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穿越那处诡异莫测、吞噬光音的回声迷宫,重返正常天地,团队众人皆有一种恍若隔世、劫后余生之感。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不再是扭曲音波的载体,而是前所未有的清新凛冽。出口处,那座孤寂矗立的黑色石碑,其上刻划的玄奥音律符号仿佛一位沉默无言的守门人,正静静凝视着风雪,见证着古往今来的过客与秘密。徐逸风下令休整,众人依言,或倚靠着冰冷石碑,或直接席地坐在积雪之上,默默取出肉干和皮囊,补充消耗的体力与水分,竭力缓解方才那段时间里高度紧绷、几乎断裂的精神所带来的深沉疲惫。无人说话,只有轻微的咀嚼声和吞咽声,以及风雪掠过冰原的低吟。
柳七娘背靠石碑,微微喘息着,连续不断地哼唱那古老而耗费心神的调子对她消耗不小,喉咙深处甚至泛起一丝腥甜,但她眼中却闪烁着一种奇异而明亮的光彩,超越了肉体的疲惫。父亲那神秘冰冷的铜匣、迷宫中石壁上指引方向的刻痕、眼前出口处这面石碑……这些散落各处的线索,此刻在她心中如同被一根无形的、命运的丝线逐渐串起,指向某个她尚不完全明了、却令她血脉微微悸动、深感重要的遥远方向。一种朦胧的归属感,在她心底悄然萌发。
徐逸风则静立一旁,再次于脑海中摊开那份仅存于心、不容有失的立体地图,仔细比对周遭山势走向,再次确认下一个目标的方位。地图上下一个标注点,是三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字眼——“冰封墓园”。听名字便知绝非善地,必然隐藏着更大的凶险。他深邃的目光扫过团队众人,虽经休整,但眉宇间的疲态仍难以尽数掩盖。他正欲开口下令继续前进,眼角余光却忽然被不远处侧后方冰壁上的一点极其微弱的异常反光所吸引。
那是在出口侧后方约三丈处,一片看似与周围冰壁毫无二致、光滑如镜的蔚蓝冰面之下,隐约透出一点不同寻常的、深沉的阴影轮廓,其形状规整,与天然形成的冰层裂隙截然不同。若不站在石碑前特定角度仔细分辨,极易将其忽略为光影错觉。而且,徐逸风敏锐地注意到,恰好站在这个特定角度时,出口石碑上那个复杂音律符号的某一个尖锐转角,其无形的延伸线,精准地指向那片阴影的中心。
是巧合?还是先人留下的又一个隐秘至极的指引?
徐逸风心念微动,一种强烈的直觉促使他走了过去。他示意众人保持警戒,随后用长剑的剑柄小心地、有节奏地敲击清理那片冰壁表面的浮雪和一层不算太厚的透明冰壳。随着冰屑簌簌落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一个被厚厚万年坚冰彻底封冻、仅容一人弯腰勉强通过的狭窄洞口,逐渐清晰地显露出来!那洞口的边缘有人工开凿打磨的痕迹,绝非天然形成!
“这里有东西!”他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发现重大线索的凝重。
众人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疲惫感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发现驱散了几分。陈文第一个凑上前,眼镜后的眼睛瞬间迸发出考古学者面对重大遗迹般的极度兴奋光芒,几乎要贴到冰面上:“洞口!绝对是人工开凿的!看这凿痕!被冰封了……不知多少岁月了!这可能是极其重要的史前遗迹!”他的声音因激动和寒冷而微微发颤。
夏侯琢仔细打量了一下洞口的大小、朝向和隐蔽的位置,挑眉道:“藏得可真够刁钻的,若非徐头儿心细如发,再加上那石碑角度恰到好处的指引,就算路过一百次也根本发现不了。设计这地方的人,心思之巧妙,令人叹服。”
“要进去看看吗?”巴特尔沉声问道,语气一如既往的沉稳,如同脚下的雪山,“或许里面有至关重要的线索,也或许藏着未知的危险。”他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确保没有其他威胁。
徐逸风略作沉吟。脑海中的地图上确实并未标注此处有这样一个洞穴,但它出现的位置如此巧妙,与石碑符号形成精准呼应,令人难以忽视其存在的意义。这很可能是一个地图绘制者之后才发现,或者故意被隐藏起来的密室。
