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头日月龙旗飘扬,城内“斗地主、分田地”的浪潮方兴未艾。这半个月,对刚刚光复的泉州而言,是翻天覆地的半个月。
朱元璋坐镇府衙,以铁腕与怀柔并济的手段,迅速稳定着城内的秩序。
清算劣绅、分配田产的行动赢得了底层民众的狂热拥护,而他对投降衙役、小吏的宽大处理,以及迅速恢复市集、保障民生的举措,也有效安抚了城中士绅和商贾的恐慌情绪。
一套以大明旧制为蓝本,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的临时行政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而城外,则由朱棣全权负责军事整备。晋江石碑的神异、泉州光复的壮举、以及“分田地”的实惠,如同最有力的征兵告示,吸引了周边府县大量对清廷不满的青壮年前来投军。
其中不乏一些隐匿乡间的郑氏旧部、习武的乡勇,甚至还有少数对旗人特权早已心怀怨怼的绿营逃兵。
朱棣来者不拒,但求精不求滥。在徐达、常遇春这两位堪称史上顶级练兵大家的操练下,这五千新募之兵经历了堪称残酷的短期强化训练。
队列、阵型、号令、基础的劈刺格挡,以及最重要的——军纪与信念的灌输。徐达从严治军,法令如山;常遇春则以其身先士卒的勇猛感染着每一个士兵。
虽然时间仓促,装备也大多沿用清军缴获的刀矛弓箭和少量火铳,但这支军队的精神面貌与半个月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一股锐气正在逐渐成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泉州易帜、龙旗再现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福建官场。福建陆路提督马九玉闻讯,又惊又怒。
马九玉,汉军旗人,曾是清廷平定三藩之乱时的将领,以勇悍着称。
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必将引起连锁反应,动摇清廷在东南的统治根基。
更重要的是,泉州府库中囤积着准备运往台湾的部分粮饷军械,绝不容有失!
“区区草寇,安敢僭越称明?简直不知死活!”马九玉在行辕中暴跳如雷,立刻点齐麾下精锐兵马。
他手下这支军队,不少是参与过收复台湾战役的老兵,实战经验丰富,装备也较为精良,拥有相当数量的鸟枪、抬枪和劈山炮,战力绝非之前泉州城内那些驻防的绿营老爷兵可比。
马九玉亲率八千步骑,号称万五,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地直扑泉州而来,意图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碾碎这伙刚刚起事的“反贼”,重新将泉州纳入掌控。
消息传来,泉州城内刚刚平复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府衙内,朱元璋、朱棣与一众将领齐聚。
“来得正好!”朱棣眼中非但没有惧色,反而战意高昂,“正愁没机会让新兵见见血!不经历血火淬炼,终究是乌合之众!”
徐达沉稳地点点头:“殿下所言极是。马九玉部虽为清军精锐,但其远道而来,我军以逸待劳,且据城而守,并非没有胜算。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我们初战锐气,以及……城外复杂的地形。”
常遇春摩拳擦掌:“陛下,殿下,让末将领一支兵马,出城迎战,先挫其锐气!”
朱元璋目光扫过沙盘,最终定格在泉州城北一片丘陵与林地交织的区域——桃花山。这里是通往泉州的必经之路,地势起伏,不利于大军展开,却适合小股部队机动伏击。
“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朱元璋沉声道,“马九玉志骄意满,必轻视我军。可在桃花山设伏,先以小股兵力诱敌深入,再以主力击其侧翼。”
“儿臣愿往诱敌!”朱棣请命。
“不,”朱元璋摇头,“你与徐达、常遇春统领主力,于桃花山预设阵地埋伏。蓝玉、傅友德,你二人各领五百精锐,轮流袭扰敌军,许败不许胜,务必将其引入伏击圈!俞通海,率水军沿晋江策应,防备敌军从水路迂回,并随时准备接应。”
“臣等领命!”众将轰然应诺。
……
两日后,马九玉大军抵达桃花山外围。果然如朱元璋所料,马九玉听闻守军竟敢出城迎战,且一触即溃,不由嗤之以鼻。
“果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传令,全军加速前进,今日便要踏平泉州,将这些反贼碎尸万段!”
