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刚漫过龟兹城的西垣,城郊的祆教神庙前就燃起了熊熊圣火。松木燃烧的噼啪声混着祭司的诵经声,在晚风里飘出数里,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其中,就有几个刚从大寺出来的中原佛道弟子。
“那是什么?”年轻的僧生慧能指着圣火,眼中满是警惕。他自幼在中原佛寺长大,见惯了青灯古佛的肃穆,从未见过这般热烈的火祭场面,尤其是祭司们围着圣火起舞时,红色祭服在火光中翻飞,竟让他生出几分“亵渎神明”的错觉。
身旁的道童李清也皱起眉头:“佛门讲‘戒贪嗔痴’,道家讲‘清静无为’,他们这般大肆燃火、狂欢起舞,怕是不符合正道吧?说不定是在举行什么邪门仪式。”
两人的议论很快引来了其他佛道弟子,不多时,十余人便聚在神庙外的沙丘后,对着火祭指指点点。有人说圣火“冒犯神灵”,有人说祭司“行为癫狂”,原本只是好奇的观望,渐渐变成了带着敌意的揣测。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温景然的声音忽然从身后传来。他刚与鸠摩罗什商议完次日的讲经事宜,路过城郊时见弟子们聚集,便特意过来查看。顺着弟子们的目光看到圣火,他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昨日才与祆教祭司密特拉友好交流,今日弟子们就生出误解,若是起了冲突,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慧能连忙上前:“温师兄,您看他们这般燃火起舞,哪有半分宗教的庄重?说不定是在搞什么害人的仪式,我们得去阻止他们!”
“不可!”温景然立刻喝止,“昨日我与沈掌东、顾先生见过祆教祭司,他们崇拜光明与善,火祭只是表达信仰的方式,并非邪门仪式。你们不可仅凭表象就下判断,更不能贸然上前阻止,免得引发冲突。”
可此时,李清已忍不住冲了出去。他提着道袍下摆,快步跑到神庙前,对着正在诵经的密特拉大声喊道:“你们这般燃火狂欢,是对神明的不敬!快停下!”
密特拉被打断诵经,抬头看到满脸怒气的李清,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沉了下来:“这位道童,我们祆教火祭是庄严的仪式,你为何无故打扰?”
“庄严?”李清指着圣火,语气更冲,“道家讲‘道法自然’,从不搞这般铺张浪费的仪式;佛门也讲‘慈悲为怀’,哪会用这么大火来‘祭祀’?我看你们就是在助长贪欲,违背正道!”
他的话瞬间激怒了周围的祆教信徒。一个身着白色祭服的信徒立刻上前,一把抓住李清的胳膊:“你懂什么!圣火是光明的象征,是善的化身,你竟敢诋毁我们的信仰!”
“放开我!”李清挣扎着,随手推了信徒一把,“你们这是强词夺理!这般野蛮的仪式,就该取缔!”
两人的推搡很快引发了更大的混乱。佛道弟子们见李清被围,纷纷冲上前想“解围”,祆教信徒也不甘示弱,围着圣火站成一圈,与佛道弟子对峙。密特拉试图调解,可双方情绪都已激动,他的声音很快被争吵声淹没。
“都住手!”沈砚秋的声音突然响起。她与顾长风本在驿站整理贸易清单,听闻城郊有冲突,便立刻赶了过来。看到剑拔弩张的场面,她快步走到中间,先对着祆教信徒拱手:“祭司大人,各位信徒,我是中原商队的沈砚秋,我弟子不懂事,冲撞了你们的仪式,我代他们向你们道歉。”
又转身对着佛道弟子,语气严厉:“你们忘了昨日温师兄说的话吗?祆教的火祭是他们的信仰仪式,就像我们佛道的礼佛、修行一样,都该被尊重。你们仅凭自己的认知就否定别人的信仰,这才是真正的不庄重!”
顾长风也走上前,拉过还在气头上的李清,轻声劝道:“道童,你先冷静下来。方才我问过密特拉祭司,这圣火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民众平安,与我们道家祈求国泰民安的初衷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并非什么邪门仪式。”
温景然这时也赶到,对着密特拉深深鞠躬:“祭司大人,是我管教弟子不严,让他们冲撞了火祭,还请您海涵。我们佛道两家向来尊重不同的信仰,绝无冒犯之意。”
密特拉看着沈砚秋真诚的道歉,又看了看温景然恳切的神情,紧绷的脸色渐渐缓和。他挥了挥手,让围着的信徒散开:“沈掌东、温师兄,我知道你们的弟子并非有意冒犯,只是文化不同,产生了误解。只是火祭对我们祆教而言,是最庄严的仪式,今后还请你们约束弟子,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
“一定,一定!”沈砚秋连忙应下,又对着佛道弟子说,“你们都给祭司大人和信徒们道歉,然后随我回去。往后再遇到其他宗教的仪式,不许再贸然评判,更不许引发冲突——尊重异俗,才是我们西行该有的态度。”
佛道弟子们虽还有些不服气,但看到沈砚秋严厉的眼神,还是纷纷道歉。李清也红着脸,对着密特拉小声说了句“对不起”。
冲突平息后,圣火依旧在燃烧,祭司的诵经声也重新响起,只是气氛已不如之前热烈。沈砚秋与温景然、顾长风留在原地,看着渐渐恢复秩序的火祭,心中都有些后怕。
“今日多亏你来得及时,不然真不知道会闹到什么地步,”温景然对沈砚秋说,语气里满是感激,“也怪我,没有提前跟弟子们讲清楚祆教的习俗,才让他们产生了误解。”
沈砚秋摇头:“不怪你,是我们都低估了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往后我们不仅要自己了解不同的宗教习俗,还要把这些知识教给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明白,‘不同’不代表‘错误’,尊重才是化解矛盾的关键。”
顾长风点头:“说得对。就像我给不同的人看病,不能用一套药方,得根据体质调整;对待不同的宗教,也不能用一套标准,得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今日的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西行路上,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可能比风沙、盗匪更难应对。”
夜色渐深,圣火渐渐变小,祆教的火祭也接近尾声。沈砚秋三人望着远处的火光,心中都有了同一个念头:往后的西行路,不仅要护好经卷、做好贸易,更要学会在差异中寻求理解,在尊重中搭建桥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