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司马昭的剑从曹爽喉咙里拔出时,司马懿正将蒋济递来的安民策撕得粉碎——老太傅看着两个儿子血淋淋地跪在堂下,突然笑出了眼泪:“好……那便让天下人看看,这‘忠臣’的棋局里,到底是谁先咬断了谁的喉咙。”
---
司马懿虽以铁腕暂时压制了朝堂上的杀声,但无形的压力却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曹爽虽已成阶下囚,其代表的宗室势力和残余党羽却并未死心。他们不敢明着对抗如日中天的司马懿,便转而不断以“洛水之誓”、“太傅信义”为由,上疏、请托,甚至发动清议,软磨硬泡,要求司马懿兑现“仅免官而已”的承诺,释放曹爽,至少保全其性命,以显示司马太傅的“宽仁”与“信诺”。
这些声音,如同绵绵阴雨,不断侵蚀着司马懿好不容易建立的稳定局面。他疲于应付,一边要安抚元老重臣(如蒋济,虽支持政变却真心希望止于罢官,维护朝廷体面),一边要震慑蠢蠢欲动的宗室,另一边还要时刻提防西蜀的动向,心力交瘁。
释放?纵虎归山,后患无穷!杀之?则失信天下,激起大变!两难……两难啊!
这一日,司马懿应邀前往太尉蒋济府中,名为饮宴,实则为进一步安抚这位手握部分京营兵权的老臣,试图争取他对其“暂囚不杀”策略的更多支持。
然而,就在司马懿于蒋府中虚与委蛇、竭力维持着“忠臣”面具之时,他的两个儿子,却已失去了耐心。
司马府内,灯火幽暗。司马师面色阴沉,司马昭眼神中则跳跃着与其年龄不符的狠戾与果决。
“兄长,还在犹豫什么?”司马昭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灼人的热度,“父亲优柔寡断,困于虚名!如今满城皆在逼宫,要求释放曹爽!若真让其活命,哪怕只是圈禁,那些曹爽旧党便永远心存幻想,必成肘腋之患!届时若与外镇将领勾结,或西蜀来犯时内应,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司马师眉头紧锁:“然父亲严令……”
“父亲是想做忠臣,想求稳妥!可这朝堂之上,哪有什么万全之策?”司马昭打断他,语气激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父亲不忍沾的血,我们来做!父亲想保的名声,我们来毁!为了司马家,为了这好不容易夺来的权柄,有些事,必须做!”
司马师看着弟弟眼中近乎疯狂的决绝,又想到日后可能出现的无穷麻烦,最终,一丝狠厉取代了迟疑。他重重一点头:“……也罢!便依你之策!调我府中心腹死士,要绝对可靠!趁父亲不在,即刻行事!”
是夜,月黑风高。一队黑衣死士在司马师、司马昭的亲自带领下,手持伪造的指令,悄然闯入关押曹爽及其核心党羽的廷尉大牢。
狱卒见是司马公子,不敢阻拦。牢门被依次打开。
曹爽原本蜷缩在草堆中,见到司马兄弟,还以为转机到来,竟挣扎着爬起,带着一丝希冀:“可是太傅允诺放……”
话音未落,冰冷的刀锋已毫不留情地刺入他的胸膛!紧接着,乱刀齐下!何晏、邓飏等人亦在惊愕与绝望中被迅速处决,血溅牢墙。
司马昭面无表情地看着曹爽扭曲不甘的尸体,冷冷道:“放心,你的家眷,很快就会去陪你。” 斩草,务必除根。
翌日清晨,当司马懿从蒋府归来,尚带着一丝与老臣达成初步共识的疲惫与欣慰踏入府门时,等待他的,是跪在厅中、一身血腥气尚未散尽的两个儿子,以及那句如同晴天霹雳般的禀报:
“父亲,曹爽及其党羽……昨夜已于狱中‘病毙’。”
轰——!
司马懿只觉得眼前一黑,身形猛地一晃,几乎栽倒!他指着两个儿子,手指颤抖得厉害,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半晌才发出一声惊怒交加的嘶吼:
“逆子!你们两个逆子!安敢如此!安敢如此啊——!!”
他气得浑身发抖,猛地抓起案几上的茶盏,狠狠摔碎在地!“谁给你们的胆子!你们可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司马家背信弃义,自绝于天下!这意味着洛阳即刻大乱!这意味着……这意味着……” 他气得说不下去,剧烈地咳嗽起来。
完了!全完了!所有的谋划,所有的隐忍,所有的布局!都被这两个蠢货毁于一旦!忠臣?从此以后,我司马懿在史书上,只能是欺君罔上、诛杀宗室的权奸了!
司马师低头不语,司马昭却昂首道:“父亲!事已至此,无可挽回!当务之急,非是训斥我等,而是如何应对后续!曹爽余党及宗室必反!若再不采取断然措施,我司马家满门,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就在这时,府外已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惊慌的呼喊声!显然,曹爽毙命的消息已经如同野火般传遍了洛阳!
司马懿瘫坐在席上,一瞬间仿佛又苍老了十岁。他看着眼前两个手上沾满鲜血、眼神却异常坚定的儿子,又听着府外隐约传来的骚动,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无力。
退路,已经被彻底斩断。
忠臣的戏码,再也演不下去了。
他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眼中所有的挣扎、愤怒、无奈都已褪去,只剩下一种冰冷的、近乎绝望的决绝。
“……罢了。”他的声音沙哑而疲惫,却带着一丝令人心悸的寒意,“既然你们已开了杀戒……那便,杀到底吧。”
司马懿迅速转变了策略。他立刻以皇帝名义(实则完全掌控)下诏,公然推翻之前的“洛水之誓”,宣称查获曹爽新的“大逆”罪证,故将其及党羽明正典刑,并夷灭三族!
同时,他不再有任何顾忌,命令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军队和酷吏,在洛阳城内展开了大规模的血腥清洗。
不再是针对曹爽核心党羽,而是扩大到所有可能与曹爽关联、或对司马氏专权表示不满的官员、宗室、将领。一时间,洛阳城内缇骑四出,哭喊震天,菜市口日日血流成河,恐怖的气氛笼罩了整座都城。
支持司马懿的蒋济等人,闻此剧变,又见司马懿公然背誓,大开杀戒,心灰意冷,或愤而辞官,或郁郁而终。司马懿试图维持的“正义”形象彻底崩塌。
而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曹魏忠臣和地方实力派,则彻底被司马氏的残忍和野心所震惊,兔死狐悲之感油然而生,暗中加快了串联与准备的步伐。
洛阳,这座帝国的中心,彻底陷入了混乱与恐怖之中。司马懿凭借铁血手腕暂时压制住了表面的反抗,但仇恨的种子已深深埋下,更大的动乱,正在地方的州郡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