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众人侧目,温可可又说:“他是田中鹤!花露南岗学校刚成立的时候,他和朝鲜人林中镐,打着应聘的幌子,想借力使力,对中国输出日本殖民文化。
面试的时候,由于他们不承认日本侵占东三省、扶持满洲国的事实,被温校长识破后拒聘。
之后,他们去愚园小铺吃饭,软仪和他们照过面。
昨天回去,我对软仪说起牛首山的遭遇,她细问了日本人的样貌神态,马上就想起了田中鹤。
经软仪一说,我也想起,他们来学校打擂台前后,见过他几面。
当年在愚园小铺里,田中鹤说过,他要代表北平三井学校,在南京办公立学校,劝心裁和双显去他那儿任教。
后来,他们去了吴家账房,偷拍云锦资料,被指柔发现,叫人来赶走了。”
见蒙自然听了,神色凝重,他接着说:“这个田中鹤不简单!
听双显和指柔说,他曾指使朝鲜亡国奴林中镐,在南京、天津等城市到处拍照,把照片作为军事情报,有偿提供给日本军方。
后来,他还带人去北平香山慈幼院,想租赁下慈幼院的校舍,挖掘皇家文物。”
蒙自然听了,缓缓点头,说道:“他做的这些事,我也有所耳闻,不知道田中鹤现在是什么身份,居然对日军留下的物资那么熟悉?”
温可可点头,神色凝重地说:“是啊!我准备和你商量后,今天再去一趟警察局。”
蒙自然看着他,也点头说:“的确有必要!及时去说一下,希望能引起政府的重视,尽快取出日军匿藏的物资。
同时,督促田中鹤,交出其他匿藏资料,尽快把他驱离中国。
既然,他有协同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背景,让他留在中国,处理日军投降以后的事务,难免再起恶端。”
温可可想了想,又说:“是的。还有一点,他应该没有认出我来!昨天问路的时候,他看到了我,没有一点反应。
毕竟当年的应聘主持人,是温校长,他对我的印象不深。
何况,时间过去了十四年,我又留上了胡子,相貌变化很大。
这样想来,基本可以排除,他会再来怀仁地道,搞破坏活动的可能性!”
蒙自然点头说:“等从警察局回来,我们和芮老师说一下。”说完,众人和温可可分了手,赶去怀仁地道。
1938年初,冷双显、张指柔、商首夫和林允娇带着十二个孩子出国后,出于保全地道物资的目的,芮康城、梁有余两家,一直住了在地道里,地道外面的文具制作棚,住着付家欢。
不久,75岁的付家欢病重不起,冯照山、包前芳夫妇和冯虞氏拆了自家集庆门的棚子,在文具制作棚右边,重新搭建起来,以便照顾付家欢。
蒙自然、艾叶、温可可和宋软仪,每天都来看望梁有余、付家欢。
同年7月,付家欢病重不治,临终之前,交待了四件事。
第一,想想葬在宗怀仁夫妇的墓地边,同时,把自家的几张合影照片放进去。
第二,范竹毫回来,让他去坟前磕个头,自己在地下,也好放心。
第三,制作文具积蓄了一千块大洋,全部留给冯照山,让他择机继续制作文具,支持贫穷失学的孩子。
第四,文具制作棚留给梁有余一家居住。
安葬了付家欢,蒙自然、温可可、芮康城把文具制作棚重新修整了一下,让梁有余、周娴香住了进去。
同时,为让蒙自然、艾叶上课方便,安排梁九斤住进了怀仁医馆。
不久,芮康城考虑到叶双枝孕身渐重,不方便住在地道里。
请来蒙自然、温可可、冯照山等人,在文具制作棚左边,搭建了一个棚子居住。
按照蒙自然的建议,新搭的棚子,遮住了学校的地道入口。
张指柔临走前留下的钱,已经不多。算上付家欢去世后少支出的工资,只能撑八九年。
蒙自然、温可可、芮康城、冯照山一起商量,准备找些贴补。于是,他们做了五件事。
第一,清理校区了废墟,把整个校园重新围起来,以备将来使用。
第二,在教学楼和操场上,开辟整块的菜地,准备种菜、买菜来贴补生活。
第三,在原来的学校后院里,搭了猪圈、鸡舍,挖了鱼塘,种了柳树、桃树、苹果树、梨树、桔子树,还做了个葡萄架。
第四,在原来的菜地上,又搭建了四间棚子,做三家人的厨房、书房、储藏间和杂物间,七间棚子围成了一个小院。
第五,在围墙四周,补种了些槐树、青松,遮阴纳凉。
平时,周娴香、蒙自然、艾叶、芮康城、叶双枝、冯照山、冯虞氏和包前芳一有空,就打理后院,把种养出来的果蔬鱼肉,一部分拿去小门口的集市卖,一部分充作愚园小铺、怀仁医馆和小院人家的日常食材。
看着改建好的新家园,芮康城笑道:“这里就是都市里的世外桃源!”
