火昏暗,陆逊、朱桓、徐盛、朱然等仅存的核心将领齐聚,人人面带疲色与绝望。
“大都督,斥候冒死探得,东南方向,沿此无名溪流下行约二十里,有一处名曰‘夹石口’。”朱桓指着粗糙的舆图,声音沙哑,“此处两山夹一水,地势极险,水道狭窄,岸旁有崎岖小路可通。蜀军包围圈在此最为薄弱,仅有少量游骑哨探。若我军能悄无声息快速通过此地,或可遁入皖水支流,再图后计。”
陆逊目光死死盯着“夹石口”,眉头紧锁:“诸葛亮多谋,岂会留此破绽?此恐是……诱敌之计,或确有地利之限,其重兵难以展开。然,无论其是否有诈,此已是我军唯一生路!”他猛地抬头,目光扫过众将,“然,蜀军攻势如潮,我大军若想撤离,必有精锐断后,死守现地,拖住蜀军主力!否则,一旦被其察觉缠上,全军皆没于此!”
帐内一片死寂。断后,意味着十死无生。
片刻后,一员将领踏前一步,甲叶铿锵。正是徐盛!他面容沉毅,目光决然:“都督!盛,愿率本部残兵,为大军断后!请都督与诸位将军速走,为我江东……保住这点骨血!”
“文向!”陆逊声音微颤,深知此去绝无生理。 朱桓、朱然亦欲开口争抢。
徐盛摆手,斩钉截铁:“不必再争!盛,受吴恩厚,今日正是报效之时!盛必死战到底,纵粉身碎骨,亦要叫蜀军知道,我江东男儿,绝非贪生怕死之辈!”他看向陆逊,重重一抱拳:“都督!快走!迟则生变!”
陆逊深吸一口气,压下眼中酸涩,重重拍了拍徐盛的肩膀:“文向……江东,会记住你!保重!” 再无多余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立刻开始部署撤退序列,命令丢弃一切不必要的辎重,人衔枚,马裹蹄,准备趁夜悄然向夹石口移动。
与此同时,蜀军帅帐内,灯火通明。刘备、刘长明、庞统正在沙盘前推演。
刘备指着夹石口方向,略有不解:“孔明,观陆逊动向,似欲从此处遁走。此地险要,易守难攻,为何我军在此处布置兵力如此之少?岂不纵虎归山?”
刘长明羽扇轻摇,淡然一笑:“陛下,此乃‘围师必阙’之理。陆逊虽败,然其麾下朱桓、徐盛等皆百战之将,残部数万,若逼之太急,其必作困兽之斗,我军纵胜,亦伤亡必巨。今亮明留此‘生路’,其必心存侥幸,急于逃命,军无死战之心。待其主力进入这夹石口绝地,军阵拉长,首尾难顾之时,我再以精兵猛将锁住出口,伏兵尽起,则可不费吹灰之力,尽歼其众矣。”
正说着,参军马谡步入帐中,听闻此言,立刻拱手请命:“丞相神机妙算!谡不才,愿领一军,前往夹石口设伏!必据险固守,绝不使一吴狗漏网!若不能生擒陆逊,愿领军法!”他言语自信,眼中闪烁着渴望立功的光芒。
刘长明看着马谡,心中暗自叹息。前世街亭之败,痛彻心扉,岂能再蹈覆辙?此子确是聪慧,论兵法韬略口若悬河,然其人心高气傲,缺乏历练,重理论而轻实务,临机决断更是其致命短板。夹石口伏击,关系灭吴全局,岂能交于此人?
刘长明面色平静,缓缓道:“幼常之心,亮已知之。然此次伏击,干系重大,亮已另有安排。汝之才,敏于政事,明于律法,于军旅争锋之事,非你所长。待平定江东,诸多州郡需人治理安抚,届时方是你大展所长之时,可多向孝直公琰请教民政,不必执着于军功。”
马谡闻言,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还想再争辩,却见刘长明目光虽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只得悻悻然退下,心中颇不服气。
是夜,吴军开始行动。徐盛率领数千决死之士,悄然进入预设的阻击阵地。他下令多布旗帜,广设疑兵,营灶不减,做出大军仍在的假象。
翌日拂晓,蜀军发现吴军主力动向,立刻发动潮水般的进攻!张飞、赵云等猛将轮番冲击,誓要撕开缺口,追上陆逊。
徐盛亲临第一线,手持双戟,须发戟张,怒吼如雷:“江东儿郎!今日此地,便是吾等报效国家之时!身后即是同袍生路,一步不退!杀!”
断后的吴军皆知必死,在徐盛的激励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利用地形,结阵死守,箭矢用尽便白刃相接,阵地失守便发动反冲锋夺回!战斗惨烈至极,每一寸土地都浸满了鲜血。
徐盛身先士卒,双戟之下,不知斩杀了多少蜀军将士,自身亦伤痕累累,血染征袍。从清晨战至午后,数千断后兵马伤亡殆尽,徐盛身边亲卫皆已战死,他本人力竭重伤,被数根长矛同时刺穿大腿肩膀,终于倒下,被蜀军士卒一拥而上擒获。
刘备闻讯,亲至前线。看着被缚于地上、浑身是血却仍怒目而视的徐盛,刘备心中感慨,命人松绑,温言道:“文向将军,真忠勇之士也!孙权昏聩,刻薄寡恩,焉值得将军如此效死?如今天下大势在汉,将军何不归顺,共扶汉室,必不失封侯之位,何苦为朽木殉葬?”
徐盛呸出一口血水,厉声道:“刘备!休要假仁假义!盛乃吴臣,唯知忠义二字!今日有死而已,岂能降你?速杀我!”
刘备见其意决,知不可屈,长叹一声,心中虽惜其才,亦敬其忠,不忍折辱,遂令押下,好生看管,容后再议。
徐盛惨烈的断后,为陆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陆逊率领残余的三万余吴军,丢弃所有负重,沿着那条狭窄险峻的溪谷小路,狼狈不堪地向夹石口方向疾行。沿途摔死、掉队者不计其数,但求生的欲望驱使着他们拼命向前。
终于,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先锋部队已然看到了夹石口那两片如同巨门般矗立的峭壁!出口就在眼前!只要穿过这道狭窄的关口,外面就是相对开阔的皖水流域,就有了生的希望!
疲惫绝望的吴军士卒中爆发出一阵轻微的欢呼,脚步不由加快。
陆逊却心中愈发不安。这一路,太顺利了。除了小股游骑骚扰,并未遇到像样的阻击。诸葛亮,真的会忽略如此重要的地点吗?
他勒住战马,极目向那险峻的夹石口望去。此时晨光微熹,隐约可见关口处似乎有旗帜闪动,却看不真切。
“快!快通过那里!”朱桓在一旁催促。
陆逊咬牙,下令道:“前军加快速度,抢占关口两侧高地!中军后军快速通过!快!”
吴军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向那狭窄的出口。
然而,就在先锋部队即将冲进出口的一刹那!
咚!咚!咚! 沉闷而极具穿透力的战鼓声,陡然自夹石口两侧的山崖之上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