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吟安静静地伫立在那庄严肃穆的祠堂前,身姿挺拔如松,仿佛一座坚定不移的山岳。
微弱而跳跃的烛火在祖宗牌位前轻轻摇曳着,昏黄的光芒投射在他的面庞上,使得那张原本英俊的脸时而被照亮,时而又隐入黑暗之中。
就在此时,父亲低沉而威严的声音从他的身后缓缓传来,如同洪钟一般响亮且不容置疑:“吟安啊,你如今已然二十八岁,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啦。”
听到这话,李吟安静静地转过身来,他的目光清澈如水却又无比坚定,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
只见他直视着父亲的眼睛,缓声道:“父亲大人,孩儿实在不愿意迎娶一个从未见过面的陌生女子为妻。”
要知道,这李吟安打小便是个性格执拗之人,像这般因与父母意愿相违背从而引发争执的场景,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父亲猛地将手掌重重地拍在了身旁太师椅的扶手上,怒喝道:“简直就是胡闹!婚姻之事,自古以来皆需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由得你如此肆意妄为、任性胡来!”
面对父亲的斥责,李吟安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郑重其事地说道:“父亲,请您相信孩儿。恳请您给我一年的时间,如果在这一年内我依旧未能找到自己心悦之人,那么届时便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绝无二话。”
说完这番话后,整个祠堂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当中,唯有那烛火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不时回荡在众人耳畔。
母亲站在一旁默默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她心疼儿子,但又深知丈夫的脾气秉性;几位叔伯则相互对视一眼,皆是一脸无奈之色。
父亲紧紧地盯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儿子,沉默良久之后,方才缓缓开口道:“好吧,既然你如此坚持,那为父便答应你。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一年之后你仍然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哼!”
说到此处,父亲冷哼一声,不再多言。
\"孩儿甘愿受罚。\"李吟安单膝跪地。
翌日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柔和的光线透过窗棂洒在了房间里。
李吟安早早地便起了床,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自己的行装。
他将衣物仔细叠好放入包袱中,又把一些必备的物品整齐地摆放在一旁。
母亲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看到儿子忙碌的身影,眼眶瞬间就红了起来。
她走到李吟安身边,伸出微微颤抖的双手,轻轻地为他整理着衣襟。
“安儿啊……”母亲紧紧拉住李吟安的手,泪水在眼中打转,声音也有些哽咽,“这一路上可要千万小心啊!一定要记得多多写信回家,让娘知道你一切都安好。”
李吟安用力握了握母亲的手,说道:“母亲放心,孩儿已经长大了,会照顾好自己的。而且孩儿这次出门带了足够的银两,绝不会饿着冻着自己的。”
母亲摇了摇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过了一会儿,她才缓缓说道:“安儿,娘不是担心这些……娘是想说,如果在路上你碰到了心仪的姑娘……”
说到这里,母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
李吟安看着母亲,郑重地点了点头,回答道:“母亲,孩儿心里明白。如果真有那样的缘分,孩儿一定会先仔细考察她的品性。看看她是否贤良淑德、是否知书达理、是否温柔善良……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配得上成为我们李家的媳妇。”
听到儿子这番话,母亲不禁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你既然心中有数,那娘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此时,父亲静静地站在廊下,背对着李吟安。
虽然他一言不发,但从他略显僵硬的背影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十分不舍的。
李吟安转过身来,朝着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父亲,请您放心,孩儿一定牢记您的教诲和嘱托,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说完,李吟安毅然决然地提起包袱,转身大步向门外走去。
在初升的阳光映照下,李吟安的背影显得格外挺拔如松,步伐之中透露出几分决绝之意。
出了那扇庄重威严的府门之后,李吟安身手矫健地翻身上马。
他稳稳坐在马背之上,然后缓缓地回过头去,目光深深地凝视着身后这座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将军府。
只见那朱红色的大门在初升朝阳的映照之下,正微微泛着一层柔和的微光。
府中的每一株花草、每一棵树木,甚至是每一块砖石,对于李吟安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存在。
然而此时此刻,不知为何这一切竟让他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感涌上心头。
“驾!”伴随着一声低喝,李吟安轻轻地夹住马腹,身下的骏马便扬起四蹄飞奔而去。
马蹄声响彻在空旷的街道之上,仿佛一首激昂的乐章。
此时,街道上也开始渐渐地热闹了起来。
各种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有卖早点的摊主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有贩卖小玩意儿的商贩努力展示着自己手中琳琅满目的商品。
李吟安骑着马不紧不慢地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感受着那股久违了的自由气息。
这些年来,他一直坚守在遥远的边关浴血奋战,抵御外敌入侵。
