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不是刷牙,也不是吃饭。他翻了个身,从床底下抽出一张纸,对着墙上的规则公告逐条核对。
那张纸已经皱了,边角卷起,被磁吸夹死死压在公告栏上。风吹了一夜,一角还是翘了起来。他盯着“资源申领必须凭积分排队”这一条看了三秒,叹了口气,把纸塞回床底。
他出门时顺手摸了下口袋,确认磁吸夹还在。这玩意儿现在成了他的随身标配,比钥匙还重要。
生态区门口站着两个人,穿着防护服,正要往里走。门禁系统没响,记录也没自动登记。陈浩走过去,拍了下肩膀。
“先扫码登记。”
那人回头,愣了一下。“啊?现在还要这个?”
“昨天贴墙上了。”陈浩指了指旁边的公告栏,“第一条写着呢。”
“哦哦,我昨晚加班,没注意。”那人赶紧掏出终端补录信息,同伴也跟着操作。
两人进去后,陈浩站在门口多站了两分钟。他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的,就像他自己以前忘了交作业,从来不是因为不想写,而是压根不记得有这回事。
他转身往维修站走。
路上碰到苏珊,她手里拿着一叠彩印纸,上面画着简笔小人,一个在排队打印,一个被娜娜提醒扣分。
“弄这个。”她说,“太长的文字没人看,图能快点传开。”
陈浩点点头。“你贴哪儿?”
“食堂门口,厕所旁边,还有淋浴间外面。”她顿了顿,“人最放松的时候最容易记住东西。”
“有道理。”他说,“我也去那儿宣讲。”
“行。”她看了眼表,“趁早饭时间人多。”
陈浩到维修站时,听见里面有人说话声音挺大。
卡尔站在3d打印舱前,手臂张开,挡在操作面板前。一个工程师举着设计图,脸涨得通红。
“我这任务明天就要交付!等审批流程得两个小时!”
“规则写了,紧急可以走备案通道。”卡尔说,“不是让你跳过。”
“备案也得填表,还得轮值组签字,跟审批有啥区别?”
“区别是你可以先开工,但得立刻补手续。”卡尔指了指墙上,“你看第一条吗?”
“谁天天看墙啊!”工程师甩了下手,“又不是小学生守则。”
陈浩走过去,把手里的文件夹放在台面上,发出一声闷响。
“我是管理员。”他说,“我现在给你开通紧急通道权限,但设备暂停使用,直到你提交完整申请单。”
“你这是卡我脖子!”
“我不是卡你。”陈浩打开舱门,拿出未完成的零件,“我是告诉你,规则不是摆设,但也别当空气。你要真急,按流程来,我帮你加急审。”
工程师喘着气,最后还是接过表格,坐到角落填了起来。
陈浩让娜娜记下这次事件,标注为“非恶意违规”。
走出维修站,他问娜娜:“昨天有多少人看过电子版规则?”
“四百二十七人中,一百七十三人打开过文档。”娜娜回答,“平均停留时间四十一秒。”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连第一条都没看完。”
“数据支持该结论。”
“我们开会讨论了三天,写了十七条,结果大家只看了四十一秒。”
“人类注意力持续时间普遍短于制度阅读需求。”娜娜说,“尤其涉及自我约束内容。”
陈浩笑了下。“你还挺懂人性。”
“我只是复述资料库内容。”
“可问题不在资料库里。”他抬头看着走廊尽头的公告栏,“问题是,我们以为贴出去就等于传达了。其实根本没人认真看。”
中午他在办公室汇总情况。
苏珊来了,放下几张图解卡片。“我做了个测试版,用颜色区分不同区域规则。绿色是允许的,黄色是限制的,红色是禁止的。”
“像交通灯。”
“对。我还加了图标,比如睡觉的小人代表作息时间,冒烟的机器代表高危操作。”
“不错。”陈浩拿起来看了看,“比文字好懂多了。”
“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她说,“有些人看到规则,第一反应不是遵守,而是找漏洞。”
“比如?”
“比如有人问:‘如果我不用系统积分,自己修设备算不算违规?’”
“算。”陈浩说,“所有资源调配都得登记,不然怎么保证公平?”
