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葛亮在黄河风陵渡放下那只装着并州泥土的漆盒时,对岸霍太山的烽火正映红姜维的铁甲——他回头对抱着地图的杨仪轻笑:“告诉司马懿,这次我们换个地方下棋。”
---
曹魏内部接连爆发的叛乱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季汉朝堂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消息通过“天眼”系统源源不断传回长安:毋丘俭在辽东举起“清君侧”义旗,声势浩大;淮南诸葛诞虽未明反,但态度暧昧,与洛阳关系紧张;司马懿调兵遣将,其子司马师率中央精锐北上辽东,而司马懿本人则似乎有意亲赴淮南坐镇……
未央宫偏殿,巨大的天下舆图前,诸葛亮负手而立,目光深邃。蒋琬、费祎、董允等文臣,以及姜维、陆抗、邓艾、魏延、马岱等武将齐聚一堂,气氛热烈而肃杀。
“诸公,曹魏内乱,天赐良机!”诸葛亮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打破了殿内的沉寂,“司马懿倒行逆施,诛戮忠良,已致天怒人怨!毋丘俭、诸葛诞虽动机各异,然其举事,足可牵制魏国大量兵力,动摇其统治根基!此乃我大汉第二次北伐,克复中原之绝佳时机!”
诸葛亮内心:诸葛诞、毋丘俭……历史上你们确实反了,虽然时间线被我搅和得有点乱,但看来这反骨是刻在基因里了啊!司马老贼现在肯定是焦头烂额,内部不稳,正是捅刀子……呃,是王师北伐的好时候!
他详细分析了情报:“据报,司马师、陈泰率洛阳中军精锐五万北上辽东。辽东苦寒,路途遥远,毋丘俭亦非庸才,此战没有三个月,难以平定。而淮南方向,司马懿若去,以其威望和手段,加上钟会辅佐,诸葛诞恐难支撑太久,预计月内可见分晓。”
“故而,”诸葛亮羽扇指向舆图,目光锐利,“我军必须抓住这一到三个月的战略窗口期,趁魏国主力被牵制于东北和东南,其腹心之地空虚之际,大举出兵,以求突破!”
“丞相英明!”众将纷纷附和,战意高昂。
魏延更是迫不及待:“丞相!此次定要一雪前耻!末将愿再为先锋,必破函谷关,直捣洛阳!”
提到函谷关,殿内气氛微微一凝。第一次北伐后期,马超战死、霹雳营受损的惨痛记忆犹新。
诸葛亮微微摆手:“文长勇毅可嘉。然,此次北伐,我军当改变主攻方向。”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的羽扇重重地落在了黄河以北,并州(山西)的位置。
“我军此次,不攻函谷,不争宛洛。主力北渡黄河,西出河东,攻取并州!”
此议一出,满殿皆惊!
“并州?”连魏延露出讶色,“丞相,并州表里山河,地势险要,且魏将郭淮经营多年,恐非易与。为何舍近求远,不直接攻击更核心的司隶地区?”
这也是众多将领的疑问。直接东出潼关,威胁洛阳,不是更直接吗?
诸葛亮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他从容不迫地走到沙盘前,开始阐述其深远的战略考量:
“诸公请看,”他手指沙盘,“并州,左拥太行,右带黄河,北接胡地,南瞰司豫,乃天下之脊,中原之屏障!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其一,避实击虚,攻其不备。”诸葛亮分析道,“司马懿如今注意力必在辽东、淮南。并州虽为要地,但相比直接威胁洛阳的潼关、函谷关方向,其压力相对较小。郭淮虽能,然并州兵力并非魏国最精锐。我军出其不意,渡河北上,可打乱魏国整体部署。”
“其二,斩断臂膀,孤立洛阳。”他的手指从并州向南划,“若得并州,我大军便可居高临下,自轵关陉、太行陉、白陉等通道,直接威胁河内、河洛!届时,洛阳北面屏障尽失,如同被人扼住咽喉!其重要性,更甚于夺取一城一地!”
“其三,连接陇右,稳固侧翼。”他又指向西边,“我陇右、凉州已固。若得并州,则可与陇右连成一片,使我北方防线更加完整巩固,再无侧翼之忧。并可威胁幽冀,动摇魏国整个北方防御体系。”
“其四,获取战马,增强骑兵。”诸葛亮补充道,“并州、河套之地,自古出产良马。若得此地,我大汉骑兵可得极大补充,对于未来平原作战,至关重要!”
他最后总结道:“攻并州,看似迂回,实则为斩根之策!一旦成功,则司隶震动,洛阳孤悬,魏国将陷入极度被动!届时,是东出河内,还是南下洛阳,主动权尽在我手!”
