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清晨,阳光刚爬上城市的天际线,林薇薇已经站在了“星途互联”大厦的玻璃门前。手里的入职通知书被攥得微微发皱,边角沾着些许手心的薄汗——这是她投递了十多份简历、经过三轮面试才拿到的互联网大厂实习机会,岗位是市场部校园营销方向,恰好与她之前做校园服务平台的经历契合。
仰头望着三十层的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反射着晨光,像一面巨大的镜子,照得她心里既发烫又发慌。期待的是能在行业顶尖的团队里学习专业的营销逻辑,弥补自己创业时“凭感觉做事”的短板;紧张的是听说大厂节奏快、压力大,怕自己跟不上进度,更怕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
提前半小时到岗,大厦大堂里只有零星几个穿着职业装的员工匆匆走过。林薇薇按照hR之前发的指引,在前台登记后领取了临时工牌,蓝色的卡片上印着“市场部实习生-林薇薇”,挂在脖子上时,她下意识地扯了扯衣领,想让工牌看起来更整齐些。
电梯里,她反复默念着昨晚准备好的自我介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工牌挂绳。“大家好,我是市场部新来的实习生林薇薇,之前有过校园服务平台的创业经历,很荣幸能加入团队,希望能向大家多学习……”生怕漏了关键信息,又怕说得太啰嗦,来来回回调整了好几遍语气。
八点半,林薇薇准时出现在市场部所在的22楼。开放式办公区里已经坐了不少人,键盘敲击声、电话沟通声、会议室传来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让人瞬间紧绷的工作氛围。她站在入口处,看着密密麻麻的工位和忙碌的身影,一时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是林薇薇吧?”一个穿着浅灰色西装、手里拿着文件夹的女生走过来,胸前的工牌显示“hR-陈曦”。陈曦笑着接过她手里的入职材料,“跟我来,先办入职手续,然后带你去工位。”
办理手续的过程很顺利,陈曦一边帮她录入信息,一边简单介绍部门情况:“市场部下面分了三个组,品牌营销组、用户增长组和校园营销组,你被分到校园营销组,主要协助团队做高校市场的推广策划和执行。咱们组氛围挺好的,不过节奏比较快,你多主动跟带教老师沟通。”
“谢谢陈姐,我会的。”林薇薇连忙点头,把“校园营销组”这几个字在心里默念了一遍,暗自庆幸能做自己熟悉的领域。
穿过办公区时,陈曦指了指靠窗的一个空位:“那就是你的工位,带你的是张岚张姐,她是咱们组的资深策划,经验很丰富,你多跟她学。她今天早上有个会,应该快结束了,你先整理下工位,等她回来。”
林薇薇走到工位前,发现桌上已经放好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套办公用品,旁边还贴着一张便签,写着“初始密码:xt@2024”。她坐下后,先把电脑开机,趁着加载系统的间隙,把入职材料放进抽屉,又将带来的笔记本和笔整齐地摆在桌面右上角——之前创业时养成的整理习惯,让她总觉得整洁的工位能让人更专注。
刚把电脑设置好,一个穿着黑色连衣裙、踩着高跟鞋的女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眉头微蹙,看起来有些匆忙。“你就是新来的实习生林薇薇?”女人的声音有些冷淡,没有多余的寒暄。
“是的张姐,我是林薇薇,以后请您多指教。”林薇薇立刻站起来,微微躬身打招呼,目光落在对方的工牌上——“市场部-资深策划-张岚”,确认这就是自己的带教老师。
张岚没回应她的客气,直接把手里的一摞文件放在她桌上,厚厚的一叠几乎有半本字典那么厚。“这是咱们组过去一年做的校园营销活动策划案,从高校宣讲会到线上推广活动都有,你先看完,下午下班前交一份总结,重点写清楚每个活动的目标、执行逻辑和可复用的经验。”
林薇薇看着桌上的策划案,心里咯噔一下——粗略翻了翻,至少有十几份,每份都有二三十页,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满打满算也就八个小时,要看完还要写总结,时间根本不够用。她想问问有没有重点推荐的案例,或者能不能给点梳理方向,可话到嘴边,看到张岚不耐烦的神情,又咽了回去。
“张姐,这些策划案我下午下班前一定交总结。”她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张岚点点头,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补充:“对了,电脑里有共享文件夹,里面有活动的执行数据和用户反馈,你结合着看,总结别写得太表面,要有点自己的思考。”说完,便踩着高跟鞋匆匆走进了旁边的会议室,没给林薇薇再提问的机会。
林薇薇坐回椅子上,看着桌上的策划案,深吸了一口气。她先把所有策划案按时间顺序排好,发现最早的是去年九月的“新生开学季推广活动”,最近的是上个月的“高校社团合作计划”。接着,她打开电脑里的共享文件夹,找到对应的活动数据,按照“活动名称-目标人群-核心动作-数据结果”的格式,在笔记本上列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想先搭建起框架,再逐步填充细节。
刚看第一份“新生开学季推广活动”策划案,就遇到了不少专业术语——“用户分层运营”“转化漏斗模型”“RoI测算”,虽然之前做校园平台时也接触过类似的概念,但大厂的策划案里讲得更系统、更细致,很多数据维度是她之前没考虑过的。比如活动目标不仅写了“新增用户10万”,还细分到“大一新生占比60%”“女生用户占比55%”,执行步骤里甚至精确到“每个高校的宣传物料投放时间差不超过2小时”。