好不容易回到京城之后,又被困在了府中。
如此算来,他真的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像现在这般能够如此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自由自在地行走在街头巷尾了。
终于,李吟安一路疾驰出了城门。
他猛地拉住缰绳,让胯下的骏马停了下来。
然后再次回首望去,只见京城那巍峨高耸的城墙在清晨薄薄的雾气当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头正在沉睡之中的巨大猛兽。
李吟安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怀中揣着的银票和路引,这些东西都是母亲悄悄塞进他怀里的。
\"公子要去何处?\"城门口守城的士兵问道。
李吟安笑了笑:\"去寻我的姻缘。\"
士兵愣了一下,随即笑道:\"那祝公子早日觅得良缘。\"
李吟安点点头,策马向南而去。
春风轻柔地拂过面庞,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其中夹杂着泥土特有的芬芳味道。
他静静地坐在马背上,任由微风轻轻抚摸着脸颊,思绪万千。
尽管对于前方等待着他的究竟是什么一无所知,但内心深处却早已被满满的期待所填满。
这一路走来,他怀揣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找到那个能够令他怦然心动的人。
这份感情并非源自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发自肺腑、甘愿与之相守一生的真情实意。
马蹄声响彻在宽阔的官道之上,惊得路旁树林里的一群飞鸟扑棱棱地飞起。
李吟安下意识地抬起头来张望,只见那些鸟儿奋力挥动翅膀,转眼间便消失在了遥远的天边。
望着鸟儿远去的身影,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儿时的情景。
那时,父亲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射箭,并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孩子啊,箭一旦离开弓弦,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般,再也没有回头之路!”
此时此刻,李吟安感觉自己正如那支离弦而出的箭,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且无法回头的道路。
只不过这一回,他所要瞄准并击中的目标不再是冰冷的靶心,而是属于自己的美好姻缘。
春光明媚的江南地区,细雨如丝般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
李吟安缓缓地牵着马匹,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湿滑的青石板路面上。
晶莹剔透的雨珠顺着他头上戴着的斗笠边缘不断滑落,滴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算起来,自从离开家乡开始这段旅程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时间。
这一路上,他一直朝着南方前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始终未能邂逅到那位让他心动不已的女子。
进入城里,雨也停了,一个卖花姑娘拦着了他的去路。
\"公子,买支花吧。\"卖花姑娘伸手拉住了他的衣角。
李吟安勒马:\"姑娘,在下要去寻姻缘,带着花多有不便。\"
\"公子,\"姑娘笑道,\"这花可以送给心仪的姑娘啊。\"
\"不妥。\"李承远摇头,\"若对方不喜此花,岂不是唐突?\"
姑娘闻言便不再作声,转身离去。
转过一个巷角后,突然间,一阵清越而悠扬的琴声传入了李吟安的耳中。
这琴声犹如潺潺流水般婉转流淌,又如夜莺啼鸣般清脆悦耳,但其中却蕴含着一种深深的哀愁,仿佛是一位伤心人正在倾诉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怨。
然而,尽管这琴声充满了哀伤之情,却又隐隐透露出一股不屈不挠的倔强之气,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李吟安被这美妙绝伦且饱含深情的琴声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迈开脚步,循着那动人的乐声缓缓走去。
穿过几条幽静的小巷之后,他终于来到了一处环境雅致的院落门前。
只见院子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而在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下,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琴桌,一名身着一袭洁白如雪衣裳的女子正端坐于琴桌之前,轻拂琴弦。
那女子乌黑亮丽的长发如同瀑布一般随意地垂落在双肩上,微微飘动;她那精致的眉眼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眼神之中却透着几分清冷之意,仿佛世间万物都难以入得了她的法眼。
此刻,她纤细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之上轻盈地跳跃着,每一次指尖与琴弦的触碰都像是在讲述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
李吟安静静地站在院门口,痴痴地望着眼前这位抚琴的女子,一时间竟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他从未见过如此清新脱俗、气质高雅的女子,她就好似夜空中高悬的一轮明月,散发着清冷孤寂的光辉,虽遥不可及却又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将目光停留在她身上。
“这位姑娘……”
李吟安情不自禁地开口说道,声音略微有些颤抖。
然而就在他话音刚落之际,原本如行云流水般动听的琴声骤然停歇。
那女子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冷冽如霜,直直地看向李吟安,冷冷地说道:“公子若是路过此地,还请继续赶路前行吧。倘若只是前来听琴,那么还望公子能够自重一些。”
听到女子这番毫不留情的话语,李吟安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但很快,他便回过神来,挺了挺自己的腰板,朗声道:“在下李吟安,今日有幸听闻姑娘如此绝妙的琴音,实在是心醉神迷。不知可否请教姑娘尊姓大名?”
