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王府内,烛火摇曳,光影交错。李泰端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他的面容被烛光映照得忽明忽暗,让人难以看清他此刻的真实表情。而在他的对面,心腹幕僚正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待着李泰的指示。
“关于联姻柴家之事,你可有新的想法?”李泰的声音低沉而又威严,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
幕僚稍稍躬身,回答道:“回王爷,属下认为此事仍需从长计议。柴家虽为名门望族,但与我王府联姻,其中利害关系错综复杂,不可不慎重啊。”
李泰微微皱眉,似乎对幕僚的回答并不满意,“本王自然知晓其中利害,但柴家在朝中的势力不可小觑,若能与之联姻,对本王的大业必有助益。”
幕僚见李泰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只是低头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王爷,属下有一计,或可一试。”
李泰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连忙问道:“哦?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幕僚靠近李泰,压低声音说道:“我们可先派人去柴家探探口风,看看他们对这门亲事的态度如何。若是柴家有意,我们再进一步商议具体事宜;若是柴家无意,我们也可另作打算,以免打草惊蛇。”
李泰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速去安排吧。”
幕僚领命而去,书房内又恢复了先前的宁静,只有那摇曳的烛火,依旧在默默地燃烧着。
“殿下,柴家的态度有些模糊不清啊。”幕僚恭敬地向李泰禀报着,“柴令武似乎对这件事持乐观态度,但柴家的老夫人(也就是平阳昭公主的母亲,窦氏)却似乎有些顾虑,她认为殿下您……过于热衷权势,恐怕不是理想的佳婿人选。”
李泰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阴沉,他不悦地说道:“柴家到底还想找什么样的乘龙快婿呢?难道他们还念念不忘……”他话到嘴边,突然止住,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想说的是柴家是否更看好吴王李恪。
幕僚见状,连忙解释道:“倒也未必如此。只是柴家的地位比较特殊,他们行事谨慎一些也是人之常情。依我之见,或许需要一位有足够分量的人前去说合,这样成功的几率会大一些。”
李泰略作思考,然后果断地说:“好,准备一份厚礼,我亲自去拜访舅父(长孙无忌)。”他心里很明白,长孙无忌与柴家的老一辈有着深厚的交情,而且长孙无忌一直以来都对自己颇为支持,由他出面去说合,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很快,李泰便来到了长孙无忌的府邸。长孙无忌听闻李泰来访,亲自迎出门外。待李泰说明来意后,长孙无忌捋着胡须,微笑着说道:“殿下放心,柴家的事情,老臣愿意效犬马之劳。想当年,平阳公主在世时,与老臣也有几分情面。只是……”
李泰连忙说道:“舅父但讲无妨。”
“此事成与不成,殿下都需谨记,陛下最不喜皇子与外戚勋臣过从甚密。即便事成,亦需低调,切勿张扬。”长孙无忌老谋深算,提醒道。李泰心中一凛,点头称是。联姻之路,步步皆需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