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夜色中的实验室大楼,像一座沉默的巨人,只有零星几个窗口还亮着灯,其中之一便是徐卓远所在的那间。
封瑶推开实验室的门,带着一身微凉的夜气走入。室内灯光冷白,将一切照得清晰而规整,徐卓远果然还坐在他的位置上,屏幕的光映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神情是惯常的专注与淡漠。
听到开门声,他视线并未离开屏幕,只是极轻微地侧了下头,算是打过招呼。
“徐师兄。”封瑶轻声唤道,走到自己的工位前坐下,一边打开电脑,一边自然地提起,“沙龙的资料我初步整理了一下,李教授提到的动态网络模型,核心是利用时间序列上的拓扑结构变化来捕捉系统状态的跃迁,我觉得或许可以映射到我们采集的脑电信号在特定认知任务下的连接强度动态 fluctuation 上……”
她语速平稳,思路清晰,直接将沙龙收获转化为可供讨论的学术语言。这是他们之间最安全、也最高效的沟通方式。
徐卓远敲击键盘的手指停了下来,终于完全转过头,目光落在封瑶脸上。他听着她的阐述,眼神里没有赞许,也没有否定,只有纯粹的思考与衡量。
“模型原文发我。”他言简意赅地要求。
“好,我稍后发你邮箱。”封瑶点头,随即话锋微微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另外,我在沙龙上还遇到了神经所的刘教授团队的一位博士生,他们也在做类似方向,提到了一种新的多模态数据融合算法,或许对我们后续的数据处理有帮助。我留了联系方式,想着如果后续有需要,可以有限度地交流一下。”
她说得谨慎,强调了“有限度”。她知道徐卓远对项目的主导权和隐私极为看重,不喜欢无谓的对外交流,尤其是可能涉及核心思路的探讨。
徐卓远沉默着,那双深潭般的眸子审视着封瑶,像是在评估她这个举动的意图和风险。实验室里一时间只剩下服务器低沉的运行声。
就在封瑶以为他会直接否定时,他却开口了,声音依旧平淡:“可以。交流内容,需经我确认。”
这已是极大的让步和信任。封瑶心头一松,唇角不自觉弯起一抹浅浅的弧度:“我明白,谢谢徐师兄。”
她低下头,开始整理资料,将沙龙上记录的要点和灵感快速录入文档。心情如同窗外拂过的夜风,带着一丝清爽的凉意,却不再有之前的沉重。
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两人同时抬头。门口站着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戴着眼镜、气质斯文的男生,他手里抱着一个不小的纸箱,脸上带着温和而略显腼腆的笑容。
“徐神,封瑶学妹,打扰了。”来人开口,声音清朗,“我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二学生,林朗。之前跟徐师兄邮件联系过,关于你们项目里可能需要定制的那批高精度传感器接口模块,样板做好了,我顺路送过来给你们测试。”
封瑶立刻想起来,前几周徐卓远确实提过,为了更精准地捕捉实验中的生理信号,需要定制一批特殊的传感器接口,联系了生工学院一位擅长硬件设计的学长。原来就是眼前这位林朗。
徐卓远站起身,走过去接过箱子,动作利落:“有劳。测试数据出来后发你。”
林朗笑着摆手:“不急不急,你们先测,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调整。”他的目光不经意般扫过封瑶,带着善意的好奇,随即又落回徐卓远身上,“徐神,你们这项目挺有意思的,交叉学科做得这么深入,下次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或者讨论的,随时叫我。”
他的态度热情而不逾矩,显然对徐卓远的风格有所了解。
封瑶也站起身,礼貌地微笑回应:“谢谢林学长,辛苦你了。”
“不客气。”林朗笑容加深,又寒暄了两句,便识趣地告辞离开。
这个小插曲打破了实验室里持续已久的二人世界的静谧。林朗的出现,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轻微,却漾开了涟漪。他代表的是一种正常的、来自外界的、与学术相关的连接,这让封瑶隐约感觉到,徐卓远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项目构建必要的支持网络。
徐卓远将箱子放在旁边的空桌上,打开检查里面的模块。封瑶走过去,看着那些做工精良、线路规整的电路板,由衷赞叹:“林学长的手艺真好。”
“嗯。”徐卓远应了一声,拿起一个模块在灯光下仔细查看,侧脸线条在冷光下显得有些柔和,“他专业能力过硬。”
这是封瑶第一次听到徐卓远如此直接地肯定一个“外人”。她心中微动,似乎又触摸到了那坚冰下的一丝真实。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各自忙碌。封瑶将整理好的沙龙思考和模型文献发给了徐卓远,然后开始撰写项目本周的进展报告。徐卓远则专注于接口模块的初步检测和代码调试。
期间,封瑶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陈航发来的消息,询问她对沙龙的后续感想,并附上了一个轻松的表情包。
封瑶看了一眼,没有立刻回复。她想起徐卓远那句“避免无效社交”的叮嘱,并非觉得陈航是“无效”,而是清晰地认识到,此刻,坐在这个实验室里,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与身边这个看似冰冷实则内心可能蕴藏着巨大创伤的人一起推进项目,才是她重生后最核心的诉求,是她弥补遗憾、实现自我救赎与成长的唯一路径。
她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面上,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报告撰写中。
不知过了多久,当她敲下最后一个句号,轻轻呼出一口气时,才发觉实验室里异常安静。她抬头,发现徐卓远不知何时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正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背影透出一种罕见的孤寂。
封瑶的心轻轻一揪。她想起了前几天在实验室门口发生的那一幕,想起了那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徐卓远的母亲。那件事像一根刺,虽然表面被工作覆盖,但她知道,它一定深深扎在徐卓远的心里。
她犹豫了一下,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地陪着。实验室里,一种无声的陪伴在静谧中流淌。
忽然,徐卓远转回身,目光落在封瑶刚刚完成的报告上。
“写完了?”他问。
“嗯,刚完成初稿。”封瑶回答。
“发我。”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明天再看,今天不早了。”
封瑶微微一怔。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及“时间”,带着一丝近乎笨拙的、对她作息的关心。她立刻将报告发过去,然后开始收拾东西:“好的,徐师兄你也早点休息。”
徐卓远“嗯”了一声,视线重新回到屏幕上,但封瑶能感觉到,他敲击键盘的节奏,比刚才放缓了许多。
当她背起包,走到门口时,身后传来他清晰而低沉的声音:
“路上小心。”
封瑶脚步一顿,心头那股奇异的暖意再次涌起,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鲜明。她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应了一声:“好,徐师兄明天见。”
关上门,将实验室的灯光与那个人留在身后。走廊的声控灯随着她的脚步声亮起,照亮前路。
她知道,冰层依旧坚固,徐卓远内心的堡垒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攻破。但今夜,林朗的出现带来了外界的连接,徐卓远对她工作延伸的默许,以及最后那句生硬却真实的关心……这些都像是透过裂隙照进来的微光,虽然微弱,却真切地照亮了她前行的方向,也让她更加确信,她的坚持,她的温柔,她的靠近,正在一点点产生作用。
重生的意义,不在于强行扭转过去,而在于珍惜当下,用更成熟的灵魂,去温暖另一颗或许同样渴望温暖却不知如何表达的孤独的心。这条路还很长,但她会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