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朱老四发什么疯?竟然跑官带兵到边境?”
“就是就是,他那几百老弱病残还想立功?是兵血不好吃还是京城不安逸?”
“行了人朱老四身为宗亲,自己想去建功立业没什么不好的,总比我们好,至少不会贪没他的功劳”
一众京营军官议论,内心还是有些羡慕的。
毕竟世袭军户,他们从家族同辈中崛起,谁不渴望封侯拜相?
谁又不是出身边关悍卒?
然后呢?
风雪压我两三年,加起一块计五年。
北京居,大不易,便是吃兵血也难在内城买下一座院子。
唉。
“你说全部把我们叫到这里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啊”
几百名高矮胖瘦形状不一的士兵交头接耳道,他们是四字营的士卒,也是百战老兵。
按理来说,今天应该是军营休息日,但是朱棣突然把他们换到这里,也不知是打算干什么?
“吵什么吵,再吵给老子滚去跑圈去,我四哥让你们再次聚集,你们就给老子在这儿等着,要是不耐烦了,立马给老子滚蛋”
铁蛋一到场,直接把在场的一众将士唬住了,不仅因为他身形,在部队这种最为雄武同时他的权力也是这支卫队中的2号人。
“好了,铁蛋不要再吓唬他们”
朱棣满脸笑意走了进来,对着眼前的一众将士打量到内心十分卧槽。
“诸位如今咱们得到了皇上的圣旨,即将被调派往辽东之地,当然在此之前,两个月的时间还需要各位好好训练”
“来提高我们部队的战斗力”
“来人了,把我之前准备的那些东西全都拿上来”
不多时只见几名仆人扛着几大箱银子走了进来。
随着箱子的打开,一堆白花花的影子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
“各位,如今我们营只有你们500号人马,按照规定,你们一个月有一两银子的俸禄,如今我每个人每个月给你们五两银子”
“并且给你们保证充足的油水,两个月时间,我只要求两个月你们给咱老实训练,两个月训练,两个月征战,如此,老子这些年贪墨的1万两银子全部用光”
“行了,接下来我喊到的每个人上来领钱”
“赵瑞龙”
“到”
“拿上你的五两银子给老子滚去训练”
“赵德汉”
“到”
“拿上你的五两银子给老子滚去训练”
……
一时半会眼前的这些将士还真的是被朱棣这大手笔震惊到了。
当然朱棣原身为将20年吃兵血,也有个10来年了,这些年里也积累了20万两银子,其中有的是战功,有的是劫掠蒙元部落获得的战利品卖来的钱财。
或者说绝大多数都是从蒙元部落那里获得的战利品。
说起来有明一朝276年之中,除了靖难之役那场长达4年的内战之外,蒙元部落得到了些许喘息机会。
剩余的272年猛元部落一直都在遭受边境的骚扰。
一直被明朝的边军砍了200来年,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延绵几千里的战线之上,时不时的就传来了蒙古人的哀嚎。
“中原人又来了”
一时之间成为草原上的魔咒,一度能止幼儿夜啼。
而蒙古大汗,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实际上就是应州大捷那一战,聚集了10余万蒙古精锐的大汗,成功被正德皇帝歼灭,至此,黄金家族最后一次的反扑彻底沦为笑柄。
蒙元也彻底失去了最后的元气,以至于外蒙喀尔喀,乃至通古时那些更加荒僻地区的蛮夷,这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鞑子崛起。
“那感情好好了将军我们这就回去准备训练”
“放心吧,大人要不是哪个屌毛敢拖后腿,老子当即就教育他”
“大人小小蛮夷轻松拿捏啦”
在场的京营将土明白了朱棣的想法后兴奋了。
作为京营将士,他们本身都是从边军提拔出来的精锐儿郎,或许不是最能打的那一批,但他们都是自己故事之中的主角。
哪怕50多岁,也依旧是身高八尺,也是能胜负几十斤装备的将士,尽管在经营这段日子懈怠了,但底子还在,稍加训练又能恢复到当年那种威猛儿郎状态。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边军想要杀敌立功的想法。
自从朱棣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他的手下也慢慢的做出了一些改变,恢复了往日雄武的风格。
甚至他手下的将士们一周还能吃上两顿杂碎汤,幸运的还能啃到羊腿,牛骨,猪蹄。
同时周边的将士也注意到在他们营地之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作物。
土豆,番薯,西红柿,也逐渐的代替,小米稻谷成为了他们这支编号是自营的粮食。
吃饱喝足的边军将士训练的热情也在积极上涨,一周还能喝到两次杂碎汤,并且这杂碎汤里面的杂碎比例很快就降到了1\/3,剩下的全都是肉。
这样的后勤补给对于一个战士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厚礼。
当然就有找抽犯贱的玉石拿这件事情来举报到朝廷上说他厚养士兵,收买人心,图谋不轨,准备反明云云。
一众武官同僚也在一旁撺掇他。
让他多吃吃兵血,不要这么厚待士兵,不然容易被旁边的将士们看到羡慕嫉妒。
对于此事,当代英国公撸着胡子笑意盈盈,看着这个四十出头的将领,初面平定了这次风波,还顺便把朱棣唤到了英国公府。
英国公,是永乐大帝在篡位成功之后加盟的四位国公,是为了表彰张玉张辅父子在靖难之役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也是传承200来年的老牌公爵。
到了最后,也算得上是与大明同生共死,相反末代成国公,倒是开门投降赢了闯王,然后依旧没逃过被清算的命运。
而这一代的英国公出面平定了这一场风波,同时还传了一个话让朱棣找个时间去见见他。
老国公都下场了,那么那些文人就算在上蹿下跳,也应该给老牌公爵府一个面子。
“世美啊,你的子孙倒是与俺的子孙同生共死啊。”
在翻阅明史,朱棣有些感叹,张玉这大兄弟。
于是他在这天下午来到了英国功夫,决定拜访一下英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