“原来专业的校园营销要考虑这么细。”林薇薇一边小声嘀咕,一边在笔记本上划重点,遇到不懂的术语就立刻查资料,生怕错过关键信息。桌上的咖啡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她连起身去茶水间的时间都舍不得,偶尔抬头看看办公区,发现大家都在专注地工作,没人闲聊,也没人摸鱼,这种紧绷的氛围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
中午十二点,旁边工位的一个男生敲了敲她的桌面:“新来的实习生?该去吃饭了,楼下有食堂,或者也可以点外卖。”男生叫李哲,是市场部的初级策划,看起来很随和。
林薇薇这才意识到已经到了饭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发现自己才看完三份策划案。“谢谢哲哥,我先把这点内容整理完,等会儿再去吃。”她指着笔记本上刚写一半的分析,有些着急。
“别这么拼,先去吃饭吧,下午还有一下午时间呢。”李哲笑着说,“大厂节奏快,但也得注意休息,不然下午该没精神了。对了,张姐那人就是这样,对下属要求严,说话直接,但她经验是真的足,你多跟她学,肯定有收获。”
林薇薇听了这话,心里稍微放松了些,跟着李哲去了楼下食堂。食堂里人很多,大家都在快速地吃饭,偶尔聊几句工作,没人慢悠悠地闲聊。她随便打了份饭菜,坐在角落,一边吃一边想着上午没看完的策划案,匆匆吃完就赶回了工位。
下午一点,张岚从外面开会回来,路过林薇薇工位时,停下脚步看了一眼她的笔记本:“看完几份了?别只抄数据,要分析为什么这个活动能成,那个活动没达到预期。比如三月的‘校园KoL合作活动’,数据不好,问题到底是KoL选得不对,还是推广时间没踩准,你得想清楚。”
林薇薇心里一紧,连忙点头:“张姐,我正在分析,已经发现几个可能的问题了,等会儿写总结的时候会重点说。”
张岚没再多说,转身回了自己的工位。林薇薇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既有点委屈又有点不服气——她不是不想深入分析,只是时间太紧,还没来得及细想。但她也知道,张姐的要求虽然严格,却是在帮她避免“只看表面”的误区,只能加快速度,一边看策划案,一边结合数据找问题、找亮点。
下午三点,林薇薇终于看完了所有策划案,开始写总结。她按照张姐的要求,先梳理了每个活动的核心逻辑,然后对比数据,找出成功案例的共性——比如“新生开学季活动”成功的关键是“提前和高校招生办合作,锁定新生名单”,“社团合作计划”则是“选对了学术类社团,用户转化率更高”;同时也分析了失败案例的问题,比如“校园KoL合作活动”因为“选了娱乐类KoL,和产品定位不匹配”,导致转化效果差。
为了让总结更有价值,她还结合自己做校园平台的经历,补充了一些落地建议,比如“可以在活动中加入‘学生反馈收集环节’,及时调整策略”“和高校学生会合作时,要明确双方的权责,避免执行断层”。她反复修改了三遍,删去了很多冗余的表述,尽量让总结简洁、有重点,直到下午五点半,才终于完成。
林薇薇拿着打印好的总结,走到张岚工位前,有些紧张地说:“张姐,这是我写的总结,您看一下,要是有哪里不合适,我再改。”
张岚正在处理一份文件,头也没抬,接过总结放在一边:“先放这儿吧,我明天看。对了,明天早上九点有个校园营销的内部会,你也一起参加,提前准备好笔记本,多听少说,记清楚大家讨论的重点。”
“好的张姐,我明天一定提前准备好。”林薇薇连忙答应,心里有些失落——原本还期待张姐能当场给点反馈,哪怕是批评也好,可对方连看都没看。
下班时间一到,办公区里的人陆续离开,林薇薇收拾好东西,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工位,心里五味杂陈。第一天实习,没有想象中的“前辈耐心指导”,只有堆积如山的策划案和严格的任务要求,甚至连一句肯定的话都没有。但她也明白,大厂不是学校,没人会手把手教你,想要留下来,想要学到东西,只能靠自己主动去学、去悟、去适应。
走出大厦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街边的路灯亮了起来。林薇薇拿出手机,给团队里的陈默发了条消息:“今天第一天实习,有点累,但学到了不少东西,大厂的策划案太专业了,以后得好好补补专业知识。”
陈默很快回复:“加油!你这么厉害,肯定能很快适应的。等你周末回来,给我们讲讲大厂的经验啊!”
看着消息,林薇薇忍不住笑了,心里的委屈和失落渐渐消散。她想起自己做校园平台时,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第一次谈合作被拒绝,第一次应对物资短缺,每次都是咬着牙挺过来的。现在的实习,虽然刚开始有点难,但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有收获。
她深吸了一口气,加快脚步走向地铁站。晚风拂过,带着夏日的燥热,却吹不散她眼里的坚定——明天还要早起参加会议,还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她不能辜负自己的努力,更不能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未来的路还很长,实习只是第一步,她要在大厂里好好打磨自己,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回自己的团队,让校园服务平台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