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深知一个朴素的道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再天花乱坠的理论,如果不能落地,不能让人看到清晰的路径,终究是空中楼阁。他看着沉浸在与云染染、詹工激烈讨论中的墨星,知道是时候让他展现真正的实力了。
他轻轻拍了拍手,打断了这场高维度的对话,脸上带着鼓励而非质疑的笑容,走到墨星面前,蹲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他齐平。
“墨星,”李默的声音很温和,带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循循善诱,“你很厉害,大哥哥知道。但是呢,你也明白,咱们做事啊,得讲究个章法,就像吃饭得用筷子和碗,喝酒得用杯子,这样事情才能一件件连贯起来,对不对?”
墨星有些茫然地看着他,似乎不太理解这生活化的比喻和他研究的宇宙真理有什么关系。
李默继续引导:“所以啊,不是大哥哥不信你。你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那些,用什么公式啊,图表啊,给我们列出来,推演一遍? 就用你最擅长的方式。让我们看看,从第一步开始,到最终实现你说的那个……嗯,那个更厉害的飞船,到底该怎么走。”
这个要求,仿佛瞬间激活了墨星大脑中的某个特定区域。他眼中的茫然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专注、甚至带着一丝狂热的光芒。他猛地转身,冲向房间里那面被他当成黑板、写满了各种符号和算式的墙壁,抓起一块特制的电子绘图笔(这是龙城配发给每个公民的基础学习工具)。
“好!我写给你们看!”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颤抖。
下一刻,一场令李默头皮发麻的“公式风暴”开始了!
墨星下笔如飞,完全不需要思考,仿佛那些知识就烙印在他的灵魂里。
他先从最基础的力学开始,F=ma,但瞬间就引入了相对论修正项。
紧接着是复杂的能量-动量张量在弯曲时空中的表达式:t<sub>μν<\/sub> = (p + p)U<sub>μ<\/sub>U<sub>ν<\/sub> + p g<sub>μν<\/sub>,并开始讨论在接近光速时,洛伦兹因子 γ = 1\/√(1-v2\/c2)对质量、能量和时空结构的影响。
他画出诡异的三维克莱因瓶结构示意图,用来解释他设想中的封闭能量环流。
他推导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场方程耦合系数矩阵,每一个矩阵元都包含着多重积分和偏微分运算。
他谈论卡西米尔效应在动态压缩空间中的能量提取效率,并用一串复杂的量子波动方程进行估算。
他甚至考虑了工程实现:推演了数种理论上可能存在的高强度碳纳米晶格-金属氢复合材料的合成路径,列出了所需的元素比例、反应温度和压力条件,旁边标注着计算出的杨氏模量、剪切强度和理论熔点。
他计算飞船脱离地球引力所需的Δv(速度增量),精确到考虑了不同高度的大气密度(p(h) = p<sub>0<\/sub>exp(-h\/h))、湿度、甚至不同季节盛行风的影响!他画出了霍曼转移轨道的详细参数,并讨论了利用月球引力弹弓进行加速的优化方案。
更夸张的是,他为了说明能量需求,随手计算了捕获一颗直径百米的特定成分陨石(他假设了密度和轨道参数)所需的能量,并将其与龙城现有最大聚变反应堆的功率输出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其中的数量级差距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一套基于量子隧穿效应增强的氦-3聚变模型!
墙壁上迅速被密密麻麻的符号、数字、曲线图和逻辑箭头填满。他一边写,一边用极快的语速讲解着,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从微观的量子涨落,到宏观的星系引力,再到具体材料的原子排列,仿佛整个宇宙的物理规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信手拈来!
李默站在他身后,看着那如同天书般、却又蕴含着无与伦比力量感的公式和图表,激动得身体微微发抖。他虽然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看不懂,但他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严谨到极致、又大胆到极致的智慧力量!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这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深邃无比的思维世界!
突然,墨星停下了笔,猛地回过头,清澈却又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向李默,很认真地问道:
“你听懂了吗?”
李默被他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怔,看着少年那纯粹而认真的眼神,他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但更多的是由衷的敬佩和激动,他用力地点了点头,竖起大拇指:
“虽然……我只懂了一点皮毛(每个字母,数字他都认识),”李默坦诚地说道,眼神无比真诚,“但是,小靓仔,你很厉害!超级无敌厉害!”
他指着那满墙的“天书”,用一种近乎哄骗又充满鼓励的语气说道:
“对!就是这样!后面那些,对,就是那些看起来最复杂、最让人头皮发麻的高级公式,你都给它弄上来! 有多少弄多少!咱们不怕复杂,就怕不够厉害!”
墨星看着李默那毫不作伪的赞赏和鼓励,苍白的小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个极其细微、却真实存在的笑容。他用力地点了点头,转身再次投入那片属于他的、由公式和定律构成的星辰大海之中。
李默知道,龙城这次,是真的捡到超越理解的“国宝”了!这个少年的价值,或许比他带来的南极肉库,还要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