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自己的祖宗一顿爱抚之后,朱由檬认清现状。
“老祖宗,您怎么会成这样啊?”
【叮,副本试炼者不可以泄露天幕的信息】
【你也不想因为提前中断试炼而错失了这试炼的奖励吧?】
在听到天幕ai这么调侃的语气之后,朱高煦迅速在脑海过了一遍。
“好你个小王八犊子,老子这不是感受到大明将王所以下凡前来助你”
“如今是什么世道?”
“回老祖如今天启七年末,新帝已经登基,明年改元祟祯”当代汉王回复道。
“原来是天启崇祯小哥俩的时代,对了,你现在多大?”
“回禀祖宗,子孙刚满18岁”
“18岁人家李世民18岁都帮助他父亲李渊建立大唐,而你18岁为什么还在这偏僻之地当一介小小藩王?”
“你祖宗我18岁也都跟太宗皇帝参与那靖难之役,而你为什么还只是普通王爷?”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
面对老祖宗的质问,朱由檬十分难崩。
“可是祖宗我已经率领手下平定了十几处叛乱了呀”
朱高煦并没有任何神情变化,甚至嘴角还低沉下来。
“家人们谁懂啊,穿越到这样一个奇怪的大明与原本历史不同也就算了,竟然连老祖宗朱高煦也活了”
“难不成现在的穿越者也需要kpi考核吗?”
“回禀老祖,在下已经编练了一支8000人的军队,其中我凭借800金兵已经掌控了军政大权”
“还在7日之前带领麾下800将士仿照7年唐太宗皇帝完成了政变,同样走的是玄武门”
“不错,那你之后打算做到什么程度?还是说就困守此地,直到大明的灭亡?”朱高煦十分认真的提问。
“回禀老祖如果真如您所说的话,那么我现在就应该要做的就是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静待天时,招募人才,编练新军,守情国内反对派,静待北伐时机”
作为诸天虾仁集团的新员工,他只需在完成这个任务便能顺利转正,当然作为一个网络军事学家,网络历史爱好者,在面对同样疑似穿越者的同类面前,还是拿出了经典答案。
同时还相应做了些许延伸。
“嗯,既然你有大致的想法,那你就好好实现吧,另外有机会的话不要忘记北伐”
“当然我们要做的是兴复大明,恢复祖宗基业”
“明白”
交谈一番之后,朱高煦的灵魂也就回到了画像之中,他现在的灵魂还是相对虚弱。
想要扩充,那就必须要吸收汉王气运,或者说成为类似宗庙祭灵的存在,吸收足够多的香火,羽化飞升而想要吸收足够多的香火,
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子孙打遍全世界,全世界的上近蛮夷全都供奉他朱高煦。
此时北方中原大地连年的旱灾初现端倪。
尽管此时的气温只是下降了一个c,但足够要了老命了,原本连年丰收的中原大地也出现了灾荒,肥沃的河南这块被国民耕种快上万年的沃土也出现了严重的灾荒。
福王府也遭受了些许影响,但总体来说,福王府依旧吃得脑满肠肥。
没办法,他这里足足有2万公顷的土地,哪怕是几年不生粮,凭借着储存的粮食都能过上个几十年。
而且赶上旱灾,这时正是兼并土地最好时日。
久旱必生蝗,隐藏在旱灾之下是铺天盖地的飞蝗,以及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流民。
“好饿,好饿”
此时的朱允文,第1次感受到了生活之艰难,民生之多艰,想当年他位居高堂之上,只是听了个朝中大臣,说到百姓疾苦,让他降低赋税。
是,他确实是给降了。
那帮子大臣还忽悠他藩王拥兵自重,享受天下父子民脂民膏,应当废藩。
对,他也做了,甚至做的十分狠了,直接来了一套叔叔消消乐。
于是乎,四叔燕王就造反了,不到4年时间就成功,带着数10万大军来到忠诚的应天登基称帝。
而他只能在太监的庇护之下焚毁了应天城内的皇宫,带着祖宗留下来的衣服逃亡出去。
在游历天下当和尚的这些年头里,他也确实长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他还是个比较富裕的和尚,偶尔还能开开荤,甚至还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后宫。
事实上从皇帝这个天下最大的地主,降格为了一个民间大地主。
没错,尽管朱允文他确实出嫁,但凭借着随身携带的几十万两银票,他还是买下了十万亩土地,在江南一带过着舒服的生活。
至于他的身份,皇帝嘛总该有些特权江南地方上的官绅,看在吕老太公的面子上,也就帮忙遮掩了。
这一只眼就彻底结束,也就是胡濙费劲巴拉才总算是得知了朱允文的事情,最后才跑到榆木川把这件事情汇报上去。
实则就传递一个消息,朱允文一脉承认败了,也不再觊觎皇帝之位,你朱老四就不要再揪着不放了。
不然各方势力都很难办呢。
(难办,那他妈就别办了)
此时的朱允文一袭破浪的身姿行走在地面之上,这种感觉十分的奇妙。
之前一段时间在城里行走的时候还能化缘到些许斋饭,但如今出了城却是几十里都没能画到缘,真是这帮刁民100两银子都不给我。
当然一开始的怒气也随着亲眼所见的一切都慢慢消散。
“这才是真实的现状?”
眼前目光所见,一片巨是灰蒙蒙漫天沉沙,依稀有几棵树苗,但很快就被一旁的路人分食干净。
原本被保养的白皮的大胖和尚朱允文这饿了几天下来也越发的消瘦,身上肥肉,化了下来内心的慈悲值也在刷刷往上生长。
来到了一座古刹。
古刹早已破败,至尊残破的佛像,独自坐在原本的大垫子中,就连上面塑造的金漆珠宝都已被刮走了,只剩下几具残破的泥塑幅相眼神之中的空明仿佛正看着这注定灭亡的世道。
朱允文不管怎么说,好歹也是一个佛家信众,尽管依旧在家中修行,并不吝啬男女之情,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诚恳的。
这十几年日夜勤读经文,每当思绪不宁之时,他就会默默诵经,如今这股慌张不安之情又冒了出来。
朱允文找到一处墙角坐了下来,盘膝诵经很快就进入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