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复立太子”的奏折未置可否,几日后却下旨召开朝会,令满朝文武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荐太子人选,朝堂瞬间陷入紧张。双鱼玉佩的蓝光映出乾清宫内的场景——文武百官依次投下选票,康熙端坐龙椅,目光如炬,扫过阶下的皇子们,最终定格在胤禛与胤祥身上。
待投票结束、太监开始统计票数时,康熙突然开口,声音响彻大殿:“胤禛、胤祥,你们二人素有贤名,且近日多为朝局奔走,朕倒要问问,你们心中属意谁为太子?”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二人身上——若他们推荐自己,便是“野心外露”;若推荐八阿哥或胤禵,便是“违心妥协”;若推荐废太子胤礽,又需承担“支持失德之人”的非议。
小星禾随虫洞落在殿侧,看到胤祥下意识看向胤禛,而胤禛却神色平静,上前一步躬身奏道:“回皇阿玛,儿臣以为,太子人选当以‘稳朝局、安宗室’为首要。二阿哥虽曾失德,却仍是嫡子,且经此教训后已有悔意;若能复立,既可安抚宗室旧臣,也能让各方势力暂归平静,为朝局争取稳定发展的时机。儿臣举荐二阿哥胤礽。”
胤祥紧随其后,语气坚定:“儿臣与四哥想法一致!储位之争已扰朝局许久,若再因‘立新储’引发纷争,恐伤国本。二阿哥复立,是眼下最能平衡各方的选择,儿臣亦举荐二阿哥。”
二人话音刚落,殿内响起低低的议论声——谁也没想到,他们竟会放弃“自荐”的机会,选择推荐曾被废黜的胤礽。八阿哥坐在人群中,脸色骤变,他本以为二人会推荐自己或弃权,却没料到他们竟用“举荐废太子”的方式,堵住了所有非议。
康熙看着二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未立刻表态。待太监统计完票数,结果却出人意料——八阿哥因“贤名”的伪装,竟得票最多,而胤礽的票数寥寥无几。康熙看着票单,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将票单扔在案上:“看来,诸位心中的‘贤能’,与朕所想的‘稳国本’,仍有差距。”
他话锋一转,再次看向胤禛与胤祥:“你们二人明知二阿哥得票稀少,却仍坚持举荐,不怕朝臣非议吗?”胤禛躬身回道:“儿臣举荐的是‘能稳朝局之人’,而非‘能得选票之人’。若为避非议而违心选择,便是对江山百姓不负责,儿臣不敢为。”
康熙闻言,终是露出笑容:“好一个‘对江山百姓不负责,儿臣不敢为’!看来,你们是真的懂了‘储位’二字的重量。”说罢,他当场下旨,虽未立刻复立胤礽,却将推荐八阿哥的官员召来训话,暗中打压了八阿哥党的势力,而胤禛与胤祥“顾全大局”的名声,也在朝野间传开。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散朝后,胤祥对胤禛笑道:“四哥,还好我们听了先生的话,不然今日怕是要落入皇阿玛的‘考题’里了!”胤禛点头:“皇阿玛要的从不是‘票选结果’,而是看我们是否有‘弃私念、顾大局’的胸襟。”
虫洞的光芒渐渐柔和,像是在为二人“破局”的智慧喝彩。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投票问策”的记忆制成互动展陈,游客可模拟当时的投票场景,感受朝堂上的紧张氛围。游客们看到胤禛与胤祥放弃私利举荐废太子,纷纷感叹:“真正的储君气度,从不是争强好胜,而是在关键时刻能放下个人野心,以江山为重。他们的选择,不仅答好了康熙的‘考题’,更赢了人心与未来。”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参与“模拟投票”,玉佩上乾清宫问策的画面印记就会微微发亮,像是在诉说那段藏在抉择与胸襟背后的往事——真正的领导力,从不是追求“票数最多”,而是懂得“何为最该坚守的原则”;有时放弃眼前的机会,反而能赢得更长远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