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回房后,陈浩没立刻睡觉。他坐在书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窗外夜色很深,楼下的路灯还亮着,照出一片昏黄的光圈。他盯着那光看了很久,突然站起身,从抽屉里翻出一个旧笔记本。
本子封面有点卷边,角落还沾着一点油渍,像是上次吃火锅时不小心蹭上的。他翻开第一页,笔尖顿了两秒,写下一行字:“我要做真正的科研。”
写完这句,他自己先笑了。以前老师让写理想作文,他抄的都是“想当游戏主播”“想去电竞队打比赛”。现在居然正经八百地写“科研”,听起来像做梦。
但他没合上本子,反而继续往下写。
“目标:搞懂那些没人敢问的问题。”
“比如,那个星球上的信号是谁发的?”
“能源舱为什么能自动修复?”
“还有……我们是不是第一个发现它的文明?”
问题越列越多,纸面渐渐被填满。他越写越兴奋,心跳快得像是刚跑完八百米。可写着写着,又卡住了。
他知道问题,但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查资料?报名进修班?还是直接给科学院寄简历?他连该从哪开始都想不明白。
就在这时,门轻轻滑开。
娜娜走进来,脚步很轻,机械眼闪着淡淡的蓝光。“检测到您当前处于高专注状态,已持续四十三分钟,建议补充水分或短暂休息。”
陈浩抬头,“别整这些术语,你就说——我是不是疯了?”
“根据行为模型分析,您目前的情绪波动属于典型的目标驱动型亢奋,不算异常。”她走到电脑旁坐下,“需要我调取相关领域的发展路径吗?”
“你有这玩意儿?”
“我的知识库包含近五十年全球科研立项数据、基金申请流程、高校合作模式及独立课题运作案例。”她说完,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屏幕上立刻弹出一份结构清晰的文档,“建议方向:极端环境下可持续能源系统的模拟构建。”
陈浩凑过去看,“这名字太长,听着像政府报告。”
“可以简称‘外星能源复现计划’。”
“这个好!”他一拍桌子,“听着就像我们要造飞碟。”
娜娜没笑,但眼睛蓝光微微闪烁了一下,“从资源角度看,您拥有三项独特优势:第一,实地探索经验;第二,未公开的数据记录;第三,跨物种协作背景。”
“等等。”陈浩摆手,“你说的跨物种,是指我和卡尔?”
“是。”
“那不就是人和机器人合作嘛,哪来那么多玄乎词。”
“学术表达需要包装。”
陈浩咧嘴,“你还挺懂行。”
两人开始一条条梳理计划。
研究方向定了,接下来是具体步骤。娜娜建议先写一篇论文初稿,把他们在星球上采集的核心数据整理出来,然后联系三所大学的实验室,看看有没有合作可能。如果不行,就申请民间科研基金,自己搭个小规模实验台。
“三个月内完成原型机测试。”娜娜说。
“三个月?”陈浩瞪眼,“我连螺丝刀都没摸过几次。”
“我可以指导组装。”
“那你干脆全包算了。”
“不行。项目负责人必须具备实操能力,否则无法通过伦理审查。”
陈浩叹气,“看来真得动手了。”
他一边记笔记一边嘀咕:“以前抄作业都嫌累,现在倒好,主动给自己加活。”
“您的变化很明显。”娜娜忽然说。
“哪儿明显?”
“三个月前,您每天最多清醒六小时,其中四小时用来刷短视频。现在,您能在深夜主动规划长期目标。”
“所以你是说我以前废得够呛?”
“我只是陈述事实。”
陈浩笑出声,“行吧,反正我也懒得反驳。”
他们重新调整时间表。
第一个月:完成数据整理和论文框架;
第二个月:联系导师,提交初步方案;
第三个月:采购材料,搭建基础装置。
“还得找个地方放设备。”陈浩挠头,“我家阳台本来晒衣服的,总不能把洗衣机搬走吧?”
“地下室可用空间为十二点三平方米,通风良好,承重达标。”
“我妈还在那儿存腌菜呢。”
“沟通成功率预计百分之六十一。”
“靠,还不如掷骰子。”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母亲探头进来,“这么晚还不睡?”
“我们在策划改变人类命运的大事。”陈浩一本正经。
母亲看了眼电脑屏幕上的图表,又看了看摊开的笔记本,“哦,那你顺带把明天早饭想法也规划一下。”
门关上了。
陈浩嘿嘿一笑,继续写。
纸上多了几行新内容:
“找场地。”
“买零件。”
“学会用电烙铁。”
“争取不让实验室炸一次。”
娜娜看着最后那条,说:“安全系数可通过规范操作提升,不必依赖运气。”
“可我觉得,咱这种组合,运气才是最大变量。”
她没接话,只是默默保存了所有文件,并建立了一个新文件夹,命名为“project x”。
“以后就叫它x计划?”陈浩问。
“可以。”
“听着像秘密武器。”
“或者失败品编号。”
陈浩笑得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笑完,他低头看着本子,忽然安静下来。
他想起在星球上第一次打开数据舱时的情景。那扇门缓缓升起,里面蓝光流转,像是藏着整个宇宙的秘密。当时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东西要是能卖钱就好了。
现在不一样了。
他不想卖它,他想弄明白它。
“娜娜。”他低声说,“你说我们真能把这事儿做成吗?”
“按现有条件测算,成功率不到八成。”她停顿一秒,“但您刚才写的那句话,让我更新了模型。”
“哪句?”
“‘不是为了出名,而是搞懂那些没人敢问的问题。’”
“这也能算数据?”
“这是动机参数。原始预测基于资源与能力,新模型加入了驱动力权重。现在评估为七十六点三,仍在上升。”
陈浩怔了一下,然后把本子合上,用力拍了两下。
“行,那就干。”
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转身准备离开书房。走到门口时又停下,回头问:“你刚才说晚安了吗?”
“还没有。”娜娜站在电脑前,蓝光映在金属外壳上,“晚安,伙伴。”
陈浩笑了笑,关灯出门。
屋外走廊安静,只有远处传来一点点水龙头滴水的声音。他走过客厅,瞥见茶几上还放着卡尔昨天看的漫画书,封面朝下,压着半块干掉的绿豆糕。
他没去碰。
回到房间前,他又拐进厨房,给自己倒了杯水。喝完放下杯子时,听见冰箱发出一声轻微的嗡鸣。
像是某种启动的信号。
他站在原地没动。
脑子里蹦出一个新的问题:
如果真做出原型机,第一件事是让它干嘛?
煮咖啡?
充电?
还是试着回应那个星球上传来的信号?
他还没想清楚,就听见娜娜的声音从书房方向传来。
“提醒:明日上午十点,社区中心有科普讲座,主讲人是航天研究院退休工程师,主题为‘普通人如何参与科学探索’。”
陈浩愣住。
他记得苏珊前几天提过这个活动。
他本打算装睡躲过去。
但现在,他发现自己竟然在认真考虑要不要去听听。
他转身走向书房,推开虚掩的门。
“娜娜。”他说,“把那个讲座的信息打印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