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清晰的痕迹
离开那片被时光遗忘的空地,穿过高大的蓝色围挡,仿佛只是跨过一道门槛,却像是从历史的废墟一步踏回了拥挤而鲜活的现实。围挡之外,是典型的待拆迁老城区风貌:狭窄的巷子,墙面斑驳,裸露的电线像藤蔓般纠缠,空气中弥漫着老旧房屋特有的潮湿气味与饭菜香混合的味道。
根据【心愿线索网络】的指引,那个代表【清晰的痕迹】的淡黄色光点,就在这片迷宫般的巷弄深处。
林夏集中精神,光幕上的地图随之缩放,精确地标示出信号源——位于前方不远处的“藕荷巷”,具体门牌号无法显示,但光点的位置似乎稳定在某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藕荷巷,这边。”林夏低声对陈舟说,率先拐进了一条更窄的巷道。巷子两侧的老房子大多门窗紧闭,不少墙上用红色油漆画着醒目的“拆”字,像某种宣告终结的印记。但也有少数窗户里透出灯光,阳台上晾着衣物,显示这里仍有一些不愿或未能搬离的住户在坚守。
越往里走,林夏视界中的淡黄色光点就越发明亮、稳定。最终,他们在一扇漆皮剥落、露出底下木质原色的旧门前停住了脚步。门牌号模糊不清,但门楣上方,还残留着一个铁皮招牌的安装痕迹,招牌本身早已不知所踪。
光点的中心,正与这扇门重合。
就是这里了。
林夏与陈舟对视一眼,深吸一口气,抬手敲响了门环。金属撞击木门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显得格外突兀。
等待的几秒钟变得漫长。林夏能听到自己有些加快的心跳声。门后会是什么?一个收藏旧物的怪人?一位与照相馆有关联的后代?还是……别的什么?
门内传来缓慢而拖沓的脚步声,接着是门锁转动的声音。“吱呀——”一声,木门被拉开一条缝隙,一张布满皱纹、眼神警惕的脸出现在门后。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身形佝偂,穿着洗得发白的旧中山装。
“找谁?”老人的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目光在林夏和陈舟身上扫视,充满审视。
“爷爷您好,打扰了。”林夏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无害,“我们想向您打听一个地方,叫‘虹影照相馆’,您听说过吗?”
“虹影”两个字出口的瞬间,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骤然闪过一丝锐利的光,那警惕之色更浓,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
“什么照相馆?没听过!这里没有你们要找的东西!”老人语气生硬,说着就要关门。
“等等,爷爷!”陈舟急忙上前一步,用手轻轻抵住门,他的动作礼貌但坚定,“我们不是来找麻烦的。我们只是想找一张很多年前在那里冲洗的、叫‘团圆’的照片底片。这对我们很重要,是在完成一个……一个长辈的心愿。”
陈舟的话似乎触动了老人某根神经。他关门的动作顿住了,布满老年斑的手紧紧抓着门框,眼神复杂地在林夏和陈舟脸上来回逡巡,像是在判断他们话语的真伪,又像是在进行激烈的内心挣扎。
“团圆……”老人喃喃地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再次抬眼看向林夏,这次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她,望向了某个遥远的过去。
“你们……是‘山河渡客’?”老人突然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林夏心中猛地一震!他怎么会知道?
她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点了点头,谨慎地回答:“是的。您……知道这个账号?”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深深地看了林夏一眼,那眼神里包含了太多复杂难言的情绪——有怀念,有痛苦,有一丝释然,还有……一种仿佛等待了很久终于等到来人的疲惫。
他松开了抵着门的手,侧过身,将门缝拉大了一些。
“进来吧。”他的声音依旧沙哑,但之前的抵触和生硬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后的虚脱。
屋内光线昏暗,空气中漂浮着旧书籍、中药和灰尘混合的味道。家具都是老式的,收拾得还算整洁,但处处透着岁月的痕迹。老人示意他们在堂屋的木椅上坐下,自己则颤巍巍地走到一个老旧的五斗柜前,拉开最底下的抽屉,摸索了半晌,取出一个用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方形物件。
他捧着那红布包,像捧着什么绝世珍宝,又像捧着一块灼热的炭,步履蹒跚地走回来,将东西放在了林夏面前的木桌上。
“这就是你们要找的……‘团圆’。”老人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穿越了漫长时光的沧桑。
林夏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一层层揭开那已经有些褪色的红布。
里面,是一个深褐色的硬纸底片袋,边缘已经磨损发毛。袋子的正面,用流畅的白色墨水笔迹写着拍摄日期——“1998.02.28”,以及照片名称——“团圆”。在名称下方,还有一行小字:“虹影照相馆 冲印”。
找到了!
历经十几年的变迁,这家照相馆早已化为尘土,这张底片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被一位神秘的老人珍藏着。
林夏抬起头,看向老人那写满故事的脸庞,心中充满了疑问。
他是谁?
他为什么会有这张底片?
他又是如何知道“山河渡客”的?
这张名为“团圆”的照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使得第98任机主在弃号多年后,依然念念不忘,成为了一个需要被完成的“心愿”?
所有的答案,似乎都系于这位沉默的老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