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空之泪迸发出刺目的蓝光时,陈沐阳正握着青铜匕首清理缴获的黄铜零件。剧烈的眩晕感袭来,他眼前的草原风雪骤然扭曲,咸涩的海风裹挟着温热的湿气扑面而来。待光芒消散,眼前的景象已全然不同——灰黑色的火山岩滩向两侧延展,远处是蒸腾着雾气的活火山,赤红岩浆正沿着沟壑缓缓流淌,将夜空染成诡异的橘红色。
\"父亲!\"陈沐阳转身寻找陈景行,却发现老人半跪在湿润的沙地上,枣木拐杖深深插进黑沙。六十岁的身躯在咸腥的海风中微微颤抖,望远镜里映着不远处晃动的火光——那是数十座高脚木屋,建在浅海的珊瑚礁平台上,屋顶覆盖着宽大的棕榈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
\"这是...大洋洲。\"陈景行用袖口擦拭镜片,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他的目光扫过海岸线上巨大的石雕图腾,那些雕刻着夸张眼睛和獠牙的玄武岩柱,与他们此前见过的罗马鹰徽、非洲面具截然不同。沙滩上散落着形状奇特的石器,边缘打磨得如同鲨鱼牙齿般锋利。
黎明破晓时,瑰丽的霞光将海面染成梦幻的粉紫色。陈沐阳赤脚踏入温暖的海水,细腻的白沙间藏着五颜六色的贝壳,透明的小虾在脚踝间穿梭。远处的珊瑚礁群在退潮后露出水面,蓝绿色的海藻随波摇曳,海星吸附在多孔的礁石上。他弯腰拾起一枚螺旋状的贝壳,发现内侧刻着细密的波浪纹——这显然是人工雕琢的痕迹。
陈景行在火山岩缝隙中发现了野生芋头。这些叶片宽大的植物生长在湿润的火山灰土壤里,球茎部分埋在地下。\"小心,有些品种有毒。\"老人用拐杖拨开叶片,从腰间取出青铜小刀切开一小块球茎,观察断面是否变色。不远处,阿帕奇遗留的陶制容器里还残留着非洲的鉴别草药,他决定尝试用这些知识筛选可食用的植物。
正午的阳光毒辣异常,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气味。陈沐阳带领众人在椰林边缘搭建临时住所。他们效仿高脚木屋的结构,用坚韧的露兜树树干作为支柱,屋顶覆盖棕榈叶,再用火山岩块压住边缘。黑人战士马库图展示了非洲的编绳技艺,将藤蔓拧成粗壮的绳索,印第安工匠则用燧石刀削出木钉,将各部分牢牢固定。
当第一缕炊烟升起时,海面上突然传来独木舟的划桨声。十几艘装饰着彩色羽毛的狭长木舟破浪而来,船头雕刻着展翅的海鸟。舟上的原住民皮肤呈古铜色,腰间系着草编短裙,手持黑曜石长矛,耳垂上挂着巨大的珍珠坠饰。陈景行举起双手,展示手中的青铜匕首——将罗马短剑与非洲锻造工艺结合的产物,示意并无恶意。
原住民首领是位身材高大的女性,她脖颈间戴着由鲨鱼牙齿串成的项链,目光警惕地扫视众人。陈沐阳从行囊中取出天空之泪的青铜匣,匣子表面的神秘纹路在阳光下泛起微光。当首领的手指触碰匣子的瞬间,她突然发出惊呼,用急促的土语指向远处的火山。随行的老者立刻点燃芦苇火把,对着火山口方向鞠躬。
夜幕降临时,原住民邀请他们前往珊瑚礁平台上的村落。高脚木屋下方,发光的浮游生物在海水中闪烁,宛如银河坠入人间。屋内陈列着用贝壳、鱼骨制成的工艺品,墙上悬挂着用植物汁液绘制的航海图,复杂的线条标记着暗礁与岛屿的位置。陈景行拿出从罗马带来的羊皮地图,试图与原住民的航海图对照,却发现两者对同一片海域的标记截然不同。
深夜,陈沐阳被海浪声惊醒。月光下,他看见原住民们正在举行神秘仪式。他们围着巨大的玄武岩图腾柱起舞,口中吟唱着奇特的歌谣,手中的火把照亮了图腾柱上的雕刻——那是一个类似天空之泪的菱形图案,周围环绕着太阳、海洋与火山的符号。天空之泪在青铜匣中微微发烫,仿佛在回应这场跨越时空的相遇。
陈景行在篝火旁展开从罗马带来的星象图,试图通过南半球的星座确定方位。火星在夜空中格外明亮,与火山口的岩浆遥相呼应。他用混合文字在陶板上记录:\"这里的文明与自然紧密相连,火山、海洋与星辰是他们生存的根基。而我们,必须在理解这份敬畏的同时,寻找新的生存之道。\"
当晨雾再次笼罩海岸时,陈沐阳站在新搭建的了望塔上,看着原住民的独木舟驶向波光粼粼的海面。远处的火山仍在喷发,赤红的岩浆流入大海,腾起巨大的白色蒸汽。天空之泪的蓝光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仿佛在指引着他们,在这片陌生而神秘的土地上,开启新的生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