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的手指刚碰到原料袋,工坊顶部的警示灯闪了一下。
他顿了顿,没松手。
娜娜抬头看了主控屏一眼,“能源波动,幅度很小,不影响当前流程。”
“那就好。”他把袋子往操作台上一放,粉末在灯光下泛着微弱蓝光。
苏珊还在白板上画结构草图,笔尖划过的声音很轻。卡尔蹲在设备旁检查激光接口的螺丝有没有拧紧。娜娜站在终端前调参数,手指滑得飞快。
刚才那次压制算是勉强成型,可跌落测试一做,边缘还是崩了。问题出在应力集中,单靠加聚合物膜解决不了根本。
“咱们现在是改一层裂一层。”陈浩靠着台子,“改来改去像个修修补补的老木匠。”
“至少每次知道哪里不行。”苏珊说。
“知道归知道,进度卡在这儿。”他挠了挠头,“再试下去,饭盒没做成,先把工坊耗成废品回收站。”
卡尔抬头,“要不先停一下?让设备冷却,人也缓口气。”
没人反对。
娜娜关掉模拟程序,屏幕暗了下去。苏珊放下笔,活动了下手腕。卡尔扶着桌角站起来,脚踝还有点使不上力。
陈浩没动。他盯着模具区那一排排工具发呆。那边摆着他之前做的几件农具样品——一把锄头,一个犁片,还有一根用来翻土的短柄铲。都是用老式合金做的,不算高级,但结实。
他忽然想起什么。
“等等。”他说。
三个人都看向他。
“我之前做那个犁片的时候,材料也特别脆。”他走过去拿起那块旧样品,“一开始压一次裂一次,怎么调温度都没用。”
苏珊问:“后来是怎么搞定的?”
“不是调温度,是分段压。”他说,“先低温压一遍定型,再升温结合,最后慢冷去应力。像煮饺子,不能一股脑扔锅里,得先泡冷水,再慢慢加热,不然皮就破了。”
娜娜立刻调出数据库,“你在三个月前记录过一次五段式压制流程,用于高碳合金塑形。”
“对,就是那个。”陈浩点头,“当时是为了平衡硬度和韧性,结果发现这种方法能减少内部裂纹。”
“矿石属性不同。”娜娜快速比对数据,“热膨胀系数差了近四倍,直接套用会导致压力失衡。”
“那就改参数。”他说,“原理一样就行。我们把整个过程拆开,一步步来。”
苏珊眼睛亮了,“你是说,别一次性到位,而是分阶段控制?”
“没错。”陈浩抓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流程图,“第一段低温预压,只给百分之三十的压力,让粉末初步粘合;第二段升温到八百五十度,中压融合;第三段升到一千度加高压压实;第四段保温释放应力;最后一段缓慢降温。”
“五步走。”卡尔听着听着坐直了,“听起来比瞎撞靠谱。”
“关键是节奏。”陈浩说,“每一段都不能急,得让材料自己适应。”
娜娜已经开始重新建模。屏幕上跳出新的工艺曲线,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变得平缓而有层次。
“需要调整液压系统的响应速度。”她说,“现有模式适合一次性压制,不适合多段切换。”
“那就手动干预。”陈浩看向控制面板,“你负责监控整体状态,我和卡尔在旁边随时准备调压。”
“我可以设定自动触发节点。”娜娜说,“但在第三段向第四段过渡时,可能需要人工校准上下压板的压力差。”
“交给我。”卡尔说,“我盯着仪表。”
苏珊主动拿过记录板,“我把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标出来,方便同步操作。”
准备工作用了四十分钟。
新的原料被装入压模舱,密封盖合拢。机器发出低沉的启动声,预热程序开始运行。
“第一段,低温预压。”娜娜报数,“温度三百,压力设定百分之三十,持续五分钟。”
“开始。”陈浩按下确认键。
液压系统缓缓加压,屏幕上的曲线平稳上升。没有警报,没有异常震动。
“压力稳定。”卡尔盯着仪表,“左右偏差不到两个单位。”
“继续。”娜娜说。
五分钟后,进入第二阶段。
“升温至八百五十度,压力提升至百分之六十,保持七分钟。”
炉膛内温度逐渐升高,金属外壳微微发烫。苏珊站在测试区边缘,手里捏着计时器。
“三分钟过去了。”她说。
“温度达标。”娜娜看着热成像图,“材料开始软化,未出现局部过热。”
七分钟结束,进入第三阶段。
“升温至一千度,压力拉满,高压维持十分钟。”陈浩念出步骤,“这一步最关键,不能出岔子。”
“明白。”娜娜双手放在调节杆上,“准备切换模式。”
机器内部传来更沉重的嗡鸣。压力表指针缓缓推向极限值。
“九百五十兆帕……九百八十……一千整。”卡尔读数,“稳住了!”
