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晨雾缭绕,雪峰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金色光芒。沈砚秋与顾长风并骑立于一处高坡之上,俯瞰着两条通往西方的道路。
\"北线直捷,但雪深且多冰裂;南线迂远,却有山民牧场可作补给。\"顾长风指着远方解释道。
沈砚秋凝视着两条道路,若有所思。她知道,这不仅是路线的选择,更是对整个商队命运的抉择。
路线勘察
为了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沈砚秋派遣了两支侦察小队:
北线侦察队:
- 阿罗憾带领,检查冰裂和雪崩风险
- 测试雪桥承重能力
- 标记危险区域
南线侦察队:
- 秦十三带领,寻找山民部落
- 评估牧场补给可能性
- 检查山道稳定性
\"务必在日落前返回,\"沈砚秋叮嘱道,\"带回详细记录,包括水源位置和营地候选地。\"
队伍准备
在等待侦察队返回的时间里,商队进行了充分准备:
装备检查:
- 加固驼鞍,检查绳索
- 准备防滑草垫和破冰工具
- 测试帐篷抗风能力
物资整理:
- 重新分配干粮和燃料
- 确保每人都有备用衣物
- 准备应对可能的雪阻情况
顾长风则在营地设立了一个简易医疗点,为队员们检查身体状况,特别关注那些可能出现高原反应的人。
侦察队回报
傍晚时分,两支侦察队先后返回:
北线情况:
- 雪深过膝,多处冰裂
- 发现几处不稳定雪桥
- 水源稀缺,扎营条件差
南线情况:
- 积雪较浅,道路相对安全
- 发现山民夏季牧场遗迹
- 有可用水源,扎营条件良好
- 但路途比北线远三分之一
艰难抉择
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沈砚秋召集核心成员商议:
\"北线虽近,但风险太大;南线虽远,却更为安全。\"秦十三总结道。
阿罗憾则表达了不同意见:\"我们有经验丰富的队员和充足的装备,或许可以冒险走北线,节省时间。\"
顾长风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担忧:\"高海拔地区,时间就是生命。长时间暴露在严寒中,会增加高原反应和冻伤的风险。\"
沈砚秋仔细权衡各方意见,最终做出了决定:\"我们走南线。商队的安全比速度更重要。\"
与山民结盟
为确保南线通行安全,沈砚秋决定与当地山民建立联系:
\"秦十三,明天你带几个人去寻找山民部落,\"她吩咐道,\"带上茶叶和盐作为礼物,表达我们的善意。\"
\"明白,\"秦十三应道,\"我会谨慎行事,确保任务完成。\"
顾长风则准备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草药,作为可能的医疗援助:\"如果能为他们提供医疗帮助,将有助于建立信任。\"
营地夜话
夜幕降临,营地渐渐安静下来。沈砚秋独自站在营地边缘,望着远处的雪山。
\"在想什么?\"顾长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在想我们的选择是否正确,\"沈砚秋坦言,\"南线虽然安全,但会增加许多未知因素。\"
顾长风走到她身边,望着同一方向:\"任何选择都有风险。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沈砚秋微微一笑:\"有你在,我总是更有信心。\"
两人并肩而立,在这宁静的雪山之夜,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坚定。
南线启程
第二天清晨,商队整装待发,正式踏上南线征程。沈砚秋骑马走在队伍最前方,目光坚定。
\"保持队形,注意安全,\"她高声下令,\"前队随时汇报路况变化。\"
随着队伍缓缓前进,天山的轮廓在前方不断变化,仿佛在向他们展示着这条古老商道的神秘与壮丽。
沈砚秋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她也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一一克服。
驼铃声声,在山谷间回荡,像是在宣告:新的商道,正在被开辟;新的传奇,正在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