“探查一下。”他最终做出决断,“我、陈文、七娘先进。巴特尔、王五在洞口警戒,确保后路无忧。赵莽、夏侯琢策应左右,随时准备支援。雪狐,留意周围环境动静,一有异常立刻示警。”安排妥当后,徐逸风示意众人退开些许,随即暗运内力,丹田中至阳至刚的内息缓缓流转,汇聚于掌心,顿时一股温热气息透体而出。他缓缓将手掌贴于冰冷刺骨的冰面,内力细细吞吐,控制着热力的强度与范围,小心翼翼地融化封堵洞口的坚冰,而非用暴力破开,以免力量失控引发冰层坍塌,将所有人活埋于此。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控制力,徐逸风额角渐渐渗出细汗,在低温中化作白气。约莫过了漫长的一炷香时间,一个仅容一人弯腰匍匐通过的幽深冰洞终于被缓缓融开。霎时间,一股比外界更加古老、阴沉、仿佛凝固了万载时光的寒气从中弥漫出来,带着一种尘封的、难以言喻的气息,让靠近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徐逸风深吸一口气,率先弯腰,毫不犹豫地钻入那漆黑的洞口。陈文紧随其后,脸上带着朝圣般的激动与谨慎。柳七娘略一迟疑,也跟了进去,她心中那股莫名的牵引感在此刻尤为强烈。夏侯琢拔出短刃,最后进入,同时点燃了一支特制的、燃烧稳定且烟雾极小的牛油蜡烛,昏黄而温暖的光晕勉强驱散了洞口的黑暗,提供了宝贵的照明。
洞穴通道狭窄而低矮,需要弯腰前行,向内向下倾斜延伸了数丈之深,脚下是光滑的冰面与裸露的岩石。每一步都需格外小心。很快,前方豁然开朗,四人进入一个不大的天然石室。石室内的空气仿佛千万年未曾流通,寒冷而干燥得刺鼻,带着一种矿物和尘埃的味道。借助夏侯琢手中摇曳的烛光,室内的景象逐渐映入眼帘。
石室布置得极其简陋,甚至可以说是原始、粗糙。一张由整块岩石粗略凿平而成的石床,一方同样由不规则石块垒砌而成的矮桌,墙角堆着一些早已腐朽成灰、辨不出原状的杂物,依稀能看出是极其简陋的生活用具和少数几件类似祭祀用的陶器、骨器残片。这些器物的风格古朴粗犷,带着一种苍凉久远、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气息,与已知的匈奴、乃至更晚期任何草原游牧文明的风格都迥然相异,仿佛来自一个被遗忘得更彻底的时代。
“这…这比匈奴的时代要古老得多…甚至可能超出了现有的史书记载…”陈文的声音因极度的激动和洞内的寒冷而微微发颤,他小心翼翼地避开门边那些可能一触即碎的朽坏杂物,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般,立刻投向了石室内侧那面相对干燥、保存较为完好的石壁,“壁画!我的天!还有刻文!大量的刻文!”
果然,在那面宽阔的石壁上,覆盖着大量的彩色壁画和深深的刻痕。虽然历经无数岁月侵蚀,色彩早已黯淡剥落,但壁画的主体内容和刻痕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辨,诉说着遥远的往事。
壁画的内容堪称震撼,完全颠覆了他们对这片土地古老历史的想象。它描绘的并非预想中游牧民族的狩猎、战争或祭祀场景,而是一群身着宽大素色袍服、姿态虔诚而专注的人,在这片巍峨雪山之巅、浩瀚星空之下活动的景象。他们手中拿着奇特的、类似星盘和玉琮的古老器物,似乎在极其专注地测量、观察和记录着星辰的运行轨迹。另一部分壁画则显示,这些人围坐在一起,中间点燃着篝火,但氛围并非狂欢作乐,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其庄严肃穆、甚至带点悲怆的姿态,他们开口吟唱着,道道清晰的波纹从他们口中扩散开来,仿佛他们的歌声能与天上的星辰、乃至脚下雄浑的山脉产生某种无形的连接与共鸣。画面的整体氛围充满了对浩瀚宇宙的敬畏、对未知的探索以及与天地沟通的渴望,而非单纯的恐惧或盲目崇拜。
而旁边的刻文,使用的是一种更加古老、复杂的象形符号体系,与星槎碎片、雪山哑叟冰窟中所见的符号明显同源,但笔画更为古朴、抽象,似乎是最早期、最原始的那种形态。陈文立刻如获至宝般扑了上去,也顾不得冰冷的地面,几乎是趴在了石壁前,如饥似渴地辨认、临摹、解读着那些跨越万年的信息,口中无意识地发出惊叹的低语。
“天呐…‘星之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们的先驱!最早的探索者!”陈文一边飞速用炭笔在皮纸上记录,一边激动地低语,声音在寂静的石室中回荡,“他们在此建立观测点,并非为了长期居住或避难,而是为了…‘聆听群星之律动,感悟天地之呼吸’…他们相信星辰的运转与大地本身的脉动之间,存在着某种宏大而精妙的‘宇宙旋律’或‘能量频率’…”
