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玲和王芳从植物角度开辟的新路径令人振奋,紧接着,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代表,秦白术和林倩团队也站了出来,准备从健康与人体适应的角度,为“吃肉大业”贡献智慧。
秦白术捋了捋胡须,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肉食,自古便是补益精气、强壮筋骨之上品。然,灾变之后,人体质多有损伤,脾胃运化之力不及前人。骤然食肉,尤其是不明来源之肉,恐有虚不受补或毒邪内侵之患。”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继续道:“故而,在解决肉源之前,吾等需先做两件事。”
“其一,辨证施‘食’。需根据龙城公民普遍体质及不同年龄段、不同劳作强度者的具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肉食引入方案。如体虚者可先以温和肉汤徐徐进补,体壮者方可较早食用厚味。”
“其二,研发‘解肉毒’之方剂。无论未来肉源为何,无论是虫是兽还是那培养之肉,皆需配以相应药膳或汤剂,以助消化,化解可能潜藏之‘毒’(包括辐射残留、代谢废物等),防患于未然。此事,我‘济世堂’可牵头研究。”
秦老从中医“治未病”和整体调理的角度提出的建议,让众人频频点头。确实,吃了这么多年素多荤少,突然大量吃肉,身体能不能适应是个大问题。
林倩紧接着发言,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角度进行补充:
“秦老说得非常对。我们从医学角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支撑:
第一,建立全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网络。在引入新肉源的前、中、后期,密切监控公民各项生理指标,尤其是肝肾功能和代谢状况,确保安全。
第二,制定科学的肉食摄入标准。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精确计算每日推荐摄入量,避免营养不足或过剩。
第三,针对可能出现的过敏、不耐受或潜在污染风险,开发快速检测试剂和应急处理方案。
第四,也是秦老提到的,研究如何通过烹饪方式、搭配特定食材(如一些已确认安全的富纤维蔬菜)来最大程度降低潜在风险,提升肉类食用的安全性。”
中西医在此刻完美结合,一个从宏观调理和预防入手,一个从微观监测和精准干预着力,共同为未来安全、健康地“吃肉”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医学防线。
这时,负责材料与新能源技术的沈渊和高强也站了起来。
沈渊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无论是封闭式昆虫养殖、细胞培育肉工厂,还是未来可能的超净牧场,都需要特定的环境控制系统、能源保障和新型材料。例如,细胞培育需要恒温恒湿无菌的生物反应器;封闭养殖需要高效的废物处理和无害化系统;牧场可能需要轻质高强的防护围栏。这些硬件支撑,我们技术团队可以提供。”
高强接口道,声音洪亮:“对!能源不是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专用的微型聚变供能单元或者高效太阳能阵列。材料也不是问题,需要抗腐蚀、易清洁、还是具备特殊过滤功能的,我们都能想办法弄出来!技术上,你们只管提需求,我们负责把它实现!”
一个涵盖医学保障和技术支撑的完整体系,逐渐清晰起来。
李默看着眼前这群各展所长、为了共同目标而紧密协作的核心成员,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和信心。
从寻找肉源,到医学保障,再到技术支撑……一条清晰、严谨、充满智慧的“吃肉”产业链蓝图,已然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家宴上,被一点点勾勒出来。
他端起酒杯,朗声道:
“好!有医者护佑安康,有技者铸就基石!咱们这‘吃肉’的大事,何愁不成?”
“来!为了未来的红烧肉、烤羊腿、鸡汤……干杯!”
“干杯!”所有人都笑着举起了酒杯,眼中充满了对那个肉香四溢的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