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关意被他一问,一下没有回答,心想:“我称呼吴九月为妈妈,称呼艾叶为亲妈。
顺嘴就说,周娴香是豆豆哥哥的亲奶奶,梁有余是豆豆哥哥的亲爷爷。
九斤是周娴香和梁有余的儿子,自然就是豆豆哥哥的亲爸爸、亲叔叔或者亲伯伯了。
我以后嫁给九斤,自然就是豆豆哥哥的亲妈妈、亲阿姨或者亲伯母了。
这样的话,我就成了沾人便宜的坏女孩儿。
称谓的事,事关体统,不能乱说,不如把这个难题,交给指柔阿姨吧!”
想到这儿,她清了清嗓子,说道:“九斤哥哥是豆豆哥哥的弟弟,我是豆豆哥哥的妹妹。
称谓里面,牵涉到高深的中华文化,你要是想不通,就让你的爸妈,慢慢地教你吧!”
秦关意刚说完,双眼就被一双粗糙的大手,蒙得严严实实。
接着,就听身边的众人,都在“哧哧”地笑着。
一个男士的声音,装腔作势地问着自己:“冷权受教之前,你先猜猜我是谁?”
秦关意听了,心想:“这个声音,不是和我们一起来北京的人。
他对我,能这么亲热,一定是捕蝉哥哥,或者双显叔叔。
双显叔叔比起捕蝉哥哥,年纪大不少。
蒙着我眼睛的手,这么粗糙。
刚才,又在说着指柔阿姨和双显叔叔。
想必,他多半是双显叔叔!”
想到这儿,正准备张口,说是冷双显。
却听蒙不迟在提醒自己:“关意姐姐,你要说错话了!”
听到蒙不迟的提醒,秦关意心想:“不迟已经施展读心术,读出了我的心思。
但是,他那么小,又不认得捕蝉哥哥和双显叔叔。
读出我心思的一瞬间,怎么可能那么快,就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一定是梁爷爷,早就教不迟使的坏,有意让我认错人!”
想到这儿,她笑道:“你是双显叔叔!”
谁知道,众人听了,哈哈大笑,那人也松开了手。
秦关意揉了眼睛去看,见蒙自己眼睛的,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男士。
他的身边,站着的,一位将近四十岁的男士。
秦关意在多年前的照片上,见过冷双显和冯捕蝉。
虽一时之间,没有认出他们,但两人站在一起,根据年纪,也就立即明白了谁是谁。
她看着蒙自己的年轻男士,说道:“你是捕蝉哥哥,他是双显叔叔!
捕蝉哥哥的手心粗糙,是因为,经常接触各种机械的原因。”
冷双显、冯捕蝉听了,微笑着点头。
蒙不迟在一旁,埋怨道:“关意姐姐,我们一起看过照片。
我都提醒你了,你怎么还说错?!”
秦关意笑道:“谢谢你,都怪我想得太多!”
众人听了都笑。
张指柔笑定,对冷静、冷秋、冷权说:“关意刚刚说得对。
中国人的称谓,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充满了无数个丰富的故事。
其中,称谓的变迁,是一个微小却深刻的方面。
其中,蕴含了文化、历史和心理层面的演变,能很好地体现亲朋好友之间,血浓于水的关系。
如果用美国人的直线思维,去思考中国人的称谓,就会闹出很大的笑话。
而这个方面的知识,又不是一两天能掌握的。
你们三个,以后要好好去学习、去体会!”
兄妹三人听了,均点头。
安娜见了,也让冯念初点头。
接着,冷双显和冯捕蝉,与众人一一见面。
见到梁有余的时候,难免悲喜交加,又惹出众人一番感叹和泪水。
相见完毕,众人又聊了一会儿家常。
张指柔见时间不早,安排了男女两间客房,让大家把行李安顿好。
接着,去慈幼院食堂,吃了晚饭。
晚饭过后,大孩子们凑在一间客房里说话。
小孩子们和梁有余,在另一间客房里玩。
周娴香和安娜坐在一边,照顾着小孩子。
冷双显、张指柔、蒙豆豆、艾叶、冯捕蝉五人,去了会客室。
众人在会客室坐定,冷双显说:“我们是在一个半月前回国的!
回国之前,联系了英国的董熙岸夫妇、吴九光夫妇,美国的邱序章夫妇、任康宁夫妇。
他们因各种原因,暂时都不能回国。
侯佳佳和宗渝虎,一直没有联系上。
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仍然在麻省理工大学工作,一切正常!”
蒙豆豆听了,颇为担心侯佳佳和宗渝虎的境况。
但又怕表现出来,会给冷双显带来压力。
于是,问道:“你们这次回国,是否顺利?”
冷双显听了,点头说:“还算顺利。
和我们一起回国的,除了冯捕蝉一家,还有另外两个留学生家庭。
我们能够顺利回来,多亏了留美科协的帮助。
温故目前,在留美科协工作,他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安排留美学生回国。”
看了看张指柔,他接着说:“我和指柔考虑回国,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1949年12月6日,国内成立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专门办理海外知识分子回国事宜。
委员会下面,设置了调查组、招待组和工作分配组等职能部门。
新政府安排我,在新中国的教育部工作。
安排指柔,在香山慈幼院工作。
新中国对知识分子的诚心和用心,打动了我们。
第二,我的父母,指柔的父母,都在国内。
他们的年纪,也慢慢也大了,需要我们的照顾。
特别是我的父母,身边没有一个子女,越到将来,就越不方便。
第三,冷静他们三个,也慢慢长大了。
我们希望,他们回到祖国,一边学习,一边生活。
能通过学习和生活,爱上祖国。
将来,也能留在国内工作。”
张指柔点头,补充说:“我们这次回国,虽然美国政府没有阻拦。
但是,鉴于以往的经验,我们还是绕了一个大圈。
我们先以学术交流为借口,从美国飞到了英国。
再乘火车,经过西欧和东欧,到了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
然后,才南下进入中国境内,最后到了北京。
我们乘坐的国际列车,需要取得途经国家的过境签证。
到了莫斯科后,去了中国驻苏使馆,把原来的旧护照,换成新中国的护照。
总之,经过一路的艰辛,才回到了国内。”
见艾叶听了,咂嘴摇头,惊叹回国之路的艰辛,张指柔微微一笑,又说:“其实还好吧!
