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机场,塔台指挥室”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焦糊的气息,远处跑道上升起的粗大烟柱依旧醒目,如同蓝军留下的狰狞伤疤。塔台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叶修站在巨大的了望窗前,背影挺拔,但紧握的双拳和微微抿起的嘴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参谋长拿着工兵营长刚刚提交的初步评估报告,声音沉重:“团长,确认了。蓝军使用的导弹战斗部模拟的是子母弹。东风-11常见的500公斤级配置,内部数百枚小型子弹药对跑道表面进行了大面积、高密度的毁伤。”
他指着窗外那条东西向的主跑道:“初步勘察,整条跑道长度约3000米,中段约800米区域受损最为严重,弹坑密布,平均每平方米都有数个模拟弹坑,深度在20到50厘米不等。两侧延伸区域也有零星毁伤。按照演习导演部的判定规则,这条跑道已经彻底瘫痪,无法起降任何固定翼飞机,包括我们急需的后续运输机。”
叶修的目光扫过跑道旁那片刚刚被导演部用醒目白线划出的巨大矩形区域——那里将被视为“模拟施工区”,代表着工兵修复后的新跑道表面。
“工兵营的修复方案和时间预估呢?”叶修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方案是使用高强度速干水泥进行快速填补。但问题是……”参谋长顿了顿,面露难色,“工程量巨大。需要先清理模拟弹坑内的‘碎块’(由导演部判定),然后填充速干水泥并保证平整度达到战略运输机起降标准。工兵营全员投入,日夜不停,预计……至少需要三天时间。”
“三天……”叶修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三天时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蓝军绝不会给他们三天安稳的修复时间。这三天里,他的702团和空降兵3营,将只能依靠现有的储备和之前伊尔-76冒险降落卸下的有限物资进行作战。油料、弹药、备件,尤其是重型装备的损耗,将会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更关键的是,失去了持续的战略空运能力,他计划中的后续增援——无论是更多的重装部队、防空单位还是后勤补给——都将被阻隔在外。他这个深入敌后的“钉子”,虽然砸进去了,却可能因为后续力量不继而面临被拔除的危险。
“不能等三天。”叶修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指挥室内一众面色凝重的军官,“我们必须主动破局。”
他快步走到电子沙盘前,手指点向“磐石”机场,然后划向正面战线方向。
“目前的态势是:我们成功在蓝军纵深钉下了钉子,歼灭了其一支重要的机动力量127旅,极大地震撼和调动了蓝军部署。但我们也付出了代价——机场跑道被毁,短期内战略空运中断。蓝军虽然遭受重创,但其主力尚存,防御体系并未完全崩溃,并且,他们现在像受伤的野兽,会更加疯狂。”
叶修的分析清晰而冷静:“我们在这里,既是机遇,也是险棋。机遇在于,我们牵制了蓝军大量注意力,为其正面防线创造了巨大的压力窗口。险棋在于,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得到正面战场的策应,不能尽快恢复后勤通道,我们孤悬敌后,迟早会被蓝军调集优势兵力慢慢耗死。”
他抬起头,看向参谋长和通讯主任:“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跑道修好。我们必须向李军长求援,但不是简单的请求物资空投——那在跑道修好前不现实。我们要请求的,是战略层面的配合!”
“记录命令,向集团军前指发电!”叶修的声音斩钉截铁。
通讯兵立刻准备好记录。
“致李军长并集团军前指:”
“一、我部已成功巩固‘磐石’机场防御,并于黑风峪地区全歼蓝军127旅。然敌困兽犹斗,动用战术弹道导弹对我机场跑道实施毁灭性打击。经判定,主跑道受损严重,工兵修复需至少72小时。期间,我部战略空运能力中断。”
“二、当前我部物资储备可维持高强度作战约48小时。然敌必趁我补给困难之机,组织优势兵力反扑。形势严峻,战机稍纵即逝。”
“三、为此,恳请军部:
1. 立即组织正面主力突击集团,趁蓝军注意力被我部吸引、部分预备队被调离之际,向敌纵深防御体系发起决定性总攻!力求撕开突破口,打通与我‘磐石’支点的地面联系通道!此为上策,亦是解我部之围、扩大战果之关键!”
2. 若地面总攻尚需准备,请求优先调配直升机运输力量,特别是重型运输直升机,不顾损失,利用机场未被摧毁的次要设施或周边可用平地,以‘蛙跳’方式,为我部紧急输送最关键之油料、弹药及防空导弹。同时,请求加大航空火力支援力度,压制蓝军可能的地面反扑和空中打击。”
3. 加快向已划定的‘模拟施工区’(新停机坪)部署预设钢板跑道或应急起降设备,并派遣增援工兵部队,力争缩短跑道修复时间。”
“四、我部将依托现有工事,寸土不让,坚决守住‘磐石’支点,并积极以侦察分队袭扰敌后方,配合正面主力行动。但若正面攻势迟迟不能发动,我部恐难久持。时机紧迫,望军部速决!”
叶修口述完毕,示意通讯兵立刻发出。这份电文,既清晰地汇报了严峻的现实,又明确提出了破局的关键——并非被动求援,而是要求正面战场立刻发动总攻,内外夹击,一举奠定胜局。这是将压力和责任,同时也巨大的战机,一并抛给了后方的李军长。
电文通过尚存的通讯渠道,飞向红军集团军前进指挥所。
叶修发完电报,深吸一口气,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狼藉的跑道和忙碌的工兵身影。他知道,接下来的几十个小时,将是对他、对702团、对空降兵3营,乃至对整个红军集团军最严峻的考验。
是坐困愁城,等待未知的援军?还是主动出击,配合正面战场,杀出一条血路?
他选择后者。而现在,球被踢到了李军长的脚下。他必须相信,后方的统帅部,能够抓住这用巨大牺牲换来的、稍纵即逝的战略窗口。
“命令全团,”叶修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冷静,“进入最高战备状态。侦察分队前出范围扩大至50公里!防空部队轮流警戒,警惕敌空中报复!各营连,清点物资,合理分配,准备迎接蓝军的疯狂反扑!在我们等到援军,或者杀出一条血路之前,‘磐石’,绝不能丢!”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机场内外,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导弹拦截和跑道被毁的红军官兵们,再次绷紧了神经。他们知道,真正的血战,或许才刚刚开始。而他们的团长,正在为整个战役寻找最终的胜利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