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小猫事件后,三少爷就不再来四房了。
这是要上学堂的话,指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主儿。
府里虽然不小,但这种消息,比长翅膀的鸟飞的还快,不一时,各房主子们也都知道了。
罗嬷嬷专门叮嘱,这几天千万不要去二房找三少爷了。
芮哥儿失望的不行,问四夫人:“娘亲,为什么三哥不来了,我也不能去找三哥玩啊?”
四夫人一时语塞,她转头看了一眼小满。
小满真想躲开她的眼神,但是主子有需要,她肯定得上啊。
“四少爷,霜眉那天被你三哥带出来,有点吓到了。三少爷在家里陪它几天,等霜眉好了,咱们再找他玩好不好?”小满硬着头皮胡诌,心下想的是,她说的话应该不能传到二太太耳朵里吧,别到时候找个茬来收拾她。
“对对。”四夫人连连点头:“你先和小满姐姐玩几天啊。爹爹昨日选了口缸,这两日就能送进你院子里,养上几尾鱼。到时候你下个帖子请三哥来赏鱼,可好?”
“和大哥书房里那个一样吗?”四少爷果然立刻被转移了注意力。
“你大哥那缸养了许久,要是想像大哥一样,要用心的养。”
“娘亲,我一定用心,我的心可有用了。”四少爷拍着胸脯保证。
四太太忍不住笑了,看他牵着小满的手出去后,和罗嬷嬷说:“竟然为了只狸奴禁了小孩子的足,苙哥儿才不过5岁,又是生性爱闹的,这不得把孩子憋闷着了。闹成这样,二哥也不说管一管。”
“两人治着气呢。谁也不肯先低一下头。”罗嬷嬷想了想,还是说:“那位耳根子太软了,身边养着的奶娘嬷嬷,不说平事,尽挑火。听说她身边有一位嬷嬷,儿子在直隶置了个小庄子。哪儿来的钱财!”
还不都是二夫人给的,二夫人为啥这么大方。因为,只要她和二爷一治气,身边的人就开始各展神通了。有开解说好听话的,有帮忙说二爷身边人不好的,还有出主意的。
出的主意有没有用,只要看二房每日里鸡飞狗跳就知道一二了。
下人们有下人们的专属消息通道。
四夫人都不知道这事。
“我的小姐呀,你天天虽说困坐在这内宅之中,但你的心早就像小鸟一样,见天的在外面飞着,你看的是大事。可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那位,本来对二爷只有一分气,被身边的人一撺掇,变成了五分,二爷一进院子,看见个冷脸的,气也增了一分,再和通房一亲近,那边的气变成了八分,二爷也不是吃素的,气就成了五分。这样一来,不吵都不成了。”
人家屋内之事,四夫人也不好评价,轻叹了口气,也就作罢了。
不出两天鱼缸送来了。
是一个紫皮大缸,缸口宽阔,底部尖小一些。
“小满姐姐,我看不见,我看不见呀。”四少爷蹦跳着,想看清缸里的样子。
小满把他抱起来,让他看里面。
“啥也没有啊。”
小孩子失望了起来。
“得先洗缸,再养水,水养肥了,才能养鱼。四少爷别急,一个月的光景就差不多了。”四爷的小厮叫同顺的,笑着回说。
不过十六七岁的年龄,瘦长身材,很是机灵。
“怎么养啊,要吃饭饭吗?”四少爷一听来了精神。
同顺被逗笑了。
“得先洗缸,洗干净了,在缸里抹生芋头。”同顺答着话,用小笤帚仔细地刷洗着缸里。
他手脚伶利,刷好了缸,拿葫芦瓢把水舀到木桶里,再用布巾擦干净。
拿出生芋头在缸里使劲儿涂抹,务必要每一个细孔都得抹上。免得划伤了鱼儿。
“为啥要抹这个啊?”四少爷问题多多。
“抹这个水里就能生青苔,鱼才能养的好。”
“哦。”四少爷长长地点了下头,小满差点抱不住他,让他一个头把俩人点进缸里。
四少爷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小满决定了,出府了就找吴先生写一个话本,危险的动作不能做。
小孩子太皮了,尤其是小男孩。就算文静些的也不例外。
小满不由得有点担心这个缸,别哪天被砸了。
或是哪天想不开爬进去了。
四爷为啥要放这东西在儿子的院子里啊。
抹好缸,开始养水。
四少爷每天早上,除了必须跳的七彩阳光,又多了一宗事,就是踩着小板凳看缸里的水。
第一次发现他踩板凳趴在缸边上的时候,小满的心脏差点被吓得停跳了。
“小满姐姐,我不会掉到缸里的,你放心吧。我不是呆瓜,不是傻瓜,这是我的脑瓜。”四少爷点着他的脑袋,给小满说。
小满一时哭笑不得。
“而且爹爹和我说了,要是我不小心翻进缸里了,不要慌张,憋住一口气,在缸里面站起来,就不会淹到我了,到时候我一呼喊,你们就能来救我了。”
敢情四爷你也知道这东西会掉小孩子啊,那为什么不搬走!
“咱不掉进去好吗?只能站在缸口往里看,不能往里面爬好不好?”小满苦口婆心。
“好。咱们击掌。”四少爷认真答应。
两人击了掌。
看完水,洗漱完毕后,四少爷去母亲院子吃早饭。今日爹爹休沐,要带他出去玩。
小星跟着去,小月留守。
她就可以出府了。
今日她独自一人出府。
她现在不是11岁的小孩子了。过了十四岁,身体也在抽条,乍看起来,像个大人样,不仔细看也能唬人了。所以请个出府的对牌,还是能做到的。主要是她在四房站稳了脚跟,四少爷和她亲近,四太太经常流水似的给她打赏,下人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哪个不说一句,这小满有点子运气。
只要下午六七点之前能回来就行,现在是冬日,天黑的早,吴嬷嬷给她对牌的叮嘱她再早一些回来。
不到七点,小满就出了府门,照例在后脚门处找到了车行的人。
“小娘子可是去香林胡同。”赶车的人是认识她的。
“到香林胡同再往东面一点,那有一条小街。”小满说。
“行,那您给十个大钱。”赶车的人也不多问,直接报了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