“保持。”陈浩盯着舱体接缝处有没有变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第十分钟,第三阶段结束。
“准备进入第四段,保温去应力。”娜娜说,“温度维持一千度,压力降至百分之四十,持续十五分钟。”
“降压要慢。”陈浩提醒,“别一下子松太多。”
娜娜轻轻推动调节阀,压力曲线缓缓下滑。所有人都没说话,盯着屏幕上的数字一点点变化。
十五分钟后,最后一段启动。
“降温程序开始。”娜娜设置冷却速率,“每分钟下降十度,全程两小时。”
“这么慢?”苏珊有点吃惊。
“必须慢。”陈浩说,“快了又会炸。”
机器进入静默状态,只有散热风扇还在运转。他们围在操作台前,谁也没走。
“等吧。”陈浩坐下,“反正也没别的事干。”
“我觉得这次能成。”苏珊小声说。
“我也觉得。”卡尔靠在椅背上,“至少到现在为止,没出问题。”
娜娜查看实时监测数据,“内部应力分布均匀,无明显集中点。”
两个小时像是过得特别慢。
终于,倒计时归零。
“冷却完成。”娜娜按下开舱键。
密封盖缓缓打开,一股温热的气息散出来。
四个人同时凑上前。
舱内躺着一块完整的复合板材,表面光滑,呈现出深蓝与银灰交织的纹理,边缘整齐如刀切,没有一丝裂痕。
“没裂?”苏珊伸手想碰又缩回。
“取出来检测。”娜娜戴上手套,用夹具将板材移出。
它被放进检测槽,扫描光束扫过每一寸表面。
几秒后,结果显示:结构完整,密度达标,无内部缺陷。
“真的成了。”卡尔低声说。
“再来一次跌落测试。”陈浩说。
他们把板材固定在夹具上,抬到两米高度,松开。
啪的一声,砸在地上。
所有人弯腰去看。
边缘有一点轻微磨损,但整体完好,没有崩裂,没有分层。
“三次冲击测试标准线是两米。”苏珊翻手册,“这次超过了理论值。”
“说明抗冲击能力提升了。”娜娜说,“虽然延展性仍然偏低,但通过分段压制有效分散了应力。”
陈浩捡起板材,拿在手里翻看。
“这回不是眼泪饭盒了。”他说,“是真能装饭的饭盒。”
苏珊笑了。卡尔也咧了嘴。娜娜已经开始调下一个流程。
“我们可以批量做小样。”她说,“然后组装成完整器具。”
“先做个锅试试。”陈浩把板材放回台面,“吃饭问题最大。”
“还需要设计把手和密封圈。”娜娜打开新界面。
“那些都好办。”陈浩搓了搓手,“只要这块板子不炸,剩下的都是小事。”
苏珊拿起记录本,“我把这个工艺流程记下来,叫它‘五段压制法’。”
“随便你怎么叫。”陈浩说,“反正以后别让我再拿豆腐撞石头。”
卡尔站起身,“我去检查模具清洁情况,下一组可以马上开工。”
娜娜调出标准化操作模板,准备生成指导文件。苏珊继续完善测试报告。陈浩站在压模机旁边,手里还捏着那块完整的板材。
他低头看着它,嘴角慢慢扬起来。
“行了。”他说,“总算没白忙活。”
他转身对娜娜说:“把这个工艺固化下来,咱们先把锅和餐盘排上日程。”
娜娜点头,手指在终端上敲击。
陈浩把板材放进收纳盒,动作很轻。
他刚直起身,工坊外传来一声短促的提示音。
主电源指示灯闪了半下,又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