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教授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一年来,你的成长和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现在正是参与核心调试、实现更大突破的好时机。”
苏婉宁一眼瞥见文件上醒目的“绝密”字样,心跳不由得加快:
“教授,我才大三,真的可以参与这样的项目吗?”
“要相信自己的实力。”
崔教授肯定地点头,随即语气转为凝重。
“不过,项目基地在西北,至少要待上一年的时间。而且......”
他稍稍前倾身子,声音压低了几分:
“这是一项高度机密的任务。一旦你决定参与,就必须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包括家人、朋友,以及平时最亲近的人。”
他顿了顿,目光沉甸甸地落在苏婉宁脸上:
“就连我们现在这番谈话,你也绝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半分。”
苏婉宁怔在原地,脑海中闪过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远在京都的姥姥,正在西南勘探的母亲,还有那个在华北军营的顾淮。整整一年……
若是真的参与这个项目,就意味着她将音讯全无。不能给他写信,不能收到他的消息。
他会一直等待吗?
会不会担心她出了意外?
会不会……就这样渐渐淡忘了她?
想到这里,她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有一点喘不过气来。
文件上醒目的“保密”二字让她心头一紧。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那枚铜珠,冰凉的触感让她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的话:
“你父亲当年参与一个重要项目,为了保密,整整三年没给家里写过一封信。每次托人带话,永远只有那一句——'一切安好,等任务完成就回家'。”
太姥爷未竟的航天梦,父亲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这些画面在她脑海中一一浮现。
她轻轻吸了口气,抬起头迎上崔教授的目光:
“教授,请问什么时候出发?能不能给我三天时间,让我安排好家里的事?”
崔教授看出她内心的挣扎,语气温和下来:
“我这边也需要时间交接工作。你好好考虑三天,不必急着做决定。想清楚了,随时来办公室找我。”
他温和地注视着这个他最看重的学生:
“无论你最终如何选择,你始终是我最优秀的学生。”
深夜的宿舍里,苏婉宁轻轻抚摸着顾淮送的那块手表,冰凉的金属表盘让她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
她翻开父亲留下的旧笔记本,目光停留在那一行熟悉的字迹上:
“星辰大海,宇宙洪荒,尽头是什么,真想去看看。”
母亲的话语仿佛又在耳畔响起:
“他们那一代人,是把命都押在信念上的。”
如今,“星河”计划就摆在面前,她怎能临阵退缩?
可就在这时,姥姥的叮嘱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
她的心骤然揪紧——
整整一年杳无音信,顾淮会怎么想?
会不会以为她变了心?
她抽出信纸,拿起钢笔,笔尖悬在纸面上微微颤抖。然而崔教授严肃的神情和文件上醒目的“保密”二字,让她最终还是没有落笔。
信纸依旧洁白如初,就像她此刻茫然的心。
这三天,苏婉宁几乎没有合眼。
白天她依然准时出现在教室,专注地听课记笔记,仿佛一切如常。可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不自觉地望着窗外出神,直到东方既白。
父亲的笔记、太姥爷手绘的天文图、顾淮深情的目光......这些画面在她脑海中反复浮现。
她仿佛能听见血脉中传承的召唤,又清楚地感受到内心深处的牵挂。
第三天傍晚,她独自穿过熟悉的小巷。墙上那面略显陈旧却依然鲜红的锦旗蓦地映入眼帘——
“军民共铸利刃!”
六个大字在夕阳余晖中熠熠生辉。
就在这一瞬间,仿佛有一道明澈的光照进心底。她忽然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抉择——
不是要割舍牵挂,而是要继承父辈的信念;不是要离开所爱之人,而是要去守护更辽阔的星空。
她没有再迟疑,转身加快脚步,径直走向崔教授的办公室。
推开门的刹那,她迎上教授询问的目光,声音清晰而平稳,带着自己都未曾预料的坚定:
“教授,我想好了。我去。”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三代人未竟之路的延续;不是告别,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归来。
崔教授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想清楚了?不后悔?”
“不后悔。”
苏婉宁攥紧手心,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
“能为'星河'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荣幸。”
教授郑重地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崭新的工作证:
“明早八点,学校正门集合,有专车接我们一起去基地。记住,从上车那一刻起,你就不能再与外界联系了。”
他顿了顿,语气温和了些:
“关于学业,我已经和学校申请过了。在基地期间你可以自学,一年后回来直接参加考试。不过这就需要你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了。有信心吗?”
苏婉宁接过工作证,指尖触到那枚清晰的钢印,朗声答道:
“有!我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完成学业,保证一门课都不挂。”
崔教授欣慰地笑了:
“很好,不愧是你太姥爷的血脉,好样的!”
苏婉宁在心中默默许下承诺:
顾淮,等我回来,一定陪你看葡萄架上的星星;
姥姥,等“星河”成功上天,我亲自给您做梅干菜烙饼;
妈妈,等我回来,我要告诉您,父亲的梦想正在我们手中实现。
第二天清晨,天光未亮,晨雾还笼罩着校园。
苏婉宁背着简单的行装,没有惊动仍在睡梦中的室友,独自走向校门。晨露打湿了她的皮鞋,每走一步都带着沉甸甸的决然。
崔教授早已等在门口,身旁停着一辆军绿色卡车。上车前,她忍不住回头——图书馆的轮廓在晨曦中若隐若现,那里有她日夜奋战的实验室,有画了无数遍的设计图,还有……
深藏在心底的牵挂。
她轻轻咬住下唇,毅然转身登上卡车。
引擎发动,窗外的白杨树飞速后退,苏婉宁轻轻抚过手腕上的手表,将它紧紧贴在胸前。
车辆驶出校门,载着她奔向西北的戈壁滩。她在心中默念:
等我回来!
我们要一起亲眼见证,卫星划破长空,照亮星河。
军绿色的卡车在晨曦中驶出江南地界,窗外的景致悄然变换。青瓦白墙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连绵的黄土坡,湿润的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
从登上这辆车的那一刻起,苏婉宁就成了“星河”核心组的一员,也成了一个暂时“消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