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
李源不过是一个七品候补知县,加同知衔也不过是虚职五品。
本来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的。
甚至,不仅没有说话资格,严格来讲连进入这个会议的资格都没有。
可他却参加了,还敢如此傲气。
原因无外乎他有个好老师。
当然,更多的是他就是如此性格,他觉得自己有整个湘军做后台。
湘军是一个抱团的团体。
他说什么都有后台撑腰。
加上他年轻傲气,所以,他有什么说什么,说话没有什么顾忌。
对此,陈立刚想说什么,却被杨霈制止了,“李统领说的有些道理。”
“但是,你前些时日不在荆楚省,没参与武昌城收复战,可能还不太清楚武昌城的虚实,武昌城收复才多久?”
“李制台上任才多久?”
“据我所知,李制台上任以来,在官大人带领我等攻城掠地期间,确实组织了不少兵马,好像有一万多人吧…。”
“新军战斗力如何尚且未知…。”
“可是据我所知,这些时日以来,咱们这位李制台的重点是经商…。”
“他似乎把巡抚衙门、总督衙门都当成了一个商行在经营了…。”
“小山一样的商船,几十艘几十艘的来往于武昌与魔都等地…。”
“长期停留的商船就高达四十来艘…。”
“他与李家赚了多少我等不知道,但仅仅是从布政司传出来的消息,现在的荆楚省藩库就有上百万两白银…。”
杨霈说这话的时候,有意无意的看向官文,不着声色的吹捧对方的时候,还暗藏着挑拨对方与李世安的关系。
暗示官文已经做的够多了,暗示官文答应帮李世安守武昌已经做到了。
告诉官文,咱们已经争取了不少时间,让李世安组建了湖广新军。
武昌城守不住,怪只怪李世安把心思用在了经商上,而不是练兵。
同时夸大其词的告诉贪财的官文,说他们在前方当傻大个杀敌。
李世安却在后方大把大把赚钱。最关键的是,这些钱没有分他们一分。
官文也确实如同他预料的一样,在他有意挑拨下脸色数次变换。
虽然没有开口,但是他知道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他趁热打铁。
继续说道:“李制台上任以来,抚标、督标、新军第一镇都组建完成。”
“加上郧阳镇的绿营兵,以及胡藩台、李臬台等人,确实有两万多人…。”
“但是,你不会以为,就靠着组建不足两个月的新军,就能敌得过长毛主力吧?这可是长毛伪翼王亲自指挥…。”
杨霈与陈立不同,他对于越来越强大的湘军,还是有些忌惮的。
相比较没有接触过,只听传言强大的桂军与李世安,他更加忌惮曾某人。
曾某人不仅手握强大的湘军,还有李世安可望而不可即的人脉。
在他看来,曾某人要搞他,远比李世安要搞他容易太多。
李源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此时代表的却是曾某人,所以他虽然不想支援李世安,也不想直接得罪李源这支湘军。
他故意贬低李世安的新军,有意抬高太平军的实力,就是希望李源知难而退。而不是像陈立一样动不动怼人。
当然,
从内心上讲,
他现在其实也不想得罪李世安的,毕竟这不符合他老狐狸的性格。
只是他现在不得不如此。
没办法,他现在已经加入了僧王爷阵营,加上之前种种,与李世安只能是敌人,而对于敌人,那就必须打压。
所以,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在规则内能合理打击李世安的机会。
李源也不是傻子,毕竟是老狐狸曾某人的亲信弟子,一听就明白了杨霈所想,只是他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于是向着杨霈拱了拱手道:“杨大人所言有理,在下确实太乐观了…。”
李源这次放低身段,先附和杨霈的意见,随即话锋一转,“但是…。”
“武昌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诸位大人支援武昌也是责无旁贷的吧?”
“废话!”
“这一点何须你来提醒!”李源还想有理有据的说服这些人支援武昌。
然后好以'恩人'身份威风的支援李世安来着,却再次被人打断反驳。
只是这次却是西陵阿不悦的打断,质疑道:“你不过是一个五品虚衔的湘军统领,你有什么资格说教我等?”
“在场诸位大人,谁不知道武昌城重要?谁不知道应该支援武昌?”
“可是怎么支援?如何支援?何时支援?直接支援,还是间接支援?这是你一个小小候补知县能说的清的?”
训斥了李源之后,他转头看向已经偏向于李源意见的官文提醒道:“官大人,这小子年轻气盛,太想当然了!”
“现在可不仅他李世安大部分是新兵,咱们这里也有六成新兵!”
“贸然支援武昌,不仅做不到里应外合对付长毛,还会损失惨重!更有甚者,咱们会中了长毛围点打援的计谋!”
“相比较直接打武昌,灭掉咱们这几支联军,其实更容易一些…。”
“咱们现在在外围,还能牵制长毛主力,一旦支援不当,那可就给了长毛合兵一处围剿我等各路援军的机会…。”
“还请官大人慎重考虑!”西陵阿半真半假的说出一连串的理由,
一句长毛围点打援,直接戳中没有多少军事能力的官文软肋。
要知道,官文不在意是不是支援李世安,甚至一开始要不是陈立把他欺骗过来,他此刻已经回到武昌城内了。
他这人不仅贪财,还讲究面子。
现在他可是名义上的老大,又当众答应过帮李世安守住武昌城的。
做做样子那是必须的。
而且即使他进入武昌城,具体打仗他也是会交给李世安与手下。
但是有一点他很看重,那就是别人损失多少他不管,但是不能损失他的。
他赚多少别人不该管。可是别人赚了没有他的份,就让他不高兴。
所以,他现在已经被挑拨成功,不再想着救援李世安,至少不会尽力救援李世安,而是想着如何撇清楚责任。
如何从李世安手上捞好处。
他没想过灭了武昌外围的十万太平军,毕竟他不觉得自己有那个能力。
但现在想的是,一旦武昌再次丢失,应该怎么撇清楚责任。
并且如何获得好处。
比如,怎么把藩库控制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