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曹魏三路大军的调兵虎符刚出武库,诸葛亮案头已堆起七封不同渠道的“魏异动”密报——他叹口气把《齐民要术》塞回书架,换上了蒙尘的《八阵总纲》:“司马懿…… 你想看亮执羽扇还是执旌旗?”
---
公元236年冬,长安,丞相府。
战争的阴云,并非毫无征兆地压境。尽管曹魏极力掩饰其大规模军事调动的意图,但数十万大军的集结、粮草辎重的庞大转运、以及边境地区异常频繁的斥候活动,这些迹象如同水面下的暗流,终究难以完全瞒过季汉日益完善的情报系统——“天眼”。
来自洛阳的商旅细作、边境守军捕获的敌方探子、甚至是通过特殊渠道传回的只言片语……各种来源不一、真伪混杂的情报,被迅速汇总到长安相府。庞统与费祎等人连夜甄别研判,最终得出了一个高度一致的结论:曹魏正在策划一场空前规模的南侵!其动员规模,远超以往任何一次!
紧急军议在未央宫偏殿召开。刘禅面色紧张,端坐龙椅。诸葛亮、赵云(虽老,仍参议军事)、魏延、姜维、邓艾等核心文武齐聚一堂,气氛凝重。
“陛下,诸公。”诸葛亮面色平静,但眼神锐利,“曹魏蛰伏五年,今蠢蠢欲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倾国而来,志在必得。”
魏延立刻请战:“丞相!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末将愿率本部精兵,出潼关,迎头痛击曹真!让他再尝尝咱的厉害!”
姜维也道:“魏将军所言极是!我军虽经裁撤,然精锐犹在,训练更胜往昔,绝非曹魏所想之虚弱!可主动出击,挫其锋芒!”
诸葛亮看着兴奋的众人,内心想道:打打打,就知道打!老子辛辛苦苦种了五年田,攒下这点家底,是给你们拿去梭哈的吗?发育!要稳健发育!
诸葛亮抬手,止住了众将的请战之声。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羽扇缓缓划过漫长的魏蜀边境。
“文长,伯约,勇气可嘉。然,今时不同往日。”他声音沉稳,开始阐述核心战略,“我估曹魏此举,乃是见我‘裁军’,误判我虚弱,又因其内部压力,欲行险一搏。其大军远来,粮草转运艰难,师老兵疲,犯兵家大忌。”
他目光扫过众人,斩钉截铁:“故,亮之意,此番应对,核心八字:固守坚城,以静制动!”
“具体而言:”
“不管曹魏从何处来,来多少路,我军首要之务,便是依托这些年加固的城防、经营的堡垒,死死守住!长安、襄阳、江陵、濡须口……每一处,皆要成为啃不动的硬骨头!”
“绝不轻易出城浪战,不与其进行主力决战!任他如何挑衅,我自岿然不动。”
“消耗其锐气,拖延其时日!大军南征,每日耗费钱粮巨万。只要我军坚守数月,让其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克,其国内必然怨声载道,后勤必然难以为继。届时,曹叡、司马懿纵有万丈雄心,也只得黯然退兵!”
他看向刘禅和众臣,语气充满自信:“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以我之不变,应彼之万变。以我之粮足城坚,耗彼之师老兵疲。待其退时,我或可寻机追击,小有斩获。如此,我可最小代价,化解此次危机,保全国力,继续我发展大计。”
塔防游戏懂不懂?高地优势懂不懂?经济碾压之前绝不团战!
这番战略,与蜀汉以往积极北伐、寻机决战的风格大相径庭,充满了“诸葛亮”式的极致冷静和算计。
老将赵云沉吟片刻,率先表示支持:“相父老成谋国。我军新军制初成,预备役尚未经历大战检验,确不宜仓促与敌倾国之兵进行野外决战。依托坚城,消耗敌军,实为稳妥之策。”
魏延、姜维等将领虽觉有些憋屈,但仔细一想,这确实是当前最理性、代价最小的选择,也纷纷领命。
“既如此,”诸葛亮当即部署,“便依此策行事。”
“潼关-渭南防线:由魏延总督,姜维副之,率中央禁军八万,据险而守,应对曹真主力。”
“荆州方向:飞鸽传书至关平、徐庶处,命他们谨守城池,尤其保障襄阳-江陵粮道安全,无令不得出战。若遇攻击,坚决防御。”
“江东方向:传令陆逊、张苞,固守濡须口及长江防线,应对曹休。江东水军优势仍在,足以自保。”
“后勤保障:由蒋琬、费祎负责,协调各方粮草军械供应,确保前线无虞。”
“预备役动员:下令关中、荆州、益州相关郡县,预备役人员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听候调遣,补充城防或作为战略预备队。”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季汉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从发展模式切换到战争防御模式。
散朝后,诸葛亮独坐案前,看着舆图上那三个巨大的、代表曹魏进攻方向的箭头,无奈地摇了摇头。
真是的……我就想安安静静种个田,搞点小发明,顺便教教儿子,怎么就这么难?非得逼我亮肌肉?行吧,司马懿,你不是好奇我的新军吗?这次就让你在城墙下好好见识见识,什么叫现代化……呃,半现代化防守!
他提笔,开始给前线将领书写更详细的防御指导方略,其中包含了许多基于“八阵图”原理和现代防御理念结合的守城战术、物资调配、士气激励方法。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考验耐心和意志的消耗战。但他更相信,经过五年深耕的季汉,拥有足以耗垮任何来犯之敌的坚韧底蕴。而这场被迫到来的防御战,或许正是检验新政成果、淬炼新军的最佳试金石。
“守吧。”他轻轻吐出两个字,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而深邃,“守到秋收,守到他们粮尽退兵。然后……咱们再继续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