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制袖珍手枪,
全枪长114mm,宽约25mm,空枪质量350g,带实弹匣质量仅400g。
条件有限,
这个枪的有效射程终于20米。
弹容量只有3发。
不过,李世安给了一盒30发子弹。
本想着,
单独教会冯三宝和冯婉贞使用,结果才刚刚十岁的冯婉贞却先一步学会。
吓了李世安一大跳,
还是冯三宝解释道:“大人,小女自幼聪明,您别看她年纪小,普通成年村民可打不过她,她六岁就会用鸟枪了。”
李世安一听就放心了,简单的告诫了两人一番,说这个不可轻易外露。
冯婉贞虽然喜欢,但也知道此物珍贵,便不舍的推辞不要。
李世安假装生气才收下。
安抚完父女俩,李世安就带着亲兵与沈际清、史荣春赶赴了宛平县衙。
这一切,对于李世安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他却不知道,
几年后,
这个谢庄出现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女侠,再见之时,对方已是大姑娘。
而且拿出袖珍手枪说是定情信物。
“冯叔,李大人留下了一袋钱财!”李世安离开好一会,
收拾完餐具的村民发现了一袋银子,便由青年拿过来询问如何处置。
冯三宝诧异的接过钱袋,打开一看,竟然全是李元(安抚银)。
青年疑惑的伸手拿过一块银元,说:“冯叔,这是什么,银子?”
咽了咽口水,说道:“这东西造的真漂亮,还有好多小字。”
“正反面都有山有水。”
“这是李督造银元!”经常去京城贩卖猎物的冯三宝见多识广,解释道:
“这是李大人督造的银元,理论上相当于0.72两白银,与西洋银元等价。”
“可实际上它造的太好了,供不应求,一造出来,就被富人疯狂收藏…”
“所以,它的实际价值,每一块都在0.75两白银以上…。”
小萝莉听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青年也很是好奇,说:“这上面是什么字?这些图案有什么讲究?”
“正面是靖江山水,据说这山神似一种叫做大象的动物…。”
“这里是李大人的家乡…。”
冯三宝也是很高兴的讲解自己在京城听一些大人物说的内容。
“背面则是江南太湖…”
“听说这是李大人亲自画的…”
(实际上是李世安签到的相机拍的照片,直接拿出去都给铸币局刻板。)
“银元外圈环绕“清文年造·江南巡抚李世安监制”字样(楷书体)。”
下方标注“库平七钱二分”。
这里还有防伪设计。
在币面纹样中暗藏秦篆密码,里面暗藏“秦”字的变形线条,
需通过特定角度光线照射才能显现,既是防伪手段,又融入大秦文化。
靖江郡寓意秦风,太湖石体现江南文化,形成“秦风苏韵”的独特融合。
“冯叔,这是真的!”冯三宝还在津津有味的解说道听途说的内容。青年却已经拿着银元在油灯下查看起来。
他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但感觉有东西,便大呼小叫起来。
其他村民也被吸引过来。
“小虎,你不是废话吗?”冯三宝无语的说道:“这可是李大人给的!”
“李大人能给假的?这可是一百多块银元,太多了,我得赶紧还回去!”
“爹爹,不用还回去了!”
小萝莉却一本正经的说道:“您看,这里有大哥哥写的纸条!”
冯三宝接过一看,还真是李世安写的纸条,只是明显不是毛笔写的。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的。
冯三宝父女是谢庄唯一识字的人,青年只是跟着学了一点皮毛。
书中说明:冯氏父女设定,非谢庄本地人,来自于数千年考公大省。
所以,读书识字!
李世安在纸条上简单的说了一下,李家桂军的规矩是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吃了东西就得给钱。
同时,他把谢庄的乡亲们当做是朋友,来的匆忙,他没有买什么礼物。
只好每一家给一块银元,
以此当作是饭食回礼。
“这桂军真是仁义啊!”乡亲们接过冯三宝下发的银元,不由得感慨道。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军纪严明的军队,也从来没有见过与百姓和善的军队,李世安的桂军,可以说是开了先河。
谢二婶接过银元,
手里攥着块蓝布帕子直抹眼睛:“刚刚我家虎娃子偷偷往灶上塞红薯,被李大人瞧见了,我吓得腿肚子直打颤——
“您猜怎么着?”
“李大人蹲下来摸着虎娃脑袋说‘小朋友”饿了就跟叔叔说,
“叔叔给你拿糖吃’,”
“扭头就叫亲兵拿了一大块黄糖,说是他家乡的甘蔗炼制的!”
“老天爷,那可是精制黄糖啊,比市面上的黄糖强太多,不弱于白糖!”
“谁说不是呢!”谢铁匠把银元往兜里一揣,粗粝的手掌拍得“啪啪”响,
“我一个老光棍,家里头多少年没收拾了,就咱们帮着做饭的功夫(其实就是男人帮忙杀野味,处理皮毛。)
“几个当兵的帮老头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多少小媳妇都做不到吧?”
他突然压低声音:“咱们县太爷在这十里八乡的,对咱谢庄不错吧?”
“可是派衙役催粮,把刘寡妇家的老母鸡都拎走了——再瞧瞧人家桂军,吃咱一顿粗茶淡饭,硬塞给一块银元!”
人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声。
冯三宝站在石碾上,手里举着块精致崭新的银元:“乡亲们,我也活了三十八岁,头回见着这样的兵!”
“一开始李大人说‘军民本是一家人’,我还当是句客气话——。”
“可听大伙这一说,再看看各家水缸打满的水,劈好的柴火——。”
他突然指向村口石碑:“清文宗三年,绿营兵过境,抢了咱三车稻谷——
“抢了十几只牲口——”
“谢老大要去阻拦,还被打断一条腿,要不是我好歹也是团练首领——
“只怕谢老大老命不保——。”
“如今这桂军,咱全村凑了百十斤糙米、五斤腌菜,外加几只不值钱的野物,人家给了一百零八块银元——这哪是当兵的,分明是咱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人群里再次响起此起彼伏的附和声,不少人青壮纷纷表示,要是可以去给李大人当兵就好了,最好是亲兵。
不过,很快他们都失望的摇摇头,大庆帝国的规矩,八旗兵制是部族世袭制,其成员主要从旗人中挑选。
他们是没有机会的。
而绿营兵是世兵制,通常只招收本地人,一旦列入兵籍,便终身为伍。
团练更加是只维护地方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