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下候粥,暖意盈屋
次日天刚蒙蒙亮,谢怜便醒了。窗外桂树的影子落在窗纸上,风一吹,细碎的光影轻轻晃,还带着点清甜的桂香。他起身洗漱,刚把昨日晒好的桂花干装进小布包,就见花城提着竹篮走过来,里面放着两个白瓷碗和一小罐蜂蜜——是昨日特意去山下市集换来的,想着慕情煮的粥或许需要调味。
“走吧,别让他等急了。”花城笑着接过谢怜手里的布包,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两人并肩往慕情的小院走,晨露沾湿了石阶,踩上去软软的,沿途的草木都带着新鲜的水汽。刚到慕情院门外,就闻到一股浓郁的米香,混着桂香从院里飘出来,勾得人胃里一阵泛暖。
推门进去,就见慕情正站在灶台边,手里拿着长勺轻轻搅着锅里的粥。灶火很旺,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冒着泡,米粒煮得开花,浮着一层淡淡的米油,撒在上面的桂花干泛着浅黄,看着就格外诱人。听到动静,慕情回头,脸上没什么表情,语气却比平时温和些:“来了?再等会儿,粥就煮好了。”
谢怜走到灶台边,探头看了看锅里的粥,笑着说:“闻着就香,比我们上次煮的还诱人。”慕情轻哼一声,却没反驳,只是往锅里加了点清水,继续搅拌:“不过是照着你们说的方法煮的,加了点桂花干,没什么特别的。”花城则走到桌边,把蜂蜜罐放在桌上,又拿出白瓷碗摆好,动作熟练得像是在自家一样。
没过多久,粥就煮好了。慕情把粥盛进三个碗里,每碗都撒了点桂花干,递到谢怜和花城面前:“尝尝吧,看看合不合口味。”谢怜吹凉了尝了一口,米香醇厚,桂花的甜恰到好处,粥煮得软糯,入口即化,暖意在嘴里散开,顺着喉咙滑下去,舒服得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好吃!比我煮的还好吃!”
慕情看着他的样子,眼底闪过一丝笑意,拿起自己的碗喝了一口,语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得意:“还行吧,不算太难煮。”三人坐在桌边,慢慢喝着粥,晨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碗里,映得粥面泛着暖光。偶尔有风吹进来,带着桂香,翻动桌上的布巾,安静的小院里满是温馨的气息。
稻秆编趣,闲度晨光
喝完粥,慕情收拾碗筷,谢怜和花城则坐在院中的石桌边闲聊。看着院角堆着的稻秆——是昨日收稻时特意留着的,想着或许能派上用场——谢怜突然灵机一动,拿起几根稻秆,笑着说:“我们用稻秆编些小玩意儿吧,小时候在乡下,我常和村民一起编,很有意思。”
花城眼睛一亮,点头应道:“好啊,我还没编过,你教我。”慕情收拾完碗筷出来,看到两人拿着稻秆摆弄,也走了过来,抱着胳膊站在一旁,嘴上说着“幼稚”,眼睛却忍不住盯着谢怜手里的稻秆。谢怜看在眼里,拿起几根稻秆递给他:“一起来吧,很简单的,编个小篮子或者小蚂蚱,都很有趣。”
慕情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稻秆,坐在石凳上,跟着谢怜学起来。谢怜先教他们编小篮子,把稻秆分成几股,交叉编织,指尖翻飞间,一个小小的稻秆篮子就渐渐成型。花城学得很快,没多久就编好了一个小篮子,虽然不算精致,却也有模有样。慕情则学得慢些,手指偶尔会被稻秆扎到,却没放弃,慢慢调整着编织的手法。
阳光渐渐升高,院中的石桌上摆满了他们编的小玩意儿——有小巧的篮子,有蹦跶的蚂蚱,还有展翅的小鸟,都是用稻秆编的,虽然简单,却透着几分可爱。谢怜拿起一个编好的小蚂蚱,递给慕情:“你看,这个像不像上次在田里看到的蚂蚱?”慕情接过来看了看,嘴角微微上扬:“还行,有点像。”
花城则拿起一个小篮子,里面放了几颗昨天剩下的谷粒,笑着说:“这个篮子可以用来装谷粒,明年播种的时候用正好。”谢怜点点头,又拿起一根稻秆,继续编着:“我们多编些,送些给小海娃,他肯定喜欢。”慕情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也拿起稻秆,慢慢编着,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放松,偶尔还会问谢怜编织的技巧。
日头升至半空时,他们已经编了十几个小玩意儿,摆满了石桌。风从院外吹进来,带着草木的清香,稻秆编的小蚂蚱在风里轻轻晃,像是真的要蹦起来一样。谢怜看着眼前的景象,笑着说:“没想到稻秆还能这么有趣,既不浪费,又能编出这么多好玩的东西。”花城握住他的手,轻声道:“只要和你在一起,做什么都有趣。”慕情坐在一旁,看着他们,没有说话,眼底却满是柔和的暖意。
午后,谢怜把编好的小玩意儿装进布包,准备送些给小海娃。慕情看着他们出门的背影,突然道:“下次种稻的时候,叫上我,我也想试试。”谢怜回头,笑着点头:“好啊,明年春天,我们一起育苗、插秧,一起等稻穗成熟。”阳光洒在三人身上,温暖而明亮,仿佛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明年的稻苗青青,期待着下一次的新米飘香,更期待着这份平淡日子里,永不褪色的情谊与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