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葛亮下令将先帝龙棺抬上长安城头时, 司马懿的斥候正将密报塞入信鸽脚筒—— 那信鸽却撞在突然升起的七七四十九盏孔明灯上,带着燃烧的羽毛坠入汉军大营: “报!蜀军正在渭水南岸筑坛…” “等等,他们为何在敲庆典的鼓乐?”
---
刘备、关羽、张飞同日崩逝的噩耗,如同三道九天惊雷,将长安行宫内的蜀汉众臣劈得魂飞魄散。巨大的悲痛尚未消化,一个更为冷酷的现实已如冰水般浇下——皇帝与两位军方顶梁柱同时离世,消息一旦传出,莫说城外虎视眈眈的曹叡二十万大军,便是这刚刚收复、人心未附的雍凉之地,顷刻间便会烽烟四起,叛乱丛生!
密室之内,灯火摇曳。诸葛亮面色惨白,眼窝深陷,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但他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躯,主持着这场关乎国运的紧急会议。庞统、李严、赵云、蒋琬、费祎等核心重臣齐聚,人人脸上都笼罩着绝望与焦虑。
“必须秘不发丧!”李严率先开口,语气急促,“当务之急,是立刻封锁一切消息!严密控制行宫内外,对外只称陛下与二位将军忧劳成疾,需静养数日。同时,丞相应立即以陛下名义发布诏令,命各处坚守营垒,无令不得妄动,违令者斩!争取时间,待太子安稳即位,大局稍定,再徐图后计!”
蒋琬眉头紧锁:“李尚书所言虽是常理,然……如此惊天之事,如何能长久隐瞒?军中岂能无猜疑?雍凉豪强,其心各异,恐早有魏军细作混入长安!一旦消息走漏半分,后果不堪设想!”
庞统眼神锐利,补充道:“即便消息不走漏,陛下与关张二位将军久不露面,曹叡、司马懿岂是易与之辈?彼必生疑,若遣使来‘探病’,或更狠辣,直接挥军猛攻试探,我军士气低迷,如何抵挡?届时,不攻自乱!”
众人各抒己见,却都绕不开一个死结:瞒,瞒不住,且被动;不瞒,则立刻就是灭顶之灾!密室内的空气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一种无力的绝望感在蔓延。就连智计百出的庞统,此刻也觉棘手无比。
就在一片悲观议论中,一直沉默的诸葛亮缓缓抬起了头。他的眼中虽然布满血丝,却重新燃起了一种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丝疯狂决绝的光芒。
“诸公,”他的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瞒,是瞒不住的。示弱,则必遭雷霆之击。”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舆图前,手指重重点在长安之上:“既然如此,我等便不瞒了!非但不瞒,还要大张旗鼓,通告全军、全城、乃至天下——我大汉章武皇帝、大将军、车骑将军,已然龙驭上宾,忠魂归天!”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所有人都像看疯子一样看着诸葛亮。
“丞相!不可!” “此乃自取灭亡之道啊!” “丞相三思!”
诸葛亮猛地抬手,止住了所有人的惊呼。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司马懿多疑,曹叡年少而矜持。我若遮遮掩掩,彼必断定我心虚力怯,倾力来攻。我若反其道而行之,公然发丧,举哀成服,彼反而惊疑不定!”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剖析,语速加快:“彼必疑我有诈!疑我诸葛亮设下陷阱,诱其来攻!疑我先帝虽崩,然必有后手!更疑我军哀兵之势,或欲拼死一搏!此时,我非但要发丧,还要在渭水之畔,为先帝举行最盛大、最隆重的国葬!让曹魏的斥候看得清清楚楚!我要让这冲天缟素,不是我军崩溃的象征,而是疑兵之计的帷幕,是震慑敌胆的号角!”
他看向众人,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决断:“此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策!唯有如此,或可争得那一线生机!为先帝丧仪,太子即位,稳固内部,争取时间!”
室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诸葛亮这大胆到极点的计划震撼了。庞统目光闪烁,率先反应过来,抚掌道:“奇策!虽是行险,然纵观眼下,竟似唯一可行之道!仲达多疑,必中此计!”