相比前几年,现在回国的国际环境,已经好了很多。”
回国以后,双显把父母接到北京,和我们租住在一起。
过一段时间,教育部就会给我们分配住房。
我的父母和哥哥一家,在抗战和内战期间,辗转去了武汉、重庆和成都。
现在,他们都回到了天津,住在师父的房子里。
指安哥哥和谢梦嫂子,继续做着职业教育。”
看了看冷双显,她接着说:“双显在教育部,负责全国教育新框架的搭建。
我分配在慈幼院工作,负责对外联络和课程设计。
去年年初,香山慈幼院董事会,在雷洁琼董事长的领导下,顺应国家统一大局,将原校区,转给了劳动大学使用。
慈幼院从香山,搬到这里来过渡,新校舍正在建设之中。”
冷双显听了,点头说:“这次请温习、豆豆来北京,主要有四件事。
第一,知道你们也放了暑假,时间相对宽裕。
又知道你们在基层教育局和大学工作,想听听你们对全国教育新框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第二,指柔带来了温伯伯、古伯母、温故和温新的口信。
准备与张叔叔、安阿姨、指安、温习见面,处理一下家族事务。
第三,请你们把安娜和念初,带去南京,安置下来。
捕蝉马上就要去东北公干。
公干结束后,再回南京工作,和她们汇合。
第四,想听你们说说,花露南岗的人和事。”
蒙豆豆听了,考虑到冷双显现在的工作性质,首先介绍了学校发生的变化。
冷双显听完,觉得不够详细,看着艾叶说:“艾叶老师,你再补充一下。”
艾叶知道,自己和蒙豆豆今天的讲述,与教育新架构有关,不敢马虎。
于是,把花露南岗学校怎样解散,抗战期间开办学习班,抗战胜利后改成公立怀仁学校,又改成了公立怀仁中小学的过程,以及广大师生和教育局主管部门的心态,详详细细地说了一下。
冷双显听完,又请蒙豆豆说了国立南京大学的情况。
听完蒙豆豆的叙述,他又问了几个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讨论,足足花了三个小时,才满意地放下钢笔。
接着,艾叶又把花露南岗学校后院改成9号大院,蒙家药铺改成怀仁医馆,这次来北京、唐山和林县的决定,以及与学校和大院有关的事,都说了一下。
最后,艾叶笑道:“好了,我和豆豆要说的,就是这些。
现在,请你们提问吧!”
冷双显、张指柔、冯捕蝉平时,和南京的书信往来不断,对南京发生的大事,已经知道不少。
当场,只详细问了几个他们关心的事情,也就没有问题了。
艾叶见了,对冯捕蝉说:“现在,该你说说,你为什么决定现在回国?”
冯捕蝉听了,笑道:“我们回国的原因,一共有四个。
第一,我学的是军事机械工程。
抗战时期,看到日本鬼子用先进武器造的孽,就梦想着有一天,能造出比他们更先进的武器来。
到时候,让他们不敢再对我们国家造次。
第二,冯家只有我一个儿子。
奶奶、爸爸和妈妈都老了,爸爸腿有残疾。
我留学任务完成后,必须回国照顾他们。
第三,国家给我安排的工作,正是我的兴趣与专长。
相关部门让我独立带一个团队,组织研发工作。
同时又承诺,帮我在南京安家,还发了安家费。
这些暖心的安排,打动了我和安娜。
第四,安娜的父亲,就是我的导师。
他们一家,都支持我们回国。
安娜母亲的家族,与温故叔叔家族,一直有贸易上的往来。
他们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看了看冷双显和张指柔,他又说:“还有一点,是安娜最看中的。
我爸来信说,大院办了一个托儿所。
我们得知这个消息,就打算把念初,放在怀仁托儿所里上学。
这样,安娜就能抽出精力,慢慢地适应国内生活。
不用担心,因自己不通风俗,耽误了念初在国内的学习和生活了。”
说到这儿,他皱眉看了看蒙豆豆和艾叶,叹道:“现在,我们只有一个难处。
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我要先去东北,工作一段时间。
然后,才能回南京工作。
而安娜她们,又不能跟着我去东北。
所以,我们就想麻烦蒙老师和艾叶老师,用我的安家费,在学校附近,寻一处房子,让她们母女住下来。”
艾叶听了,边想边说:“上怀仁托儿所,完全没有问题。
住的地方,暂时还说不好。
不过,这次回去,可以先与郭天峻夫妇商量,让她们在郭家借住。
等找到了合适的房子,再让母女俩搬出来。”
蒙豆豆听了摇头,说道:“不用了,邱教授夫妇一直准备把资料拿去学校,以便随时查阅。
安娜和念初,可以暂时住在他们的房间里。
这样安排,照山和前芳,照顾起念初来也方便。”
艾叶听了点头,冯捕蝉谢了两人。
见冯捕蝉已经有了女儿冯念初,艾叶感慨万千。
她把出国留学的十二个人,在心里想了一遍。
然后,问道:“佳妮和白露,也有孩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