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署辩论会的余波,并未仅仅局限于太医院的高墙之内。皇后林晚夕以绝对的理论优势和令人信服的案例,公开为蛊医正名,并通过朝堂渠道将辩论会的重要内容和结论昭示天下,极大地推动了《净雪蛊经》的传播和“天下设堂”政策的落实。各地州郡筹建“净雪堂”的阻力明显减小,许多原本观望的地方官员和医者,开始真正重视并学习蛊医之术。
然而,林晚夕与萧承烨的野心,远不止于将蛊医局限于治病救人的范畴。在林晚夕的构想中,融合了传统智慧与蛊医奇术的新医学体系,其应用应当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参与到民生治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巩固国本、普惠万民的强大助力。
这一日,萧承烨在御书房召见了林晚夕、丞相苏瑾瑜、工部尚书以及刚从江北道巡察回来的御史大夫。
御案上铺开着江北道的详细舆图,尤其是一个名为“漳台州”的区域被朱笔圈出。
“陛下,皇后娘娘,”御史大夫面色凝重,指着舆图上的漳台州禀奏,“臣此次巡察江北,漳台州情况最为堪忧。此州地处漳水下游,河道淤塞严重,每年夏秋汛期,必有水患,轻则淹没农田,重则冲毁房舍,百姓流离失所。水退之后,又常伴生疫病,加之土地贫瘠,作物产量始终低下,百姓生活困苦,乃江北道有名的‘痼疾之州’。历任州牧皆曾力图整治,然或因经费不足,或因方法不当,皆收效甚微。”
工部尚书补充道:“漳台州水患,根源在于漳水上游山林砍伐过度,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若要根治,需得上游植树固土,中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工程浩大,非一州之力所能及,且需长期投入,见效缓慢。”
丞相苏瑾瑜捋须沉吟:“朝廷虽可拨付钱粮,然若治理之法不改,恐仍是杯水车薪。且水患之后,疫病与饥荒更是动摇民心之关键。”
萧承烨目光沉静,听完了众人的汇报,转而看向身旁的林晚夕:“皇后,朕记得你曾提过,蛊医之道,或可应用于水土、农事之上?”
林晚夕迎上他的目光,从容点头:“陛下记得不错。《净雪蛊经》包罗万象,并非仅限于人体医学。其中确有篇章,涉及利用特定蛊植、蛊虫改良土壤、净化水源、促进作物生长、乃至预警灾疫。只是此类应用,牵涉更广,需与水利工程、农事耕作、防疫体系紧密结合,且需大规模、系统化的试验验证。此前缺乏合适的契机与场地。”
她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漳台州,眸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如今,这漳台州,集水患、土瘠、疫病、低产等诸多问题于一身,岂非正是天赐的试验场?”
苏瑾瑜眼中精光一闪:“娘娘的意思是,将漳台州作为‘蛊医参与民生治理’的全面试点?”
“正是。”林晚夕语气坚定,“可派遣一支精干队伍前往漳台州,成员需包括精通水利的工部官员、擅长农事的司农寺官员、经验丰富的瘟疫防治太医,以及,”她顿了顿,“以及精通《净雪蛊经》中非医学应用篇目的蛊医官。此行目的,并非取代传统治理手段,而是将蛊医之术作为一项全新的、可能更具效率和奇效的辅助工具,融入其中,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治理新模式。”
她开始详细阐述她的构想:
“治水方面,可尝试培育一种名为‘固沙蚓’的改良蛊虫。此虫喜食细沙淤泥,其分泌物能胶结土壤颗粒,其活动能疏松深层土壤,增加渗水性。若能在堤坝地基、易滑坡河岸区域投放,或可增强堤坝稳固性,减缓泥沙淤积速度。同时,可尝试在上游区域,播种一种根系极其发达、能快速固持水土的‘缠石草’(蛊植),配合朝廷的植树政策,加速水土保持。”
“防灾防疫方面,水患前后,可利用对水质变化极其敏感的‘净水蛊’监测水源污染情况,提前预警。可培育专门分解动物尸体、腐败植物,抑制疫病源产生的‘腐消蛊’,在灾后快速清理环境。还可利用对特定病原体有感知能力的‘疫探蛊’,在疫病爆发初期即锁定源头,实现精准防控。”
“增产方面,可研究使用能改良盐碱、板结土壤的‘沃土蛊虫’,或能与作物根系共生、增强其吸收养分和抗旱能力的‘共生根蛊’。还可尝试利用信息素蛊虫,干扰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繁殖,减少虫害。”
林晚夕的每一项提议,都超出了传统认知,却又逻辑自洽,指向明确,听得在场几位重臣目瞪口呆,旋即陷入深深的思索。这已不仅仅是医术,而是近乎“道法自然”的生态治理之术!
工部尚书首先提出疑虑:“娘娘,您所说的‘固沙蚓’、‘缠石草’等物,果真有其效?且大规模投放于自然,是否会引发生态失衡,造成新的祸患?”
“尚书大人所虑极是。”林晚夕赞许地点头,“任何新事物的应用,都必须慎之又慎。故此试点,首要原则便是‘小范围先行,严密监测,逐步推广’。所有拟应用的蛊虫、蛊植,皆需在划定的小片试验区进行长期观察,确认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生态影响后,方可考虑扩大范围。且需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程,防止其无序扩散。蛊医官的任务,不仅在于应用,更在于全程监控与风险管控。”
御史大夫则更关心实际效果与民心:“娘娘,此法虽新,然若真能见效,无疑是漳台州百姓之福。只是,当地百姓饱受苦难,恐难有耐心等待漫长试验。朝廷需有立竿见影之策,以安民心。”
萧承烨此时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爱卿所言不差。试点需行,但常规救济与治理亦不可废。朝廷当加大对漳台州的钱粮投入,即刻开始疏浚主要河道险工险段,加固关键堤防,并预备足量防疫药材。蛊医试点,作为一项并行的、旨在寻求根治与长效之策的探索。双管齐下,方可稳中求进。”
他看向林晚夕,目光中充满信任与支持:“皇后,此试点关乎重大,非你莫属。所需人手、资源,朕一律准奏。你可全权负责组建这支试点队伍,制定详细方略。”
“臣妾领旨。”林晚夕肃然应下,心中已然开始盘算人选与计划。她知道,这将是一场比太医署辩论更为艰巨的挑战,是将蛊医之道从庙堂推向田野,从理论迈向大规模实践的关键一步。漳台州,这个饱受创伤的州郡,将成为她理想中那个融合了传统智慧与蛊医奇术的新世界的第一块试金石。
朝会之后,一道道旨意从皇宫发出。以工部侍郎、司农寺少卿、太医院资深瘟疫防治官以及蛊医科首席教习岩恩为核心,并抽调相关领域干练官员及蛊医官组成的“漳台州综合治理试点钦差行辕”迅速组建起来。与此同时,大批赈济钱粮、药材、以及用于试验的蛊种、蛊植,也开始有条不紊地调往江北。
一场关乎民生改善与学术实践的革命性试点,即将在饱受水患之苦的漳台州,悄然拉开序幕。而林晚夕,也将她的目光,从宫廷朝堂,投向了那片广袤而充满挑战的天地。她知道,那里的成败,将真正决定蛊医之道的未来,以及她与萧承烨所期望缔造的盛世,能否真正根基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