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迟来的拥抱
养父母家庭那句“勿念。此事至此为止。”如同一道清晰的界碑,划定了故事的边界。团队尊重了这一决定,将所有主动接触的行为彻底停止。王秀芹那边,在收到那份证明儿子安好的匿名报告后,情绪也渐渐从长久的焦灼中平复下来,虽然眼底深处仍有一丝难以完全抹去的遗憾,但那种蚀骨的牵挂已然找到了落点。她给团队发来了更长的感谢信息,表示自己“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能放下大半了”。
事情似乎就这样,以一种带着缺憾却又各方都能接受的平静方式,缓缓落下了帷幕。
然而,命运的织机有时会编织出意料之外的经纬。
就在团队认为李哲案例已经彻底归档封存两周后,一个陌生的号码拨通了“寻亲灯塔”项目的官方联络电话。对方的声音听起来是一位克制而沉稳的男性。
“您好,我……我看到过一些信息。”他的开场白有些谨慎,“关于……一位姓王的女士。我想确认一些事情。”
接听电话的志愿者立刻提高了警觉,按照应急预案,将通话转接给了苏哲。
苏哲用专业而平静的语气回应:“先生您好,这里是‘山河渡客’寻亲灯塔项目。关于信息,我们需要在保护各方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沟通。您能提供更多可以帮助我们确认您所指代事项的线索吗?”
对方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斟酌措辞:“我……我叫李哲。我收到过一些……暗示。也在一些地方,看到过模糊的图片。最近,我父母……我的养父母,他们和我谈过一次话。”
苏哲心中一震,但语气依旧平稳:“李先生您好,我们理解这可能是一个对您而言非常突然且复杂的情况。我们项目的核心原则是尊重所有当事人的意愿和隐私。在进一步交流之前,我需要明确,您联系我们是出于您个人的意愿吗?”
“是的。”李哲的声音很肯定,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味道,“是我自己想弄明白。我……我需要知道真相。完整的真相。”
原来,养父母在收到档案馆那封措辞诚恳、并附有生母语音祝福的信件后,内心经历了复杂的挣扎。他们爱李哲,视如己出,多年的恐惧正是源于害怕失去。但当他们听到王秀芹那段毫无索求、只有愧疚与祝福的语音,了解到对方仅仅是想确认孩子安好时,那份坚硬的防御出现了一丝裂痕。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他们决定不再将这件事完全隐瞒。他们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用一种尽可能平和的方式,向李哲透露了部分事实——他是收养的孩子,他的生母多年来一直在默默寻找他,只为了知道他过得好不好。他们没有透露任何具体信息,只是告诉他,如果他愿意,可以通过一个叫“山河渡客”的机构去了解更多。
这个决定对养父母而言无比艰难,但这或许是他们能给予李哲的、关于他自身生命起源的最后一份尊重,也是他们对生母那份卑微诉求的隐晦回应。
李哲在震惊之后,便是漫长的消化与思考。他利用档案馆之前投放信息时留下的微弱线索(那个艺术化的婴儿轮廓和档案馆标识),结合养父母提供的名字,最终找到了这里。
苏哲在确认了李哲的身份和意愿后,严格按照流程,首先向他详细说明了档案馆的隐私保护原则和伦理立场,明确表示所有信息的披露和后续接触,都将完全尊重他本人、其养父母以及生母王秀芹三方的意愿。
“我明白。”李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只想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当年……为什么?还有,我想……亲口对她说声……我过得很好,请她放心。”
这是一个超越团队最初设想的转折。原本只是单向的状态确认,现在出现了双向沟通的可能性,而且是由被寻者主动发起。
团队立刻紧急商议。林夏连接档案馆,感知到李哲这边传来的情感波动,不再是排斥,而是一种混合着困惑、好奇、以及某种释然的复杂情绪,其中甚至带着一丝想要完成某种情感闭环的渴望。
“风险依然存在,”苏哲提醒,“但现在是李哲主导。只要我们确保沟通环境的安全、中立,并让王秀芹女士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或许是一个……真正化解遗憾的机会。”
经过周密安排,一次特殊的、线上的三方(李哲、王秀芹、团队作为中介和保障)视频通话,在加密通道中开启。李哲和 p秀芹分别在自己的私人空间,团队则提供技术支持并确保流程平稳。
当视频接通,王秀芹看到屏幕那端那个陌生又似乎有着一丝莫名熟悉感的中年男子时,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她用手紧紧捂住嘴,才没有失声痛哭。
李哲看着屏幕上那位苍老、激动、眼中饱含泪水与愧疚的妇人,一时间也有些无措。他张了张嘴,准备好的话堵在喉咙里。
“对……对不起……孩子……”王秀芹泣不成声,反复说着这三个字。
李哲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您……您别这样说。我……我过得很好。我爸妈……养父母,他们对我非常好。我读了书,成了工程师,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也很健康……您,您真的不用担心。”
他没有叫“妈”,这个称呼对于此刻的他而言太过沉重。但他用最朴实的话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安稳幸福的生活,每一句都是在回应王秀芹数十年来最深切的牵挂。
王秀芹听着,泪水流得更凶,但那不再是纯粹的悲伤,而是一种混合着巨大安慰、如释重负的宣泄。“好……好……这就好……这就好……”她反复念叨着,仿佛要将这几个字刻进心里。
通话没有持续很久,大约二十分钟。大部分时间是李哲在说,王秀芹在哭,在听。最后,李哲看着屏幕上的老人,郑重地说:“谢谢您……生下我。也请您,以后……好好照顾自己。”
王秀芹用力点头,哽咽着说不出话。
视频挂断。
没有戏剧性的相认,没有抱头痛哭。只有一次迟到了三十二年的、跨越时空的确认与交代。一次迟来的、无形的拥抱。
对王秀芹而言,她亲眼看到了儿子,亲耳听到了他的安好,那份刻骨的愧疚终于找到了出口,余生可以带着这份知晓的安宁度过。
对李哲而言,他解开了身世之谜,确认了生母并非抛弃他,而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和从未停止的牵挂。他完成了对生命源头的追溯,也给了那位赋予他生命的老人一份慰藉,这让他自己的生命叙事变得更加完整。
对于养父母家庭,李哲在事后与他们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他们的担忧因为这次可控的、无后续索求的接触而减轻,家庭关系在经历短暂波动后,反而因为坦诚而更加紧密。
林夏通过档案馆,能清晰地感知到,围绕李哲案例的所有情感能量流,那些长期的焦虑、沉重的愧疚、尖锐的防御……都在这次通话后,缓缓地、真正地开始平息、融合,最终化为一种带着淡淡伤感和巨大释然的平静。
这依旧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但它是在尊重了所有方的意愿、情感和边界之后,所能达成的、最真实也最温暖的和解。
“迟来的拥抱”,拥抱的不是失散的亲人,而是彼此释然的心灵,是终于可以安放于时光深处的遗憾。
第144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