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南,一片开阔的土地被平整出来,四周彩旗招展,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感。
今日,是“贞观学宫”奠基大典。
李世民亲临,身着常服,却难掩龙章凤姿。在他身侧,是神情肃穆的大儒魏征、孔颖达,以及面带激动之色的“技术派”领袖阎立德、孙思邈。工部的工匠们、被选中的第一批寒门学子代表,还有无数闻讯赶来看热闹的长安百姓,将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吉时已到,礼乐齐鸣。李世民手持金锹,铲起第一抔黄土,郑重地放入奠基石坑之中。随即,他转身,面向众人,声音洪亮,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朕今日于此奠基,非为筑一寻常屋舍,乃是为我大唐,为天下苍生,开一扇智慧之门,铸一道强盛之脊!此门,名为‘贞观学宫’!”
他目光扫过那些衣衫虽旧、眼神却充满渴望的寒门子弟,声音带着鼓动人心的力量:“学宫之内,孔孟之道、圣贤经义,乃立身治国之根本,魏公、孔公等大儒,将倾囊相授!然,徒有经义,不足以富国强兵!故,学宫亦设算学、格物(物理)、百工(工程)、农学、医学、律法、史地诸科!阎卿、孙真人等,将为尔等揭示天地万物运转之理,授尔等安身立命、造福万民之技!”
此言一出,现场哗然!尤其是那些寒门子弟和普通工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算学?格物?百工?这些以往被视为“贱业”、“末技”的东西,竟然能和圣贤经义并列于天子亲设的学宫之中?而且,陛下还说,学了这些能“安身立命”、“造福万民”?
“朕在此立誓!”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拔高,压下了所有议论,“贞观学宫,有教无类!凡我大唐子民,无论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凡入学者,免除一切束修!家境贫寒者,学宫提供食宿笔墨!朕要的,是胸中有丘壑,腹内有乾坤,手中有技艺的实干之才!而非只会空谈道德,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之辈!”
“轰!”人群彻底沸腾了!尤其是那些寒门家庭,父母紧紧抓住身边半大孩子的手,激动得浑身发抖,热泪盈眶!免除束修!还管吃住!学真本事!这是他们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天大机遇!是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曙光!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直冲云霄。寒门子弟和工匠们跪倒一片,感激涕零。
魏征和孔颖达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复杂。他们认同陛下打破门阀垄断、广开才路的决心,但对于将“格物”、“百工”抬到如此高度,心中仍有疑虑。阎立德和孙思邈则是满面红光,激动不已,他们毕生钻研的“奇技”,终于得到了天子如此正式的认可和推广的平台!
“好!好啊!”人群中,一个穿着打满补丁衣服的少年,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肉里,他叫张元,一个父母双亡、靠在书肆外偷听讲学才识得几个字的孤儿。他看着高台上那位如同神只般的皇帝,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火焰:“贞观学宫…我一定要进去!我一定要学到真本事!”
奠基仪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然而,在远处一座酒楼的雅间内,几位衣着华贵、气质矜持的老者,正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为首的,正是清河崔氏在长安的主事人崔明远。他放下酒杯,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寒门贱子,也想登堂入室?学些奇技淫巧,就想与我等世家子弟比肩?笑话!陛下此举,是自毁根基!”他看向身边一位面色阴鸷的中年文士,“王先生(太原王氏代表),国子监那边,还有那些清流言官,该动一动了。这学宫的‘清名’,绝不能让它立起来!”
一场围绕“贞观学宫”的风暴,已在无声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