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功塔揭幕仪式结束后,康熙牵着弘历的手,沿着塔前的石阶缓缓散步,看着百姓们自发祭拜的热闹场景,又望向不远处正与乌思道核对将士名单的英台,忍不住笑着对弘历说:“你母亲可真厉害,不仅能举荐贤才、谋划平藏之策,还能想到建这座忠功塔,既慰了忠魂,又聚了民心,比朝中不少大臣都有远见。”
弘历停下脚步,仰着小脸认真反驳:“皇爷爷,母亲厉害,您和阿玛也很厉害呀!”他掰着小手指,一桩桩数道:“皇爷爷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让天下没有战乱;阿玛推荐三哥编大典书、让十三叔管京城防务,把朝中事打理得好好的;母亲做的事,也是在帮您和阿玛守护百姓呀!”
康熙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弯腰将弘历抱起来:“我的好孙儿,倒会替你阿玛和我说话!不过你说得对,这江山安稳,从不是一个人的功劳——爷爷定方向,你阿玛抓实务,你母亲补细节,咱们祖孙三代,再加上满朝文武,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时,胤禛与英台恰好走过来,听到祖孙俩的对话,英台笑着补充:“弘历说得没错,若不是皇阿玛信任、四爷支持,我也做不成这些事。就像建忠功塔,若没有皇阿玛拨款、四爷协调工匠,单凭我一人,也难成气候。”
胤禛也点头道:“皇阿玛说得是,治理天下本就是众人同心之事。如今台湾稳、西北安、藏地定,又有忠功塔铭记忠魂,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
弘历趴在康熙怀里,看着眼前的三人,突然搂住康熙的脖子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皇爷爷、阿玛和母亲一样,守护百姓,让大清的每一片土地都平平安安,让忠功塔上的名字,再也不用增加新的——这样就没有叔叔伯伯牺牲了。”
康熙心中一暖,轻轻拍着他的背:“好孙儿,有你这份心,爷爷就放心了。记住,不管将来做什么,都要把‘百姓’二字放在心里,这才是咱们大清的根本。”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夕阳下,康熙抱着弘历,胤禛与英台站在两侧,四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与身后的忠功塔融为一体。百姓们的笑声、孩童的嬉闹声随风传来,整个场景满是安稳与祥和。玉佩在弘历的衣襟间轻轻晃动,泛着温润的光,像是在为这份“祖孙同心、家国同兴”的画面,刻下永恒的印记。
虫洞的光芒渐渐变得柔和而璀璨,像是将这段跨越三代的守护与传承,永远定格在时光里——从康熙定鼎边疆,到胤禛务实理政,再到英台补位谋远,最后到弘历埋下“护民”的初心,大清的盛世根基,早已在这份“同心协力、代代相传”中,变得无比坚固。
回到现代后,小星禾将这段“塔前对话”的记忆补充进展区,还原了祖孙四人在忠功塔前的场景,并陈列了弘历当时佩戴的平安扣复刻品。游客们看到弘历稚嫩却真挚的话语,纷纷感叹:“最好的家风,是把‘家国责任’刻进孩子心里。康熙、胤禛、英台用行动教会弘历‘同心护民’,而弘历的回应,更让人看到了盛世传承的希望,这份温情与担当,才是历史最动人的地方。”
如今,每当有人在展柜前驻足,玉佩的光芒会映出四人并肩的画面,与平安扣交相辉映,像是在诉说:江山的长久,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守护;而这份守护的初心,永远始于“为百姓谋安乐”的简单愿望,也终将在代代相传中,成为永不褪色的家国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