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伊纳里村时,晨雾还未散尽,陈沐阳将村长赠送的驯鹿毛护身符系在背包上,粗粝的绒毛在寒风中轻轻颤动。陈景行往腰间皮囊里灌满新打的驯鹿奶,这种富含油脂的饮品能在低温下快速补充热量。他们踏着齐膝深的积雪前行,每走一段路便停下来,用随身携带的陶碗刮取岩石缝隙中的地衣——这是雪原馈赠的天然应急口粮。
临近正午,太阳短暂穿透云层。陈沐阳寻到一处背风的巨石,用铁镐挖出简易灶台。陈景行则在四周收集干枯的高山杜鹃枝和地衣。\"今天试试新法子。\"陈沐阳从行囊取出在冰钓时腌制的红点鲑鱼干,将鱼干切成薄片,与捣碎的地衣、驯鹿奶混合,在陶碗中调成糊状。他又掰下一块在伊纳里村烤制的燕麦饼,掰碎后拌入糊中。当混合食物在小火上慢慢加热时,浓郁的鲜香混着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加点这个。\"陈景行掏出一小包在村庄获得的云莓干撒入锅中。这种酸甜的野果干不仅能调味,还富含维生素。两人就着热气腾腾的混合餐食大快朵颐,燕麦饼的嚼劲、鱼干的咸香与云莓的酸甜在舌尖交织,驱散了半日跋涉的疲惫。陈沐阳特意留了半碗,冷却后用油纸包好——这是为夜间宿营准备的应急干粮。
午后的行程愈发艰难,暴风雪在远处酝酿,云层压得极低。陈景行在前方用铁镐凿出阶梯,陈沐阳紧跟其后,每走几步便用随身携带的青铜水壶抿一口温水——这水混着红景天粉末,既能暖身又能抗疲劳。当暮色降临时,他们终于在一处山坳发现天然石穴。陈沐阳立刻动手清理地面,铺上干草和驯鹿皮,陈景行则在洞口垒起石墙挡风。
晚餐是雪原生存智慧的结晶。陈沐阳将上午预留的混合食物重新加热,又用雪水煮熟了从萨米人处学来的\"苔藓粥\"。这种粥以地衣为主料,加入少量燕麦和驯鹿油脂,看似寡淡,却能提供持久的饱腹感。陈景行则架起铁架,将白天采集的雪兔剥皮烤制。他特意在兔肉表面涂抹用云莓汁和苔藓调制的酱料,焦香的肉味与酸甜的酱汁碰撞,让简陋的晚餐有了别样风味。饭后,陈沐阳用驯鹿膀胱装满热水,放进睡袋作为暖水袋,这是萨米人教给他们的御寒诀窍。
次日清晨,寒风拍打着石穴入口的兽皮帘。陈沐阳在半梦半醒间闻到了烤燕麦饼的香气——陈景行已早早起身,用剩余的燕麦粉、驯鹿奶和云莓干烤出了新的面饼。面饼外脆里软,带着淡淡的果香。搭配重新加热的苔藓粥,简单的早餐却充满能量。临行前,他们将石穴内的灰烬仔细掩埋,收集剩余的干草和驯鹿皮——这些物资在荒原上弥足珍贵。
正午时分,他们在冰川边缘发现了一处冰蘑菇群。陈沐阳灵机一动,用铁镐在冰蘑菇底部挖出凹槽,当作天然灶台。他取出在伊纳里村交换的烟熏驯鹿肉,切成薄片后放在冰面上解冻。陈景行则融化积雪,煮了一锅热腾腾的地衣汤。当驯鹿肉片在\"冰灶\"上滋滋冒油时,陈沐阳撒上从村庄带来的杜松子碎粒,独特的香气瞬间驱散了寒意。两人就着肉汤和烤肉,配上冰冷却紧实的燕麦饼,这顿午餐既有热食暖胃,又有冷餐充饥。
随着夜幕降临,暴风雪如期而至。父子俩在一处废弃的猎人小屋躲避。屋内残留着前人留下的泥炭块,陈景行将其点燃,温暖的火光映亮四壁。晚餐成了一次创意烹饪:陈沐阳将最后的鱼干、驯鹿肉和燕麦粉混合,加入融化的雪水,在陶罐中熬成浓稠的炖菜。他又把剩余的云莓干煮成果酱,涂抹在烤硬的燕麦饼上。在呼啸的风雪声中,小屋内弥漫着炖菜的浓香和果酱的甜香,两人就着温暖的食物,讨论着地图上明日的路线。
第三日清晨,暴风雪终于停歇。陈沐阳用陶罐融化积雪煮了最后一壶红景天茶,配上剩余的燕麦饼和驯鹿奶,简单用过早餐后,他们继续踏上旅程。背包里的食物已所剩无几,但沿途收集的地衣和偶尔捕获的雪兔,让他们对生存充满信心。远处的山脉在阳光下若隐若现,而每一餐烟火,都在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