他的手指颤抖着划过一段刻得特别深刻、似乎蕴含强大意志的符号:“这里…他们提到了‘深渊’!但他们使用的称谓是‘寂暗之海’或‘万物之源初’…他们认为那并非后世所理解的、纯粹的邪恶或毁灭之源,而是宇宙中一种原始的、混沌的、巨大无匹的基底能量存在,是构成万物的‘暗面’基础,是所有生命和物质诞生前的那片混沌…他们试图去理解它,研究它,甚至尝试以自身的力量去疏导它那狂暴无匹的能量,使之与‘光’的一面、与有序的世界达成某种动态的平衡,而非盲目地恐惧、崇拜,或者…像后来者那样,试图征服、控制和贪婪地汲取!”陈文的解读越来越顺畅,他的脸上充满了发现真理的狂喜。
刻文的语气到了后面,逐渐变得沉重,充满了警示的意味:“…平衡乃存续之基…疏导而非堵塞,顺应而非违逆…凡强行窥探源初之秘、妄图以意志驾驭并汲取寂暗之力者,必遭其力反噬,心神俱灭,灵智腐化,终将祸延苍生,引来倾覆之灾…”
最后,刻文反复强调并推崇了一个核心概念——“心之声”。这并非指实际发出的声音,而是一种内在的、纯净的意念、坚定的意志、对自然规律的深刻尊重以及与万物共鸣的纯净心灵状态。这,才是与天地、与那浩瀚而危险的“寂暗之海”进行沟通、试图引导其力量的正确方式,是维持那脆弱而至关重要的“平衡”的关键所在。壁画中那些吟唱者庄严肃穆的神情,似乎正是这“心之声”的外在体现。
石室内一片死寂,只有牛油蜡烛燃烧时发出的细微噼啪声和陈文因为激动而略显粗重的呼吸声。这些古老得超乎想象的信息,如同穿越了万载时光隧道的沉重警钟,带着洪荒的气息,重重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引起灵魂深处的震颤。
徐逸风神色无比凝重,眉头紧锁。他终于彻底明白,赫连部,或者说他们背后那所谓的“圣主”,所走的道路,与这最早发现并尝试理解“深渊”(寂暗之海)力量的先贤们的警示完全背道而驰!他们利用幽寰镜等邪物,强行窥探、贪婪汲取那混沌原始的力量,正是古人所说的“必遭反噬”的取死之道!不仅自身难保,更会贻害世间!而风语族世代守护平衡的理念、雪山哑叟那看似苛刻的考验,其源头,反而更接近这些“星之民”先驱的古老智慧。历史的真相,竟如此曲折而讽刺。
柳七娘则怔怔地凝视着那些壁画中庄重吟唱的先民身影,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静。父亲那冰冷的铜匣、那些她儿时无法理解却记忆深刻的纹路、还有她刚才在迷宫中下意识哼唱出的古老调子...这一切,是否也是这更为古老悠久的“心之声”传承的某种微弱残响?某种跨越了血脉与时间的宿命呼唤?
“原来...从一开始,路就走错了...而且错得如此离谱...”夏侯琢喃喃自语,惯常的玩世不恭早已消失不见,脸上只剩下深深的震撼与反思。
赵莽虽然对大部分文绉绉的话半懂不懂,但“必遭反噬,祸延苍生”这几个字的份量他还是听得明白,不由得咂咂嘴道:“这帮古人活得明白!看得透彻!比赫连部那些就知道打打杀杀、抢抢抢的龟孙子强多了!就知道蛮干,屁都不懂!”他顿了顿,又下意识地揉了揉自己的屁股,似乎思维跳脱到了别处,“就是这地方也太简陋了点儿,睡这石头床,屁股不凉吗?古人这日子过得也忒苦了点。”他一脸真诚地为远古先贤的生活条件感到担忧。
陈文此刻完全沉浸在巨大的发现狂喜中,根本顾不上搭理赵莽的插科打诨。他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用最快的速度,尽可能详细地将壁画的主要内容和所有关键刻文临摹、拓印下来。这些发现太珍贵了,价值连城,足以颠覆现有对上古历史和“深渊”认知的根基!
记录完毕,徐逸风深深看了一眼这间简陋至极却承载着如此沉重、宏大历史的石室,目光扫过那石床、石桌,仿佛能看到无数年前,那些先驱者在此孤独守望星空的背影。他沉声道:“我们该走了。让先贤安息。”
众人怀着一种混合着敬畏、震撼与沉重的心情,依次退出洞穴,与洞口一直保持高度警戒的巴特尔、王五汇合。徐逸风简单而清晰地告知了洞内的惊人发现,众人听后,心情都更加沉重,仿佛肩负了更深的历史重量,但前路的目标却也因了解了更深远的根源而显得愈发清晰和紧迫。肩上的担子,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因理解了这跨越万年的冲突本质而显得愈发沉重。
他们小心地用冰雪重新封好洞口,尽量恢复原状,以示对这群远古先贤的尊重与保护。随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远方风雪弥漫、云雾缭绕的深山峡谷。
那里,根据地图上那令人不安的标记,便是此行的下一个目的地——“冰封墓园”的所在。这个名字,如同冰冷的诅咒,悬挂在前方的道路上。
(第六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