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2日,阳光明媚,天气晴朗。脚盆鸡大阪关西国际机场的跑道上,一架巨大的波音747客机正缓缓降落。
这架飞机是东大国际航空的c985航班,它从首都起飞,历经数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随着飞机轮胎与跑道的接触,机身微微震动了一下,随后逐渐平稳下来。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了一段距离后,缓缓停靠在远机位上。舷梯车缓缓驶来,与飞机舱门准确对接。
舱门打开,一股夏日太平洋沿岸特有的潮湿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代表团的成员们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股异国的气息。
他们稍稍整理了一下因长途飞行而略显褶皱的军装,然后依次走下舷梯。
当他们踏上廊桥时,一支身着笔挺人民解放军97式夏常服的队伍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支队伍整齐划一,步伐坚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周团长等几位高级军官。
他们的肩章上,金色的将星和松枝在亚洲午后强烈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彰显着他们的军衔和荣誉。
紧随其后的是一群校官,他们的肩章上同样有着醒目的星徽和纵杠,显示出他们的军衔和职务。
叶修走在队伍的中段,他年轻的面孔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中校军衔也让不少人投来好奇的目光。
他们所有人身姿挺拔,步伐稳健,自成一股沉稳而不可忽视的气场。
这支队伍的突然出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平静的湖水中爆炸,激起千层浪,瞬间在机场候机楼的人群中引发了一场“无声的哗然”。
原本行色匆匆的脚盆鸡旅客们,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猛地停下了脚步。
他们的脸上,惊愕与难以置信交织,仿佛看到了世界末日一般。
尤其是那些年纪稍长的日本人,当他们的目光触及那熟悉的红色国旗和五星帽徽时,他们的眼神瞬间变得复杂无比。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既有审视,又有警惕,甚至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与紧张。
这些日本人下意识地让开道路,或者站在原地驻足观望,似乎生怕与这支队伍有任何接触。
“あれ…东大人民解放军…?”(哎?东大人民解放军?)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低声惊呼,那声音中充满了意外和疑惑。
“なぜここに…?”(为什么在这里?)紧接着,更多的窃窃私语声在人群中蔓延开来,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然而,就在这时,相机快门声却零星地响起。
有人似乎想要记录下这一幕,但很快,那声音又戛然而止,仿佛拍摄者自己也意识到这样做有些不妥,或者是感到有些无措。
机场的地勤人员和安保人员显然提前得到了通知,但他们也显得格外紧张。
目光像被磁石吸引一般,紧紧地跟随着这支队伍,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既不敢过于靠近,生怕引起他们的警觉,又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担心会跟丢这支神秘的队伍。
就这样,始终与他们保持着一段谨慎的距离,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代表团的成员们对周遭的一切反应都视若无睹,他们的目光始终如一地落在前方,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们要去的地方。
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
他们的表情冷峻,没有丝毫的波动,就像那身笔挺的军装一样,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
他们沿着指定的转移路线,毫不犹豫地向前行进,没有丝毫的迟疑。
皮鞋踩在光洁的地板上,发出低沉而一致的“嗒嗒”声,这声音在空旷的机场里回荡,仿佛盖过了所有的喧嚣。
这声音是如此的整齐,如此的一致,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它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仿佛整个机场都被这股强大的气场笼罩。
他们不需要任何言语或动作,仅仅是沉默地、集体地行走,那身军装和纪律严明的姿态本身,就散发出一种强大的、不容置疑的气场。
这种气场让人无法忽视,它压迫着在场的许多脚盆鸡人,勾起了他们深埋于民族记忆深处的某些复杂情绪。
那是一种对强大邻国军事力量的直观感受,是一种跨越了历史时空的凝重对视。
在这一刻,时间似乎都凝固了,只有那“嗒嗒”的脚步声在空气中回荡,诉说着这支队伍的威严和不可侵犯。
走过长长的廊桥,进入中转大厅,这种凝重的氛围依旧持续。
直到代表团在机场人员的引导下,进入一个相对隔离的贵宾休息室进行短暂休整,候机楼里的那种无形压力才仿佛骤然消散。
原本喧闹的机场候机大厅,在经历了短暂的寂静之后,迅速恢复了往日的繁忙与嘈杂。
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许多人的注意力似乎并没有完全集中在自己的行程上。
而是不由自主地朝着休息室的方向张望,并低声议论着刚刚发生的那罕见一幕。
叶修走在队伍中,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投射过来的目光中所包含的各种情绪和重量。
有好奇、有惊讶、有赞赏,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质疑和审视。
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目光所干扰,他挺直了脊梁,目光平视前方,心中默念着培训时所学到的纪律要求。
尽管如此,叶修的内心深处依然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情感。
他是东大的军人,身上肩负着东大的荣誉和责任。
这种自豪感和责任感在他的胸中激荡,让他更加坚定地迈着步伐。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经停,对于叶修和整个代表团来说,这更像是一次无声的亮相,一次力量的宣告。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东大军人的风采和实力。
数十分钟后,广播里响起了前往旧金山的登机通知。
代表团成员们迅速整理好行李,再次列队,准备登机。
在一片复杂目光的注视下,他们沉默而有序地走向下一个登机口。
当最后一名代表团成员走进登机口时,仿佛刚才那股席卷机场的钢铁洪流,只是所有人刹那间的幻觉。
候机大厅里的人们,或许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继续谈论着这短暂而又震撼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