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房间内,徐亦握着手机,目光目光投向窗外璀璨的城市夜景。
央视的介入,确实如他所想那样,将《三体》的影视化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这背后代表的官方认可和巨大影响力,是其他商业公司无法比拟的。
但同样,与这样的平台合作,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更为复杂。
他沉吟片刻,对着话筒说道:“林老,谢谢您告诉我这些,也感谢央视和梁老的看中。”
“三体的影视化我一直都是非常谨慎的。”
“您说的对,央视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平台,不过。”
“具体的合作,我还是需要看完央视的详细方案,尤其是关于如何呈现小说核心理念,以及编剧和制作团队的理念之后,再做决定。”
他的语气平和而坚定:“我还是那个原则,作品是第一位的。任何改编,都必须建立在对原着深刻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
林老在电话那头欣慰地笑了:“好,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就知道你这孩子心里有杆秤。”
“你放心,我会把你的意思原原本本转达给老梁。”
“他们既然诚意十足,想必会拿出让你满意的方案来谈。”
“这事不急,你慢慢考虑,有任何想法,随时跟我沟通。”
徐亦颔首谢道:“好的,麻烦林老了。”
又寒暄了几句,嘱咐徐亦注意身体,好好陪父母过年之后,林老便挂了电话。
徐亦放下手机,重新拿起已经有些微凉的筷子,草草的将外卖吃完以后丢到厨房的垃圾桶里,然后没有多做停留径直走进了书房。
坐在电脑面前,徐亦原本的计划是不急于将《三体》的影视改编权出手。
这部作品在他心中的分量极重,他希望能找到一个真正懂它、有能力且有诚意将其完美视觉化的团队。
时间,他等得起。
但如今林老亲自打来电话,话语间虽无逼迫,那份期许和牵线搭桥的善意却清晰可辨。
林老和王老对他多有照拂,这份人情,他不能不认。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交易,更涉及到一种微妙的、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际。
一味拒绝,显得不近人情,也可能会让林老难做。
徐亦打开电脑,点开邮件,点开钱多多之前发来的那份关于《三体》版权合作的详细评估报告,直接跳过了星海以及其他几家国内外公司的资料,
鼠标精准地双击了标注着【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文件夹。
里面除了钱多多整理的市场分析、平台优势评估外,
最重要的就是央视方面发来的初步合作意向书,以及附带的项目构想说明,
其中详细阐述了他们对《三体》核心思想的理解,以及初步设定的编剧和制作团队的理念。
徐亦靠在椅背上,神情专注,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
意向书措辞严谨而诚恳,表达了他们极大的重视程度。
而真正让徐亦目光停留的,还是那份项目构想说明。
里面不仅准确提炼了《三体I:地球往事》中关于科学、人性、文明冲突的宏大命题,还对叶文洁这个关键角色的复杂性和悲剧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甚至提到了对“射手假说”和“农场主假说”这些核心科幻概念的影像化思考方向。
更让徐亦有些意外的是,意向书中提到的一位备选首席编剧,在其个人理念阐述部分,引用了大量原着中的细节,并对“红岸基地”的时代背景、科学家的理想与失落有着相当独到的见解。
看得出来,这位编剧是真正的沉下心读过很多遍《地球往事》的,理解的透彻程度远超一般商业项目的走马观花。
“有点意思……”徐亦轻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了敲。
虽然这仅仅是初步意向,很多细节尚未敲定,但至少从理念和态度上,央视团队展现出了足够的专业度和诚意。
他们似乎并没有因为平台的权威性而显得傲慢,反而更加注重对原着精神的把握。
心中的天平微微倾斜。
基于林老的情面,加上央视团队展现出的初步素质,他觉得可以先接触看看。
心下有了决断,徐亦不再犹豫,拿起手机,找到了钱多多的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两声便被接通,传来钱多多清晰干练的声音:“老板,晚上好。”
徐亦语气平和:“多多姐,还没休息吧?”
钱多的声音一如既往干练:“还没,正在整理一些邮件。您请讲。”
徐亦直接切入主题:“嗯,关于《三体》影视权的事情。”
“央视那边,林老刚才也给我打了电话。我看了你发来的评估和他们那边的意向书。”
“初步看下来,他们的理念和态度还行,比预想中的要好。”
“这样,你可以代表星尘文化,先和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那边进行初步接触和协商,表达我们的合作意向。”
钱多多利落地应下:“明白!我会尽快和对方负责人取得联系,约定初步沟通的时间。”
“好。”徐亦应下,随后补充道,“意向书里有些地方还需要明确和细化。”
“比如改编权的具体范围、授权年限、制作周期的预期、特别是核心编剧和导演团队最终人选的确认机制,以及我在剧本审核上的参与程度底线。”
“这些关键点,我会整理一份更具体的意见,稍后发到你邮箱。”
钱多多迅速领会了徐亦的意图:“收到,我会以您的意见为核心,进行第一轮的沟通。”
“辛苦了多多姐,有进展随时沟通。”
“应该的,老板。”
结束通话,徐亦放下手机,感觉处理完一件大事。
将初步接洽权交给钱多多,他就能继续隐身幕后,保持超然的姿态,同时也给予了对方足够的尊重。
书房里重新安静下来。
玩了一下午的游戏,经过刚刚这些事,此刻大脑已经彻底从慵懒状态中切换出来。
徐亦看了一眼时间,还不到九点。
暂时没有睡意,他移动鼠标,关掉关于《三体》的文件夹,点开了给周林和杨雨桐三首歌的那个文件夹。
“玩了一天,也该工作工作了。”徐亦自言自语道,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弧度。
这种掌控节奏,在放松与专注间自如切换的感觉,很好。
徐亦打开专业的编曲软件,新建工程文件,将外界的一切纷扰隔绝在外。
今晚的目标很明确:先初步构建出《十年》和《K歌之王》的曲子框架。