在蓝玉和傅友德精妙的“表演”下,清军前锋部队不断遭到袭扰,每次交手,明军都“狼狈”后撤,遗弃少许旗帜辎重。
这更加助长了马九玉和清军的骄狂之气,大军阵型在追击中逐渐拉长、散乱,一步步被引入了桃花山腹地。
当清军主力大部分进入预设的伏击山谷时,一声尖锐的箭哨划破长空!
“杀!!”
伴随着朱棣一声令下,埋伏于两侧山林的明军主力如同猛虎出闸!徐达指挥中军压上,常遇春亲率敢死队直冲清军中段!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滚木礌石顺着山坡轰隆隆砸下,瞬间将清军队伍截成数段!
“有埋伏!稳住!结阵!”马九玉毕竟是沙场老将,虽惊不乱,大声呼喝试图组织抵抗。
然而,明军的攻势太过猛烈!尤其是常遇春率领的尖刀部队,如同烧红的铁锥,狠狠凿入了清军阵型!
常遇春本人手持长枪,所向披靡,枪下无一合之将,其悍勇瞬间点燃了身后士兵的血性!
新兵们或许起初还有些紧张,但在看到平日操练他们的将军如此神勇,看到身边的同伴怒吼着向前,看到清军在他们冲击下人仰马翻,那初上战场的恐惧迅速被热血和战意取代!
他们回忆着操练时的阵型,跟着老兵的步伐,拼命地向前冲杀!
朱棣则指挥部队,专门攻击清军试图重新集结的节点和指挥系统。他手中的断剑虽然不起眼,但每一次挥出,都精准地带走试图组织反抗的清军军官的性命。
战斗异常惨烈。清军毕竟训练有素,在经历初期的混乱后,也开始凭借个人武勇和精良装备进行反击。
鸟枪的轰鸣,弓箭的嘶啸,刀剑的碰撞,士兵的怒吼与惨叫,交织成一曲血腥的战场交响乐。
这是一场意志与实力的硬碰硬!明军凭借高昂的士气、出色的指挥和局部的人数优势,死死压制着清军。而清军则依靠丰富的经验和更好的装备苦苦支撑。
关键时刻,徐达看准马九玉帅旗所在,集中所有弩箭和少量火铳,进行了一轮齐射!
“保护提督大人!”亲兵惊呼。
箭雨笼罩而下,马九玉虽被亲兵拼死护住,但帅旗却被射倒,周围军官死伤惨重!
帅旗一倒,清军本就摇摇欲坠的士气终于崩溃!
“提督死了!”
“快跑啊!”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清军开始成建制的溃逃。
“全军追击!勿要走脱了马九玉!”朱棣见状,立刻下令。
明军将士士气大振,如同决堤洪水,向着溃逃的清军掩杀过去。常遇春一马当先,死死咬住马九玉的亲兵卫队。
最终,在晋江畔,俞通海率领的水军适时出现,堵住了马九玉的退路。前有追兵,后有水道,马九玉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不愿被俘受辱,拔剑自刎于江边。
主帅既死,残余清军或降或逃,八千清军精锐,至此全军覆没。
桃花山一战,明军以伤亡千余人的代价,全歼福建陆路提督马九玉部八千余人,缴获军械、粮草、马匹无数!
血与火的洗礼,让这支初生的明军真正蜕变成了一支敢战、能战的精锐之师!捷报传回泉州,全城欢腾!朱元璋与朱棣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场大胜,也如同一声惊雷,彻底震动了整个大清朝堂。康熙皇帝的目光,终于不得不从西北的噶尔丹,凝重地投向了东南这片突然燃起的冲天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