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让众将茅塞顿开,纷纷叹服。
“然,”诸葛亮话锋一转,神色凝重,“此策亦有其险。黄河天堑,渡之不易;并州表里山河,易守难攻;郭淮乃世之名将,不可轻敌。此战,关键在于速度与协同!必须在司马师平定辽东、司马懿稳定淮南之前,取得决定性战果!”
战略既定,接下来便是具体的战役部署。诸葛亮早已成竹在胸。
“此次北伐,兵分三路,虚实结合,主攻并州!”他下达了作战命令:
“魏延听令,命你率大军三万自潼关而出,大张旗鼓,佯装主力,做出强攻函谷关,直取洛阳之势。多布疑兵,广插旌旗,日夜鼓噪,吸引司隶地区魏军主力,使其不敢北援。声势要大,攻势要猛,但避免与魏军主力进行决定性会战,以牵制、迷惑敌人为主要目的。”
“末将领命”
“陆抗、廖化、朱然、张裔听令,命你四人率水陆大军四万,自蒲坂津(今山西永济西)渡河!渡河后,一部兵力北上,威胁安邑(河东郡治),牵制河东魏军;主力则沿黄河北岸东进,做出进攻河内郡(今河南沁阳、武陟一带)的姿态,进一步迷惑洛阳敌军,并伺机切断并州与司隶的联系。水军务必确保渡河安全与后勤畅通。此路行动需迅猛,与魏延的佯攻形成东西呼应,让魏国判断不清我军真正主攻方向。
“末将领命”朱然等四人齐声道。
“姜维、邓艾听令,命你二人与我亲率中军,以文鸯为先锋,率领五万精锐秘密运动至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龙门(今山西河津)一带,寻找合适渡口,强渡黄河!渡过黄河后再听我指令行事!
其他配合:
陇右方向: 命马岱、王平等将,加强戒备,对陇山一线魏军保持压力,使其无法东援。
寿春方向: 命陆逊、张苞在淮南方向加强活动,牵制钟会,使其无法分身。
荆州方向:命关平、徐庶佯攻宛城,孟达、刘封从武关出兵配合魏延佯攻函谷关!
“此战,关键在于西路主力的渡河速度与穿插纵深!”诸葛亮目光扫过姜维、邓艾等将,“伯约,士载,你二人责任重大!渡河之后,如离弦之箭,不得迟疑!”
“末将领命!”姜维、邓艾肃然应诺。
“庞统!”
“在!”
“霹雳营务必发挥威力,既要用于攻坚,更要用于震慑!要让魏军见识我大汉雷霆之威!”
“统领命!”庞统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公元243年夏,季汉第二次北伐的号角,在曹魏内乱的烽烟中,正式吹响!
长安城外,旌旗蔽日,刀枪如林。皇帝刘禅亲自率文武百官,于灞桥为出征将士送行。
“相父……定要凯旋!”刘禅拉着诸葛亮的手,眼中既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此次北伐,规模宏大,战略冒险,关乎国运。
诸葛亮躬身一礼,语气沉稳而坚定:“陛下放心,老臣此去,必竭尽全力,克复并州,以慰先帝在天之灵!陛下在长安,当与蒋琬、费祎、董允等同心协力,则江山永固!”
他翻身上马,最后看了一眼巍峨的长安城,看了一眼送行的同僚,看了一眼那通往北方战场的漫漫长路。
“出发!”
一声令下,三路大军,如同三条巨龙,分别朝着东、中、西三个方向,奔腾而去!
魏延率领的东路军,旌旗招展,鼓噪而进,直奔潼关,摆出了一副决战的架势。
朱然、陆抗的中路军,水陆并进,浩浩荡荡,直扑蒲坂津,吸引了黄河沿线魏军的目光。
而诸葛亮亲率的西路军主力,则偃旗息鼓,昼伏夜出,沿着渭水北岸,秘密而迅速地向预定的龙门、汾阴渡口方向运动。
黄河,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此刻却成了横亘在季汉北伐军面前的一道天堑。对岸,是郭淮经营多年的并州防线,是崇山峻岭的表里山河。
诸葛亮站在黄河南岸,望着对面苍茫的群山和滚滚东去的河水,心潮澎湃。他知道,这一次,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也可能收获更大的道路。成败与否,不仅取决于将士用命,更取决于对时机的把握和对敌人的心理算计。
司马懿,你是否料到我敢北渡黄河,直取你的并州?
郭淮,你又能否挡住我这倾力一击?
大河的风,带着北地的寒意,吹动了诸葛亮的纶巾和衣袍。一场决定北方归属的大战,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