“可他们觉得这是‘钻空子’,不是‘违规’。”
陈浩把笔扔在桌上。“所以现在不是规则不够严,是大家根本不信我们会执行。”
“不止不信。”娜娜插话,“监控数据显示,有三人今日收到系统警告后,在私人聊天频道发言称‘反正不会真罚’。”
“典型的心态。”苏珊说,“先试探底线,再决定服从程度。”
“那就让他们知道,我们会动真格的。”陈浩翻开日志本,“但不能一开始就抓典型,得先教。”
“怎么教?”
“明天早饭时间,我在食堂讲一遍。”他说,“每条规则配上实际例子,谁听得懂,谁就能少犯错。”
“你要站椅子上讲?”
“有必要的话。”他咧嘴一笑,“大不了摔下来,至少印象深刻。”
傍晚他路过休息厅,听见两个后勤人员坐在沙发上聊天。
“今天娜娜又提醒我垃圾分类不对。”一人抱怨,“我说我又不是清洁工,管那么多干嘛。”
“你积分被扣了吗?”
“没,就是发个通知。我说反正够吃够住,少两分咋了。”
“听说有人私自进能源舱,也没事。”
“真的?”
“我亲眼看见的。晚上十一点,门开了,一个人进去十分钟才出来。啥事没有。”
陈浩没出声,悄悄离开。
回到办公室,他调出能源舱门禁记录,找到那个时间段,输入身份编号。系统显示是研究员李维。
他又查李维的过往记录。探索日志延迟提交五次,都被标记为“已提醒”,无后续处理。设备使用超时三次,均未扣分。
这不是偶然违规,是形成了习惯。
他把名字圈出来,写上“重点关注”。
然后打开新文档,标题打了四个字:宣讲提纲。
第一条写的是:为什么规则不是用来吓人的,而是用来保护所有人的。
第二条:违规成本不高,是因为我们还没开始算账。
第三条:明天八点,食堂,我会讲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以及做了会怎样。
他停下笔,起身走到窗边。
公告栏上的纸又被风吹起来了,这次两条边都翘了。他走过去,把剩下的磁吸夹全拿出来,一个个压上去。
手指碰到纸面时,感觉有点潮。昨晚下了雨,墙皮有点湿,纸贴久了会烂。
他想了想,回办公室拿了透明胶带,沿着边缘贴了一圈。
“你打算一直用手忙活这些?”娜娜站在门口。
“总得有人做。”他说,“没人天生懂规矩,都是慢慢学会的。”
“那你准备怎么对待那些明知故犯的人?”
“先给机会。”他坐回桌前,“但机会只有一次。”
苏珊后来发来消息,说愿意帮忙在艺术区办一场规则漫画展。
卡尔也回复了,说可以在维修站放个滚动屏,每天播一条规则要点。
陈浩一条条看完,回了句:明天早饭别吃太快,我有话讲。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他提前到食堂。
桌子还没摆好,工人正在拖地。他搬了把椅子,放在中央位置,又拿了个喇叭测试音量。
“喂,喂……听得到吗?”
声音在空荡的食堂里回荡。
他把打印好的宣讲稿铺在腿上,一页页检查。
突然想起什么,又撕下一张纸,写下几个字:**第一个提问的人,奖励五个积分。**
他把纸条贴在喇叭旁边。
七点二十,人开始多起来。
他站起来,清了清嗓子。
“各位,停一下。”
没人理他。
他按下喇叭开关。
“各位!今天早餐除了粥和馒头,还能听到基地最新政策解读!”
人群微微骚动。
有人抬头,有人继续吃。
他提高声音:“我知道你们觉得规则麻烦,觉得没人真管。但我想告诉你们——”
他刚开口,门口传来脚步声。
一个身影走进来,直奔能源舱方向。
陈浩认出那是李维。
他穿着工作服,手里拎着工具箱,走路很快。
“他昨天半夜进去过。”娜娜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现在打卡记录正常,但路线偏离日常作业区。”
陈浩盯着那人背影,话说到一半停住了。
他把喇叭放下。
“稍等。”他对食堂里的人说。
然后他起身,朝门口走去。
手刚碰到门把手时,李维刷卡进了能源舱。门关上的瞬间,指示灯由红转绿。
陈浩站在门外,握紧了手中的磁吸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