面对李吟安的询问,那女子只是淡淡地回应道:“公子若无其他要紧之事,还是尽早离去为好。”
李吟安还想说什么,女子便已经抱着琴转身进了屋。
他站在原地,看着那扇紧闭的门,心里却燃起了一团火。
从那天开始,李吟安便在这座宁静祥和的小城里安定了下来。
每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青石板路上的时候,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来到那位心仪女子所居住的院子外面默默守候。
有时候,他手中捧着一束鲜花;有时候,则换成了精致可口的点心。
然而,无论他如何用心良苦,那位女子对待他的态度却始终如一——不冷不热,甚至连院门都未曾让他踏入半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有一天,当李吟安再次满怀希望地前来探望时,依旧如往常一样吃了闭门羹。
他满心失落,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离一般,缓缓转过身,耷拉着脑袋,拖着沉重的脚步,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之上。
突然间,一阵清脆爽朗的笑声如同春日里的黄鹂鸣啼般传入了他的耳中。
“这位兄台,瞧您这般愁容满面,想必是遇上了什么烦心之事吧?”
李吟安闻声抬起头来,只见一个身着鲜艳红衣的女子正斜倚在一家热闹非凡的酒馆门口。
她手中轻轻拎着一只酒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俏皮的笑容,眉眼之间更是流露出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洒脱与不羁。
“在下萧红,见兄台如此郁郁寡欢,不如随我一同进来饮上几杯美酒,一解忧愁可好?”
女子一边说着,一边向李吟安发出热情的邀请。
原本心情低落的李吟安并不想多做纠缠,然而当他对上萧红那双充满真挚笑意的眼眸时,不知为何,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跟随着萧红走进了那家酒馆。
待两人相对而坐之后,萧红毫不吝啬地为李吟安斟满酒杯。
随着一杯接一杯的美酒下肚,酒精渐渐麻痹了李吟安的神经,也打开了他紧闭已久的心门。
终于,他将自己心中对那名女子的爱慕之情全盘托出,毫无保留地倾诉给眼前这个初次相识的萧红。
萧红静静地聆听着李吟安讲述关于他和那位女子之间的点点滴滴,时而微微颔首表示理解,时而轻皱眉头陷入沉思。
待到李吟安讲完所有事情后,萧红忍不住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你呀!这追求姑娘的方式未免也太过笨拙了些。依我之见,像那样心高气傲的女子,最为反感的便是这种死缠烂打的手段。若要赢得她的芳心,还需得另辟蹊径才行呐……”
\"那该如何?\"李吟安急道。
萧红眼中闪过一丝异样,随即笑道:\"我教你啊。不过......\"
她凑近了些,\"你得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以后每天陪我喝酒。\"
李吟安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从那天起,萧红就犹如李吟安心目中那智慧的明灯一般,成为了他在追求爱情道路上出谋划策的军师。
“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帮你打听到了,这女子乃是冯县令家的掌上明珠,芳名唤作冯青青。此人虽说性子高冷了些许,不过呢,也并非完全无计可施啦!”
萧红眨着灵动的大眼睛,一脸自信地向李吟安传授着她的锦囊妙计。
接下来的日子里,萧红详细地教导李吟安该如何投其所好、怎样做到若即若离以勾起对方的好奇心,以及应该如何恰到好处地展现自身的种种优点。
然而,每当李吟安老老实实地依照萧红所说的方法去付诸实践之时,却总是隐隐感觉到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
有一次萧红建议他给那位心仪的女子送上一份珍贵的琴谱当作礼物,以此来博取佳人欢心。
可就在他将琴谱递出去的瞬间,不经意间捕捉到了萧红眼底一闪而过的落寞之色;还有一回,萧红督促他勤加练习弹琴技艺,以便能在冯青青面前一展身手。
但每当他不小心弹错音符的时候,萧红总会流露出那种既无奈又充满宠溺意味的微笑。
就这样,时光匆匆流逝,一晃眼便过去了整整三个月。
尽管李吟安一直都谨遵萧红所授的策略行事,但冯青青对待他的态度却依旧如同冰山那般冷峻而难以融化。
眼看着当初定下的一年之约已然过去了一大半,李吟安不由得心急如焚起来。
就在这个令李吟安焦虑不安的夜晚,萧红竟然毫无征兆地对李吟安表示自己打算就此离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辞别,李吟安满脸惊愕与困惑,急切地追问道:“为什么?”
