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颗名为“自强不息”的工业之火,在那间简陋的茅草屋兵工厂里被彻底点燃时,整个太行山根据地,便如同一个被注入了强心剂的巨人,开始以一种令敌人无法理解、也无法阻挡的速度,迅速地恢复着元气,并积蓄着更加强大的力量。
田地里,一望无际的庄稼,在军民们的辛勤劳作下,茁壮成长。兵工厂里,修复的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轰鸣,虽然生产出的,还只是最粗糙的步枪子弹和“边区造”手榴弹,但那清脆的、金属碰撞的声音,却比任何胜利的号角,都更加振奋人心。
然而,林枫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开始。
一个没有足够空间和资源的根据地,就像一个被困在花盆里的巨人,永远也无法真正地成长起来。
“我们不能再等了。”
师部指挥部里,林枫在那副巨大的军事地图前,缓缓地开口。他的声音,沙哑,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属于一个成熟指挥官的冷静与远见。
“秋收,马上就要到了。”他指着地图上,根据地周围那几个被日军重新占领的、但兵力却已极度空虚的乡镇,“这些地方,都是我们根据地丢失的产粮区。如果我们不能在秋收之前,把它们夺回来,那我们就算开再多的荒,也撑不过这个冬天。”
“而且,”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人民战争的火焰,已经被我们点燃了。但火焰,是需要不断地添加柴薪,才能烧得更旺的!我们必须走出去,解放更多的乡镇,发动更多的群众,将我们脚下这片根据地,彻底连成一片!”
高志远和周政委,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欣慰和赞许。
“说吧,林枫。”高志远的声音,洪亮如钟,“你想怎么打?”
“中心开花,四面出击!”林枫的教鞭,在地图上,狠狠地画下了一个巨大的、充满了磅礴气势的进攻箭头!
“以我们独立师为主力,兵分四路!同时,对盘踞在我们根据地周围的‘下马洼’、‘黑风口’、‘石头寨’和‘野狼谷’这四个日伪军据点,发起总攻!”
“我要用一场酣畅淋漓的钳形攻势,彻底撕碎鬼子对我们的半月形包围圈!将我们根据地的面积,扩大一倍!”
……
三天后,一场代号为“秋收风暴”的局部反攻战,在太行山南麓,全线打响!
林枫,亲自带领着他那支早已成为传奇的特战队,如同一把最锋利的尖刀,直插敌人防御最森严的心脏——黑风口据点!
黑风口,地势险要,驻扎着日军一个加强中队,还配备了两门九二式步兵炮。
然而,在林枫那神出鬼没的、早已超越了常规战术的“特种作战”面前,这些看似坚不可摧的防御,都显得那样的可笑。
战斗打响的第一时间,张三,便带领着他那支同样坐在轮椅之上,但枪法却比任何人都更加致命的“独腿狙击排”,在两千米之外,便精准地敲掉了敌军所有的炮兵观察员和重机枪火力点!
紧接着,王二麻子和赵六,带领着突击队,如同天降神兵,从一处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悬崖峭-壁之上,利用绳索,直接空降到了敌人的指挥部后院!
而雷子和陈五,则带领着爆破组,与正面强攻的主力部队里应外合,用他们最新研制出的、威力巨大的“定向聚能炸药”,将那扇厚达半米的钢铁炮楼大门,炸上了天!
战斗,在不到一个小时内,便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方式,结束了。
当那面象征着胜利的红色旗帜,再次高高地飘扬在黑风口的上空时,捷报,也如同雪片一般,从各个战场,纷纷传来!
下马洼,攻克!
石头寨,解放!
野狼谷,全歼守敌!
短短一天之内,林枫和他率领的独立师,便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彻底粉碎了日军在太行山南麓长达近两年的封锁!根据地的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足足扩大了三倍!人口,也从不足五万,激增到了近三十万!
胜利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根据地,无数的百姓,欢呼着,涌上街头,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一碗热腾腾的鸡蛋,一双连夜纳好的千层底,来迎接那些,为他们带来了新生与希望的子弟兵。
林枫没有参与那片欢庆的海洋。
他只是独自一人,沉默地站立在黑风口那座最高的炮楼之上,静静地俯瞰着脚下这片,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的、广袤的土地。
他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那个在战火中,对他嫣然一笑的、倔强的身影。
他知道,他离那个,他曾对她许下的、关于“家”和“和平”的承诺,又近了一步。
而脚下这片,由无数先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广袤的土地,也终于,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胜利之中,迎来了它真正的——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