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域项目进展续写
图书馆的偶遇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封瑶心中漾开圈圈涟漪。与苏晓的短暂交流,让她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被需要、被认可,并且有能力去指引他人。这种正向的反馈,是她前世封闭自我时从未品尝过的甘霖。
她将这次小小的相遇当作插曲,并未多想,全身心投入了“心域”项目风波后的优化工作中。学校的正式澄清公告带来了更宽松的环境,也带来了新的关注。项目组接到了几个校内小型技术分享会的邀请,甚至有一家关注教育科技的初创公司表达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生活似乎正朝着光明而积极的方向稳步前行。
这天晚上,实验室只剩下封瑶和徐卓远。其他成员陆续离开,他们二人则习惯性地留下,处理一些收尾工作,或是单纯地享受这片刻的宁静。窗外的夜色浓重,室内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翻动书页的声响。
封瑶正在整理温静书推荐的一篇关于“情感模型伦理边界”的文献,感到有些口渴,起身去接水。经过徐卓远的座位时,她无意中瞥见他亮着的电脑屏幕,上面并非复杂的代码或论文,而是一个简洁甚至有些朴素的文档界面,标题是《“心域”项目情感交互逻辑深度优化构想》。
让封瑶脚步微顿的,是文档旁边打开的一个小小笔记软件窗口,上面只有寥寥几行字:
· 瑶瑶的笔记启示:情感流动态模拟,非静态维度叠加。
· 需补强:理论模型与用户直觉体验的衔接。
· 核心:守护她的灵感之光,并将其稳固实现。
最后一行字,让封瑶的心跳倏然漏了一拍。她迅速移开视线,假装无事发生,走到饮水机旁。温热的水流注入杯中,也仿佛注入了她的心田,泛起一片温热的潮湿。
他看到了她的价值,不仅仅是那些灵光一闪的构思,更在于她整个思考体系的核心。并且,他将“守护”这个词,悄然刻入了自己的责任范畴。
“怎么了?”徐卓远清冷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他注意到了她短暂的停顿。
封瑶端着水杯转身,脸上带着自然而柔和的微笑,没有刻意点破,只是顺着心意说:“没什么,只是突然觉得,能和这样靠谱的伙伴一起做‘心域’,真的很幸运。”她的目光清澈,真诚地落在他身上。
徐卓远明显怔了一下,随即,那双总是沉静如寒潭的眼眸里,仿佛被投入了暖阳,冰层消融,漾开细微而真实的波澜。他微微偏过头,耳根似乎泛起一丝极淡的红晕,低声道:“彼此彼此。”
有些话,无需言明,默契已在心照不宣中悄然生长。
父女的台阶
周末,封瑶难得没有泡在实验室,而是被父亲封卫国一个电话叫回了家。电话里,父亲的声音依旧是一贯的言简意赅:“今天回来吃饭,你妈炖了汤。”
回到家,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母亲周芸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忙前忙后。封卫国则坐在沙发上看报纸,见封瑶进门,只是抬了抬眼,算是打过招呼。
饭桌上,气氛比前世同一时期要缓和许多。周芸絮叨着家长里短,封瑶耐心应和着,偶尔说些校园里的趣事,逗得母亲发笑。封卫国大多时候沉默,但会默默将女儿爱吃的菜挪到她面前。
饭后,封卫国放下筷子,看向封瑶,语气看似随意地问:“那个项目,后续没什么麻烦了吧?”