萧红笑了笑,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因为......我也该去做我该做的事了。\"
她顿了顿,\"李吟安,其实有时候,真爱就在你身边,只是你太固执,看不到而已。\"
李吟安不明所以,还想说什么,萧红已经转身离去。
第二天,他在枕边发现了一封信,上面只有一句话:\"愿君珍重,他日再见。\"
李吟安拿着信,心里空落落的。
他总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萧红离开之后,李吟安心事重重地在街上徘徊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再次前往冯青青的府邸,这次他要正式拜访一下冯县令,表明自己的心迹。
当李吟安来到冯府门前时,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敲响了大门。
门人通报过后,将他引入客厅。
不一会儿,冯县令缓缓走来,脸上带着一丝惊讶和疑惑。
李吟安开门见山地向冯县令表达了自己对其女冯青青的倾慕之情,言辞恳切且毫不掩饰。
冯县令听到这番直白的话语,先是一愣,随后露出些许错愕之色。
但他毕竟为官多年,很快恢复镇定,并让下人去请小姐过来。
不多时,冯青青款款而至。
她看到李吟安在此,秀眉微蹙,轻声说道:“公子,我想之前我已经把话讲得很清楚了,多谢公子的厚爱与倾慕,但小女子实在无法应允。也许公子应当多多关注身旁的那位女子才是。”
李吟安急忙辩解道:“那不过是我的一个兄弟罢了……”然而,他的话尚未说完,就被冯青青打断。
冯青青面色坚定地接着说:“不管如何,还望公子以后莫要再来纠缠,以免误了公子的前程。”
言罢,转身离去,只留下李吟安呆立当场。
李吟安心情无比低落,他默默地向冯县令告辞。
走出冯府的那一刻,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无光。
回到住处后,李吟安如同失去灵魂一般,整日浑浑噩噩,接下来的数日里,天天都泡在酒馆之中借酒消愁。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萧红那英姿飒爽的身影,这位被他视作“好兄弟”的女子,曾经给予过他无数关怀与照顾。
那些温暖的瞬间,如同一幅幅画卷在他醉酒后的意识里缓缓展开,变得越发清晰可见。
萧红那灿烂如花的笑容、灵动而又充满英气的眉眼,此时此刻竟让他心头泛起一丝别样的情愫。
李吟安不禁用力地摇了摇头,想要将这种奇怪的感觉甩出脑海,口中喃喃自语道:“萧红啊,你究竟在哪里呢?”
话音未落,他便一头栽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转眼间距离与家人约定的一年之期尚未到来,但一无所获的李吟安却已踏上归家之路。
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时,还未来得及喘口气,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传召李吟安即刻入宫。
李吟安匆匆收拾一番,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宫。
踏入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他诚惶诚恐地跪地行礼。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至极的声音传入耳中:“李将军,别来无恙啊!”
他闻声猛地抬起头,目光所及之处,只见龙椅之上端坐着一人,不是别人,正是萧红!
此刻的她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璀璨皇冠,眉宇之间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威严之气,哪里还能寻见半点昔日那个洒脱不羁、豪爽奔放的女子模样?
“你……”李吟安顿觉喉咙干涩,千言万语堵在嗓子眼儿却说不出来。
萧红则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步优雅而沉稳地走下台阶,直至停在了李吟安的面前。
她居高临下地凝视着眼前之人,轻声说道:“朕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太久。”
顿了顿,她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地继续问道:“如今,你可还要执意去寻找你心中所谓的真爱吗?”
李吟安凝视着眼前的女帝,突然间,仿佛一道闪电划过脑海,所有的谜团瞬间解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明悟。
原来如此!家中长辈们精心安排的那个人竟然就是萧红!
回想起过往那些与萧红相处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微笑、每一次交谈,此刻都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放映。
曾经,他踏遍千山万水,苦苦寻觅自己心目中的真爱,却未曾想到,那个命中注定的人其实一直在他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