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个称呼,数千人的方阵仿佛被注入了灵魂,更加挺拔。
“就在刚才,你们用18分钟,证明了你们没有丢掉702团‘猛虎团’的魂!没有丢掉老子带出来的兵该有的速度和血性!”
他没有提林东跑来报到的小插曲,而是直接肯定了全团的表现。
这话一出,台下许多老兵,尤其是那些认识叶修的老兵,胸膛不由自主地挺得更高,眼中闪烁着激动和自豪的光芒。
“但是!”叶修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你们面对的,不是演习场上设定好的剧本!未来可能执行的任务,敌人不会给你们18分钟准备!他们只会给你1分钟,甚至更短!”
“我要的702团,不是只能在家门口快起来的‘窝里横’!我要的,是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面对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像一柄淬火的尖刀,瞬间出鞘,一击毙敌!”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扫过每一辆坦克,每一名士兵:“从今天起,忘记你们过去的成绩!忘记‘猛虎团’的历史包袱!
你们要记住的只有一点——你们是t师的刀尖,是首都军区最重的拳头,是明年奥运安保任务中,绝对不能掉链子的那道钢铁闸门!”
“接下来,会有更多、更突然、更苛刻的拉动和考核!我会用最严格的标准,来打磨你们!可能会很苦,可能会很累,可能会让你们骂我这个老团长不近人情!”
“但是!”他几乎是吼了出来,“为了任务!为了胜利!为了我们肩上的军旗!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
山呼海啸般的怒吼,瞬间从数千名官兵的胸腔中迸发而出,如同惊雷滚过大地,震得脚下的土地都在微微颤抖!
这声音汇聚成一股无形的钢铁洪流,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这边陲的夜幕彻底撕裂!
叶修看着台下群情激昂、战意沸腾的官兵,知道这把火,已经点燃了。
他放下送话器,最后说了一句:“带回,保持战备状态。解散!”
命令下达,钢铁方阵再次动了起来,有序撤离。但空气中那股被激发出来的血性和紧迫感,却久久不散。
接下来的几个月,t师所属的各个营区,都笼罩在一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紧张氛围之中。
叶修将“不定期、无预告”的原则贯彻到了极致。
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猎手,或者说,像一位苛刻的铸剑师,手持着“战备拉动”这把重锤,反复捶打着t师这块钢铁。
有时是凌晨三点,防空团的官兵刚结束夜间对抗演练,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营房,热水还没烧开,凄厉的战斗警报再次划破夜空;
有时是周末中午,炮兵团官兵正在食堂享用难得的加餐,警报响起,所有人扔下筷子冲向战位;
有时甚至是在瓢泼大雨之中,作战支援团的工兵们需要在泥泞中完成架桥作业,电子对抗兵需要在恶劣天候下保持通讯干扰的强度……
叶修的指挥车神出鬼没,他的拉动命令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近人情。有的主力团,如702团,在一个月内甚至被连续抽查了三次!团长林东私下里跟政委吐槽:
“师长这是把咱们当‘后娘养的’往死里练啊!” 但吐槽归吐槽,每一次拉动后,全团上下都会红着脸、流着汗,对着暴露出的问题往死里抠,往死里改。
高强度的、贴近实战的锤炼,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几个月下来,整个t师的气质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那种和平环境下容易滋生的懈怠和按部就班,被一种高度警觉、随时能战的紧迫感所取代。
官兵们的眼神更加锐利,行动更加迅捷,配合更加默契。从营连主官到普通一兵,都养成了一种“枕戈待旦”的习惯,背包怎么打最快,装备怎么检查最有效,车辆出动路线怎么选择最优化……这些细节,在一次次猝不及防的警报声中,融入了肌肉记忆。
部队的战斗力,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磨砺中,有了肉眼可见的、扎实的提升。拉动集结的时间记录被不断刷新,复杂条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显着增强,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也更加流畅。
叶修在司令部看着一次次拉动的数据复盘,紧绷的脸上,偶尔也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然而,伴随着部队战斗力提升的,是一种渐渐弥漫开来的离别愁绪。秋风渐起,草原泛黄,一年一度的秋季退伍工作即将展开。
在这片氛围中,副师长王庆瑞的身影,出现在基层部队的频率愈发密集。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更多地待在师部机关,而是几乎天天往各团、甚至营连跑。他去看战士们训练,去炊事班检查伙食,去和即将退伍的老兵谈心,去抚摸那些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坦克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