蒙自然听了,也笑道:“桃花源里,住了梁、芮、冯三家,不如就叫‘桃园三家村’吧!”众人含笑点头。
自从三家村建好,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无论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还是菜地猪圈,鱼塘鸡舍,随时随地,都有他们的嬉戏游戏的身影。
种养之余,蒙自然、艾叶、芮康城见时局动荡、教育不振,孩子们辍学在家,到处玩耍,荒废了大好的学习时光。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要一有机会,就会零零星星教孩子们学点文化。
久而久之,孩子们觉得:他们教的知识,不但生动有趣,增长知识,最重要的是,还能利用学习的机会,和同龄人在一起玩。
于是,慢慢养成习惯,天天聚在一起,半学半玩。
家长知道蒙自然等人的背景,见孩子由他们带着,不再到处乱窜,同时能学到知识,乐见其成,也就没人反对了。
一开始,众人只教了梁九斤、蒙砥柱、唐灵脂几个,后来艾叶的侄女艾青青也加入了进来。
从1938年秋天,到1945年夏天,吴九月10岁的儿子秦关山,艾叶8岁的侄子艾青云、蒙自由8岁的女儿董熙媛、蒙自在8岁的儿子唐灵山、芮康城7岁的儿子芮子运、蒙自立7岁的儿子蒙砥砺、吴九月7岁的女儿秦关意,再加上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的孩子,陆陆续续,已经有三十几个孩子,天天过来上课。
1943年夏天,蒙自然、艾叶、芮康城见上课的孩子逐渐增加,众人的精力,教材和场地都跟不上,也不能给孩子们发放毕业证书,聚在一起想办法。
经过商量,三人决定召集家长,聚在三家村的空地上,详细说了他们的担忧。
家长们听了都说:“兵荒马乱的,孩子们能学到点知识,已经很不错,拿不拿文凭不重要,总比让他们荒在家里强,也比去日本人办的学校,接受奴化教育要强。”
蒙自然听了说:“既然大家都这么想,我们义不容辞,一定会克服困难,把这件事做下去!
接下来,我们准备做三件事:第一,在后院空地上,多搭几间教学棚,不能让孩子站着上课。
第二,补充几个老师,按照花露南岗学校的教案,完善教学学科。
第三,添置一些基本教具,方便老师讲课,孩子们学习。”
芮康城点头说:“搭棚子、添教具的费用,不需要大家出。
聘请新老师的费用,大家多少出一些,只要够新老师的生活费就行。
毕竟,给孩子们讲课,要耽误新老师挣钱养家,没有了生活来源,他们也就不能教书了。”
艾叶拿着手里的清单,说道:“学费标准,就按日本学校的一半交,不够的部分,我们想办法解决。大家平时有空,经常过来关照一下就好!”
家长们都是他们的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知道他们三人,是花露南岗学校培养出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超。
同时,也知道三人出于一片劝学真心,自找苦吃,收那么便宜的学费,想让孩子们就近上学。
于是,商量了几句,就答应下来。
芮康城见了说:“还有几点需要说明:因为没有办学资质,我们办的,只是学习班,不是学校。
按照我们的能力,目前,只能搭建六间教学棚,老师一间,十个年级,每二个年级一间。
学期、课时、教案、作息时间等方面,和当年的花露南岗学校一样安排。”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通力合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就搭起了六间教学棚。
众人从怀仁地道里拿出相应的教具,请来了田可爽、王梦瑶、牛好好、狄秋阳和马靖雯当老师,把三家村学习班办了起来。
今天,蒙自然等人来到教学班,照例先去看了梁有余。
然后,蒙自然把温可可送的青团交给周娴香,让她在课间,热来给孩子们吃。
周娴香接过青团,却站着不走。她看着艾叶的肚子说:“想吃什么,周妈妈给你做。”
艾叶给她看得不好意思,红着脸说:“周妈妈,你43岁的时候怀九斤,算是高龄孕妇,我现在也是。空下来,我要向你取取经!”说完,和蒙自然去了学习班。
两人走到学习班门口,芮康城迎面走来,递给蒙自然一张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