“嗯,都解决了。学校已经出了公告。”封瑶点头,“多亏了……我们准备得充分。”她将“团队”二字咽了回去,在这个语境下,她直觉地感到提及徐卓远或许并不合适。
封卫国“嗯”了一声,沉吟片刻,似乎斟酌着用词:“遇到事情,能稳住阵脚,拿出证据证明自己,这很好。”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女儿明显比前世此时更显明亮和坚定的脸庞上,补充道,“你比以前,沉得住气了,也……更豁达了。”
这几乎是封瑶重生以来,从父亲这里听到的最直接、最接近表扬的话。她握着筷子的手微微收紧,心中情绪翻涌。她知道,对于性格刚硬、不善表达的父亲而言,这已是极大的进步和认可。
“爸,”封瑶抬起头,迎上父亲的目光,声音轻柔却坚定,“谢谢您那天来答辩会。”
封卫国显然没料到女儿会直接提起这个,他有些不自在地轻咳一声,移开视线:“顺路而已。”
封瑶没有戳穿父亲这拙劣的借口。行政楼和他常去的办公楼,根本不在一个方向。她只是笑了笑,低下头继续吃饭,心中那片关于亲情的冻土,似乎又融化了一小块。这是一个开始,一个双向靠近的、笨拙而珍贵的开始。
新的枝桠与暗处的目光
周一回到学校,封瑶在去实验室的路上,再次遇到了苏晓。这一次,苏晓不再是怯生生的模样,而是抱着一本厚厚的参考书,主动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期待和些许不安。
“封瑶学姐!我、我按照你上次说的方向去查了资料,有些地方不太明白,能不能再耽误你几分钟?”她快速地说着,生怕被拒绝。
封瑶看着她眼底的青黑,知道她定是下了苦功,心中一动,看了眼时间,温和道:“我现在要去实验室,如果你不介意,可以一起过去,路上说?”
苏晓的眼睛瞬间亮了,忙不迭地点头。
去实验室的路上,封瑶简单解答了苏晓的几个问题。到了实验室门口,苏晓犹豫着不敢进去,里面徐卓远、赵峰等人都在。封瑶却自然地推开门,对里面的伙伴介绍道:“这是大二的苏晓学妹,对情感计算很感兴趣,我带她过来看看。”
徐卓远抬头看了一眼,目光在苏晓身上停留一瞬,淡淡颔首,便继续自己的工作。赵峰倒是热情地打了个招呼。苏晓受宠若惊,拘谨地站在门口,眼中却充满了对这片“圣地”的向往。
封瑶让她在旁边空着的椅子上坐下,给她看了些“心域”非核心模块的演示界面。苏晓看得目不转睛,时不时提出一些虽然稚嫩却显露出不错潜力的问题。
临走时,苏晓鼓足勇气,小声问:“学姐,我……我以后如果有问题,可以再来请教你吗?或者……你们项目组需不需要打杂的?我什么都可以学!”
封瑶看着她眼中纯粹的热爱和渴望,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时空里,那个无人引导、只能独自摸索的自己。她微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有问题随时可以问我。至于项目组……”她顿了顿,看向徐卓远,“学长,我们最近数据标注和基础测试的工作量好像挺大的?”
徐卓远抬起头,目光掠过封瑶,又扫过一脸紧张的苏晓,平静地说:“嗯。如果她有兴趣,可以从基础测试助理做起,按勤工助学算。”
苏晓几乎要跳起来,连连鞠躬:“谢谢徐学长!谢谢封瑶学姐!我一定会努力的!”
看着苏晓欢天喜地离开的背影,封瑶心中有种播种后看到幼苗破土的欣慰。她并未察觉,在实验室窗外不远处的林荫道旁,一个身影再次悄然隐没,手机摄像头对准了实验室门口的方向。
裂痕中的微光
深夜,封瑶在寝室里,收到了徐卓远发来的一份加密文档和一段留言。
【徐卓远】:这是根据你早期笔记思路重新梳理的情感流模型框架,你看看有没有补充。另外,苏晓的背景简单查过,清白,天赋不错。可以观察培养。
封瑶点开文档,里面不仅将她那些跳跃的灵感系统化、理论化,还补充了严谨的数学推导和几种可行的实现路径。他不仅读懂了她的心,更用他强大的能力,为她的灵感构筑了坚实的骨架。
而关于苏晓的补充,则让封瑶感到一种被小心翼翼保护着的安心。他理解她想要帮助后进者的心情,也替她考虑了可能存在的风险。
她回复过去:【模型框架非常棒,完美补足了我逻辑上的跳跃!谢谢你想得这么周到。(笑脸)】
过了一会儿,徐卓远回复了两个字:【应该的。】
封瑶握着手机,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静谧的校园夜景。重活一世,她努力拨开前世的迷雾,学着接纳自己,拥抱他人。她收获了并肩作战的伙伴,修复了与父亲冰封的关系,引导着迷茫的后辈,更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徐卓远的、沉默却沉甸甸的守护。
那些曾经遍布她生命中的裂痕,如今正被这些温暖的微光照亮。她知道,前路未必全然坦荡,暗中或许仍有窥探的目光,但此刻的她,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柔软。
她不再是孤身一人。而她珍惜的这一切,她也有了力量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