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谷崖营地的晨寒比预想中更烈,阿图刚拧开水罐的木塞,就发现罐口结了层薄冰,冰碴落在掌心,瞬间冻得指尖发麻。石台上摊着地脉地图,“陨星坑”的标记旁用白纹画着一团寒气,控能族文字标注:“坑底凝冰,寒侵骨髓,冰藏暗缝”。陈景行翻着古籍残页,指尖划过泛黄的墨迹:“陨星坑是远古陨星撞击形成的,坑底常年零下,普通防寒装备撑不过一个时辰,冰下还藏着‘冰缝陷阱’,踩裂冰面就会掉进万丈冰窟,连尸骨都找不到。”
“先做‘升级防冻护具’,之前冰晶谷的护具不够抗寒,得加发热层。”陈沐阳拎起之前的防寒斗篷,在晨寒里抖了抖,斗篷的绒毛已经结了层白霜,“得用双层冰原兽毛,再加‘暖石囊’。”
族人们立刻分工:塔卡去营地附近的岩缝里翻找“火山暖石”(从炎石穴带的,加热后能持续放热三个时辰,不会烫皮肤);雅兰则将冰原兽毛剪成片状,用树脂藤串联成双层护具——外层毛长一寸,能挡住寒气侵袭,内层毛短而密,贴在皮肤不扎人;护具包括护胸、护臂、护腿和连帽斗篷,斗篷的帽子边缘缝了圈“防风绒”(从冰原兽的腹部采的,最柔软保暖),能牢牢裹住脸颊,只露眼睛;护具的夹层里,还缝了三个“暖石囊”——用厚兽皮缝成巴掌大的囊,囊口有抽绳,能装下两块火山暖石,分别对应胸口和两腰,暖石的热量能顺着兽毛扩散到全身,比单纯的绒毛保暖强三倍。
阿图穿上护具试了试,刚把加热的火山暖石塞进囊里,胸口就传来一阵暖意,连冻僵的指尖都慢慢恢复了知觉;她故意在营地外站了半炷香,斗篷外的绒毛结了霜,可里面依旧暖和,连呼吸都没再呵出白雾,抗寒效果远超冰晶谷的装备。“还得做‘防冻手套’和‘防冻靴’,手脚最容易冻僵。”雅兰又用双层冰原兽毛缝手套,手套掌心缝了层厚兽皮(增加握力,防工具打滑),指尖留半寸空隙,不影响捏握注能针;防冻靴则在鞋底垫三层冰原兽毛,中间夹一层干燥的苔藓(增强保暖),鞋帮用双层藤条编织,脚踝处缝了圈弹性树脂,能裹紧脚踝,防止寒气灌进鞋内,鞋口还缝了个“暖石小囊”,能装一块迷你暖石,避免脚尖冻僵。
解决了防寒问题,“冰下暗缝探测”成了新难题。普通探测杖探不到冰下的空缝,陈沐阳改造了“冰缝探测器”:找了根五尺长的硬木杆(选的是不导热的椴木,避免寒气冻手),杆身缠上树脂藤条(防滑还能二次防冻);杆的一端削成钝尖,尖部裹了层厚树脂,树脂里嵌着少量“暗冰晶石碎屑”(从冰晶谷带的,能感应冰下的冷能差异,暗缝处冷能更烈,碎屑会变亮);杆身刻着“远-近-触”三档刻度,每档对应一种亮色——淡绿(离暗缝三尺以上)、浅黄(离暗缝一尺到三尺)、深红(离暗缝不足一尺),还在杆身缠了圈荧光苔,就算在坑底的昏暗里,也能看清刻度和亮色。
探测器刚做好,阿图就拿着它靠近营地旁的冰面(昨晚浇水冻的)——冰面下没有暗缝,碎屑保持淡绿;她故意在冰面凿了个小缝,探测器靠近时,碎屑瞬间变成浅黄,再贴近缝口,直接亮成深红,预警精准得很。
冰面行走需要“防滑冰爪鞋”,之前冰晶谷的冰爪鞋尖齿太疏,陨星坑的冰面更滑,还可能有冰刺。奇伯改造了冰爪鞋:在鞋底的“田”字形纹路里,嵌了八片暗能蜥金属爪片(比之前多四片),爪片的尖齿磨得更锋利,能扎进冰面更深;鞋底外侧还涂了层“防滑树脂”(从树脂藤上刮的,加了少量火山灰,干后像橡胶一样有黏性),就算踩在光滑的冰面上,也能增加摩擦力;鞋帮内侧缝了层“保暖绒”,与护具的绒毛呼应,避免脚踝冻僵。
阿图穿着改造后的冰爪鞋,在冰面上试了试——爪尖牢牢扎进冰里,就算故意向后仰,也没打滑,鞋底的防滑树脂还能抓住冰面的细小纹路,比之前的冰爪鞋稳太多。
凿开冰面找节点需要“破冰凿”,普通凿子在低温下会变脆,容易崩口。陈沐阳找了块厚暗能蜥金属片,磨成楔形凿头,凿刃用火山灰和冰原兽油的混合物淬火——火山灰增强硬度,冰原兽油让金属在低温下保持韧性;凿柄用两尺长的硬木制作,柄身缠了圈厚兽毛(防滑还防冻),柄尾绑了块金属配重块(增加凿击力度,不用太费力就能凿开冰面);凿头和柄身的连接处,涂了层防霜涂层(树胶+蜂蜡,防止寒气让金属和木头黏在一起)。
所有防冻装备准备妥当,日头刚爬过树梢,队伍就背着工具朝陨星坑出发。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周围的温度越来越低,地面的岩石渐渐被冰层覆盖,风里裹着的不再是沙尘,而是细小的冰粒,打在护具上“噼啪”作响——陨星坑到了!