李严仍觉不安:“可是……万一曹叡不受疑,悍然进攻……”
“那便战!”诸葛亮斩钉截铁,声音中带着一丝悲壮的决绝,“以天子灵柩为誓,激励三军,哀兵必胜!纵然不敌,亦要让魏贼付出惨痛代价!况,尚有亮与士元、子龙诸位在,岂容彼轻易得逞?”
想到刘备临终那“大军皆由君统帅”的无上托付,想到关羽、张飞的忠义相随,众人心中豪气与悲愤交织。最终,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诸葛亮身上,缓缓点头。风险巨大,但这确是绝境中唯一可能逆转的奇谋。
计议已定,蜀汉这台庞大的机器,在诸葛亮的强力驱动下,开始以一种近乎疯狂的姿态运转起来。
秘不发丧的指令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明发国丧的告示。顷刻间,巨大的哀恸如同实质般席卷了整个长安城和蜀军大营。士卒皆缟素,将校解缨冠,百姓禁乐舞,举城皆哀。悲声震天,愁云惨淡。
然而,在这无尽的悲伤中,一种有序的、庄严肃穆的筹备也在同步进行。诸葛亮亲自操持,依照汉天子礼制,为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筹备空前盛大的葬礼。
地点选在渭水南岸一处高敞开阔之地,背依汉军连营,面朝北岸魏军方向,意义非凡。
巨大的灵棚拔地而起,以松柏为饰,白幡如林。刘备的灵柩置于中央,以梓宫为椁,披覆玄纁十二章纹天子旌旗。关羽、张飞灵柩分列左右,亦按王侯规格。数千精锐白毦兵身着素甲,持雪亮戈戟,肃立护卫,鸦雀无声,唯有寒风吹动白缨,发出呜呜之声。
迎神主:以檀香木刻刘备、关羽、张神主牌位,由刘禅率文武百官,步行迎入灵棚,奉于香案之上。
奠玉帛:献上太牢,牛、羊、豕三牲祭品,以及圭璧、币帛等祭天之物。
读祝文:诸葛亮亲撰并诵读悼文,文辞哀切,颂扬刘备一生仁德功业,追思关张忠勇,闻者无不落泪。同时,这也是向天下宣告刘禅即位的合法性。
初献、亚献、终献:由刘禅、诸葛亮、李严分别主持三次献酒仪式,极其隆重繁复。
望瘗:将祭品、币帛等送至燎炉焚烧,烟气直上云霄,象征告慰上天与先帝之灵。
发引:仪式最后,庞大的送葬队伍将灵柩移往提前选定的陵址。队伍浩浩荡荡,旌旗蔽空,哀乐凄婉,哭声动地。
整个过程,极其公开,极其隆重。渭水北岸的曹魏斥候,能够清晰地看到南岸那冲天的白幡、缭绕的香烟、肃杀的军阵以及震天的悲声。他们惊疑不定地将情报飞速传回魏军大营。
正如诸葛亮所料,曹叡与司马懿闻报,惊愕万分,继而陷入深深的疑虑。
“刘备……真的死了?关羽张飞也一同死了?”曹叡难以置信,“诸葛亮竟敢此时公然发丧?” 司马懿眉头紧锁,沉吟道:“陛下,事出反常必有妖!诸葛亮多智近妖,岂能不知此乃取死之道?其竟敢如此大张旗鼓,若非疯了,便是必有极大倚仗!或是诱敌深入之计?或是其内部已稳,欲以哀兵之势反扑?不可不察!”
出于极度谨慎,司马懿建议暂缓攻势,加派大量细作深入侦查,同时命令各部紧守营寨,不得擅自出击。魏军的攻势,竟然真的因为这场看似自曝其短的盛大葬礼,而诡异地停滞了下来。
诸葛亮,用一场倾注了无尽哀思与莫大勇气的国葬,为风雨飘摇的季汉,硬生生抢来了最宝贵的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