坑口是个直径约百丈的圆形,坑壁陡峭如削,坑底完全被冰层覆盖,冰面泛着淡蓝色的光,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阳光照在冰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偶尔能看到冰面下隐约的黑影,是冰缝的轮廓;坑底中央的冰面,泛着更浓的蓝光,显然节点就在下方,只是被厚厚的冰层挡住了。
“按探测器指引,两人一组,一人探冰缝,一人持破冰凿开路!”阿图率先走进坑底,护具的暖石囊传来持续的暖意,连呼吸都没再冻成白雾。她举起冰缝探测器,每走一步就将杖尖戳向冰面——大部分区域的碎屑保持淡绿,说明冰下没有暗缝;走到坑底偏东的位置,探测器的碎屑突然变成浅黄,阿图立刻停下,用探测器绕着圈扫描,发现碎屑在一处泛着蓝光的冰面处亮成深红——冰下有暗缝,还刚好在节点附近!
“绕开这里,从西边走!”陈沐阳赶紧示意,众人调整路线,朝着冰面蓝光最浓、探测器显示安全的区域前进。午后时分,终于到达节点正上方的冰面——冰面的蓝光浓得像化不开的雾,探测器的碎屑保持淡绿,说明冰下没有暗缝,安全。
“开始凿冰!”奇伯举起破冰凿,对着冰面一凿——“咔”的一声,冰面裂开一道细缝,凿头没有崩口,反而扎进冰里半寸;阿图则用冰爪鞋踩住冰面,防止凿冰时打滑,陈沐阳和雅兰则在周围警戒,用探测器扫描是否有新的冰缝出现。
凿冰的过程比预想中慢,每凿一下,冰渣就会溅起,落在护具上瞬间冻成霜;好在暖石囊的热量足够,没人觉得冷。凿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凿开一个三尺见方的冰洞,洞下泛着浓郁的蓝光——是节点的能量!阿图趴在冰洞边,举着聚光照明棒(之前改造的,涂了防霜涂层)往下照——冰洞深约三尺,洞底是圆形的石厅,石厅中央的石台上,立着一根泛着淡蓝光的石柱,正是地脉节点的核心;石柱周围没有冰,只有干燥的岩石,显然控能族做了防冻处理,避免节点被寒气损伤。
“我下去校准!”阿图解下护具的暖石囊,塞进背包(减轻负重),顺着冰洞边缘的冰阶慢慢爬下去——石厅里没有寒气,反而比坑底暖和,石柱的蓝光映得整个石厅发亮,注入点藏在石柱顶端的细缝里,缝内没有冰碴,很干净。
她掏出细径注能针(针身裹了层树脂,防寒气冻裂),调整好角度调节器,将针尖对准注入点——针身顺利插进细缝,缓慢挤压皮囊,淡绿色的生命晶石汁液顺着针管流进节点。石柱的蓝光渐渐变亮,石厅壁上的暗纹也跟着显现,映出一道新的控能符号:是一道闪烁的极光,旁边刻着“极光谷·极昼处”,与地脉地图上第十七个节点“极光谷”的标记完全一致。
夕阳落下前,阿图爬出冰洞,坑底的寒气已经变浓,冰洞边缘又结了层薄冰。众人赶紧用碎石将冰洞填好,避免后续有人误踩掉进石厅。收拾工具时,阿图摸了摸暖石囊,里面的火山暖石还有余温,护具的绒毛虽然结了霜,却依旧保暖。
“极光谷的古籍说‘极昼无夜,光扰神智’,得提前做防光护具和安神的东西。”阿图将地图折好放进背包,对着族人说。众人扛着工具,沿着坑壁的安全路线往上爬,陨星坑的冰面在暮色中泛着淡蓝光,像一块巨大的宝石,坑底石厅的蓝光则藏在冰下,默默维持着地脉稳定。没人说话,每个人都在琢磨极光谷的防光装备——毕竟极昼的强光比陨星坑的寒气更难应对,稍不注意就会被光晃得失去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